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錢江潮“大片”是如何拍成的

王芯克
2019年09月03日13:2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錢江潮“大片”是如何拍成的

2017年10月7日,海寧觀潮現場。

巴西沖浪手在錢江潮中沖浪。

2016年9月4日,杭州觀潮客被潮水襲擊。

潮水撞擊堤壩掀起水柱。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在撼人心魄的大潮面前,不同人的心目中能生發出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全唐詩收錄的2200多名詩人中,就有300多位詩人不遠千裡親臨錢塘江觀潮賦詩。現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后,來錢塘江兩岸觀潮的中外游客已達百萬人之多。現場拍客遍地都是,網上圖片鋪天蓋地。又快到拍潮季了,不少攝影記者反映,要拍到一幅真正還原錢江潮氣勢恢宏的“大片”難度不小。潮水看似壯觀,拍起來不易。不是快門按不下去,就是拍幾張卡住了﹔有時按住快門不放,居然潮水一張也沒拍到。多數人把問題歸咎於相機太差。其實,每個人手中的相機都能拍到好照片,關鍵是如何去對應拍攝的題材。潮水很特殊,不是昂貴相機就一定能拍到位。那麼,如何才能拍一張既安全又出彩的錢江潮“大片”呢?

踩點是准確預判的重要前提

拍攝歷史悠久的錢江潮,不是件容易的事。由於危險系數大,前期必須對潮水的高度、到達的時間、當天的氣象條件、拍攝時的站位,以及攜帶的裝備等情況做充分了解和准備。因此,拍攝前先踩點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拍攝者對即將到來的潮水有一個相對准確的預判﹔對拍攝時的站位做到心中有數﹔對突如其來的大潮有靈活應變的辦法﹔對以后的拍攝還能積累和提供寶貴的經驗。我拍潮水已經20多年了,對潮水的嗅覺可能比常人靈敏一點。我能根據風力、風向以及風中夾帶來的氣味,判定出潮水的大小。但每次拍攝前還是會高度緊張,會和第一次拍攝一樣,提前做很多准備工作。以2002年9月8日這次拍潮為例,前一天我做了踩點考察,由於受台風“森拉克”影響,我預估潮水可能非常大。拍攝當天,我提前對拍攝點又做了進一步考察,並事先清理掉路上的絆腳石。為做到萬無一失,我試跑了3遍,在5秒內跑到身后一水廠的門柱子后面。果不出所料,大潮如海嘯般越過堤壩涌入公路,我按下16張照片后,極速跑到柱子后面躲過一劫,並拍到了一張被業內和讀者公認的“大片”。第二天,報紙頭版通欄刊發了這張照片,並獲得當年中國新聞攝影年賽銀獎和浙江省新聞獎一等獎。這次有驚無險的拍攝經歷告訴我,隻有掌握的情況比常人多,才能拍出與眾不同的畫面。之后又拍到不少得意佳作,在國內外拿了很多獎。當然,付出也是巨大的。

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攝影記者整天跟在人家后面,蹲在一個點守株待兔,很難拍到獨家好照片。錢江潮從起潮到末尾,整個行程百公裡左右,但為什麼潮水有大小年?為什麼有的地方永遠看不到大潮,有的地方經常出現奇觀,並成為觀潮勝地呢?經過長時間對潮水的歷史、河床,以及潮水的走向進行研究和實地探訪后,終於找到了答案。

錢江潮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作用,導致海水水位抬高逆行而上倒灌江河,與順流下行的江水相交碰撞出現潮頭,加之杭州灣江底很淺和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潮位迅速升高,出現涌潮奇觀。錢塘江的走向是“之”字形的,當潮水行進到“之”字處潮頭受阻產生反作用,潮與潮相互碰撞擠壓后出現諸多形狀,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拍岸潮。隻要是“之”字處,也就是河床的拐點,就是最佳觀潮點和拍攝點。然而,這些拐點在當年沒有堅固的堤壩時就是災難的發生地。根據文獻記載:從唐朝到1949年,1100年左右,發生過重大的潮災有230次,平均5年一次。因此,潮水有大小年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潮水行進的百公裡江段,我對應“之”字處,找到了10個觀潮拍攝點,這些點大多和歷史傳說中的觀潮點相吻合。而且,每個點都各有特點,如上虞是交叉潮,鹽官是一線潮,老鹽倉是回頭潮,美女壩是拍岸潮。當這些拍攝點了然於心之后,就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拍攝。現在,隨著一座座跨江大橋的建成通車,開車追趕潮水變得非常容易,如果道路順暢,一次可以拍攝多個點。我最多一次從上虞到海寧,再到杭州,總共拍了5個點。

