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五個一工程"北京市獲獎作品表彰座談會發言摘登

2019年09月09日07:0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五個一工程”北京市獲獎作品表彰座談會發言摘登

  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名單於日前揭曉,今年北京市有10部作品獲獎,涵蓋5個門類,分別是電影《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周恩來回延安》,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歌曲《我們都是追夢人》《復興的力量》,圖書《北上》《雲中記》。

  9月6日,北京市舉行了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對10部作品和創作人員予以表彰鼓勵。現將獲獎代表發言摘登如下:

  堅持正確價值觀

  突破國產電影類型限制

  ●電影《流浪地球》導演 郭帆

  我們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旨在履行中國電影從業者探索新類型的責任與使命,尋找科幻電影這一類型在國內市場落地的可能性。電影從來都不是導演一個人的作品,在過去的四年裡,超過七千名電影人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了這部工業電影。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建立完善屬於我們自己、扎根中國文化,並適用於中國電影人的成熟工業化體系是多麼的重要。

  比如,缺少能夠學習效仿的對象,成了我們創作中最大的難題:《流浪地球》劇組是一個年輕的團隊,自身經驗欠缺,對於科幻類型更是缺乏足夠的准備。所以大到部門配合,小到崗位執行,每天都在面臨新的困難與挑戰,但是這些年輕人都奉獻了自己最大的熱情與才能。更重要的是,在關鍵崗位上的電影前輩們,將他們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年輕人。他們以身作則,迅速幫助整個團隊成長起來。

  這些努力的背后,埋藏著一個最初的夢想:我期待能夠在電影院裡看到一部從外到內都屬於中國人的科幻電影。令我感到格外幸福的是,觀眾給予了《流浪地球》充分的寬容與支持﹔社會各界共同助力,幫助我和團隊圓了科幻電影夢。

  一部電影的價值觀和立場,決定了電影本身的氣質。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立場,電影創作則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創作這部電影的一個原則,就是每個角色在面對危機、面對生死攸關的時刻所做出的決定,都要體現當今社會所認可的精神風貌,為廣大電影觀眾呈現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我們創作的核心准則,也是電影《流浪地球》獲得認可的根本原因。

  謳歌中國英雄

  創作扎根人民和生活

  ●電影《紅海行動》主演 杜江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也是新時代文藝創作的重要遵循。為什麼《紅海行動》到今天依然備受廣泛贊譽,為什麼這部作品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毫無疑問,是因為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作為演員,很榮幸在《紅海行動》中飾演徐宏這一角色,那是一段終生難忘的經歷。為了真實准確地塑造角色,我先后跟隨劇組轉戰非洲摩洛哥數月,從陡峻的高山到荒蕪的沙漠,從繁華的城市街頭到落寞的古城老巷,輾轉近十個地區。每天六小時的力量訓練,一個星期力量訓練十三次,吃流食成為常態,我想隻有這樣,我才是徐宏、徐宏才是我。《紅海行動》的拍攝讓我充分地認識到,不論多麼宏大的創作, 多麼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須從最真實的生活出發,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朴中發現崇高,從而深刻提煉生活、生動表達生活、全景展現生活。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更是文藝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以《紅海行動》為代表的一批反映時代精神,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主流商業電影正成為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這些主流影片之所以叫好又叫座,關鍵在於它們以影像敘事實現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主流價值觀的有效傳達,找到與普通觀眾進行藝術溝通的橋梁,讓觀眾在得到藝術滿足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家國認同。觀眾在精致和完整的故事體驗中獲得榮譽感、使命感和尊嚴感,中華民族強國夢與廣大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構成影片主流價值共享大廈的基座。

  不忘初心

  銘記歷史致敬偉人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總制片人 代柳梅

  《周恩來回延安》是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策劃、制作、出品的首部電影。通過組織制作這部主旋律影片,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這是一次踏尋足跡、尋找初心、汲取力量的尋根之旅。發起這個項目的初心,就是銘記歷史,向偉人致敬,為社會各界獻上一部了解我黨奮斗歷史,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忘初心,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斗,激勵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上奮勇前進的精品佳作。

  其次,這是一次圍繞傳媒主業、拓展多元化產業的有益嘗試。主創團隊為此部影片做了充分的准備:一是深入採訪周秉德等周總理親屬,以及周總理秘書趙煒、警衛高振普等總理的身邊人,從多方面細節了解當時的歷史,進一步了解總理的工作、生活及個人思想等細節,為創作做准備。二是深入採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全國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等專家,詳細了解有關史實,為創作做好鋪墊。三是收集整理大量與周總理本人以及“回延安”這段歷史有關的文獻資料,包括圖書、影像以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史料等。四是召開多次專家座談會、創作座談會等主題會議,對影片主題、內容、創作手法等進行全面、細致的討論。劇本的創作用了大概一年半的時間,進行了十余次修改。