器材必須調整和對應到位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器材的選擇不一定貴重和高檔,但必須調整和對應到位。那麼,怎樣才算是對應到位呢?對此,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速度問題。潮水行進的速度是每小時30—40公裡,潮頭沖擊堤壩掀起巨浪的速度會加快,在逆光下遮天蔽日,曝光量瞬間下降。如果想要清晰定格大潮,速度就要設在1/1000秒以上,性能不是很強大的相機,畫質不要設置RAW格式,這樣可以連續拍攝多張圖片,以免關鍵時刻卡住無法拍攝。儲存卡盡量用高速,完整地記錄潮起潮落的全過程。不會因為連拍儲存受阻,快門按不下去漏掉關鍵瞬間而遺憾。

第二,對焦問題。很多影友問:“3萬多的相機,怎麼還會出現對不上焦、快門按不下的情況?”這個問題不難理解。老記者們都清楚,相機生產廠家是絕對不可能把所有的高科技匯集到一台相機上。為了追求賣點,每台相機都會設計一個特有的強項,又留下一點遺憾。由於夾雜泥沙的潮水在光線復雜的情況下是沒有反差的,而且移動速度快,多數相機都會出現對焦猶豫。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提前做出反應。一些高手會及時按下對焦鎖,鎖住焦距以便釋放快門,或者使用超焦距。

第三,畫質問題。畫質對於一幅佳作來說至關重要。因潮水出現得太突然,瞬間取景很難一下子把控到位,為了保險和安全起見,多數人都是遠距離並將畫面留有余地,以備二次構圖。但畫面裁減過多,像素就會降低,影響畫質。因此,要保証畫面即使裁去一半,仍有千萬以上像素。這就要求相機的有效像素必須在2000萬以上。這一點,現在的相機基本上都能達到。當然,畫質跟鏡頭也有很大關系,有的人喜歡用定焦,反應快影像清晰通透。但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用變焦,因為潮水反復無常,變焦隨時可以改變焦距,增強拍攝的靈活性,捕捉更多精彩畫面。

經驗越豐富 危險離你越近

對於攝影而言,在追求極致的同時,危險也隨之在靠近你。有不少對攝影不理解的人這樣認為:“攝影就是按一下快門,如果畫一幅錢江潮就沒這麼容易了。”其實,攝影作品看似在瞬間完成,其背后是多年來的苦苦追尋和風險的伴隨。我初拍潮水時,隻想把危險的怪潮“凝固”在膠片上,給大家一個警示。由於對潮水習性不了解,站位不當,內心又很想拍出驚人“大片”,結果被潮水擊倒,相機損壞鏡頭報廢,險些付出生命的代價。有人建議,用長鏡頭遠距離拍會比較安全,但是這樣拍出的畫面很平庸,沒有沖擊力。用廣角靠近拍,畫面很震撼,但攝影人的處境就會相當危險。20年來,盡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央視和法國電視台曾為我做過專題,但這並不說明已經大功告成,如果繼續拍,風險依然伴隨我。2015年8月18日,在杭州智頭角,我被潮水沖翻,導致右腳骨折,多處擦傷。我先后有5台相機在拍潮中損毀,多次被潮水襲擊。多年來的教訓提醒:最佳拍攝點,危險系數也最大,經驗越豐富,危險離你就越近。

有震撼力的圖片取決於對第一現場的真實還原。攝影記者在追求“一圖勝千言”的視覺傳播效果中,會付出很多。然而,無論被什麼樣的意識支配,一定要把人身安全和自我保護放在首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