  最后,這是一次央企與地方政府等多方合作共贏的成功案例。項目從發起伊始,就受到了中宣部、中共中央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家電影局、北京市委宣傳部精品辦、北京市電影局等單位的關注和指導,並得到了周總理親屬,周總理曾經的秘書、警衛等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多位專家積極主動加入了項目顧問團隊,為影片出謀劃策。從籌備到公映前后,歷經近4年的時間,才打造出這部精品佳作。

  年輕團隊勇於承擔

  用情懷演繹情懷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監制、總編劇 郭靖宇

  《最美的青春》劇本創作歷時7年,共集結了不同年齡段的6位編劇,多次下生活,採訪了三十二位塞罕壩機械林場的老一輩創業者和上百名林業職工,幾易其稿,直到播出前,仍不斷修改優化台詞,可以說是扎根生活的創作,也是持久不懈的創作。

  該劇於2017年9月8日在承德塞罕壩開機,歷經162天,輾轉北京、天津、杭州、承德塞罕壩、內蒙古烏拉蓋、多倫、克什克騰旗、烏丹八地取景,全部實景拍攝,最終播出隻有36集,平均每個月隻拍攝6集,拍攝速度相當於多年前的《三國演義》《紅樓夢》。時間就是預算,這部沒有明星大腕的主旋律電視劇,我們花了近一億元,公司開始也猶豫過,但最后一致決定,要用情懷演繹情懷。

  承擔拍攝任務的主創團隊都非常年輕,但每一位都是愛崗敬業的文藝工作者。全劇沒有流量明星,但每一位都是演技精湛、吃苦耐勞的合格演員。為了還原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真實場景,劇組迎難而上,在電腦后期已經相對發達的今天,80后導演巨興茂決定全劇實景拍攝。他說,“隻有在真實的場景下,演員才能演繹出真摯的情感。”

  拍攝時河北的冬天沒下雪,為了還原大雪封山,劇組將已經搭好的場景,向北移了將近一千公裡。冰天雪地的克什克騰旗隨時會刮起刺骨的白毛風,拍攝現場周圍,目光所及之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在白天零下25攝氏度、夜裡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下,連續戰斗了一個多月,不同工種的200多位年輕人沒有一個當逃兵。在所有的評價和表揚中,我最喜歡這樣一句話:“《最美的青春》是用塞罕壩精神演繹了發生在塞罕壩的故事。”

  真實再現歷史進程

  創作態度溫暖積極

  ●電視劇《大江大河》導演 孔笙

  改革開放的故事不是拍昨天,也不是拍歷史,它就是拍現實,因為我們今天的生活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我們希望觀眾們通過這個電視劇,不僅能看到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而且能看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從何而來的。所以我們盡可能地把那段歷史全景式地表現出來,以人物經歷展現時代大命題,希望格局更開闊一些。

  《大江大河》第一部選擇了從1978到1988年改革開放最初的十年來拍,這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矛盾問題最突出的十年,也是改革進程中最艱難、最有意義的十年。劇中以三個人物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拉起三條線,串聯起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歷史變革。這三個人物的社會關系將其代表的三種經濟形式串聯成若干層面,是一次全方位的立體式展現中國社會改革的進程。

  劇中在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秉持客觀性,不回避人性的弱點,不回避時代矛盾以及遇到的問題,將人物所代表的階層的優勢和局限,都放到歷史的浪濤中去淘洗篩選,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自然會成功,反之就會被淘汰。同時我們的創作態度也是溫暖的積極的,從描寫宋運輝、雷東寶、楊巡各自出身,到他們在困境中的那種不甘、無奈與堅持,再到奮斗道路上遇到的困難與昂揚斗志,體現出隻有變革才有希望的時代大命題,詮釋了改革開放的必然性、重要性。

  正午陽光一直以來都秉承著現實主義的理念來進行創作,因為我們始終相信藝術源自於生活,取自於人民,隻有真情實感的作品才能夠深入人心。

  發揮廣播劇聲音魅力

  講述熱血沸騰“香山故事”

  ●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導演、制作人 邵軍

  這部劇充分發揮了廣播劇“以情動人”的獨特聲音魅力和聲音想象力,用聲音形象塑造了毛澤東等開國領袖的內心世界,用3D環繞立體聲打造“聲音大片”,恢弘再現了第一代中央領導人坐鎮香山、運籌帷幄的重大歷史場面,生動展現了他們的初心和情懷。在劇本方面,我們參閱超百萬字黨史資料,多次征詢專家意見建議,二十二次易其稿,精心打磨“一劇之本”。劇本中多處採用了毛主席的講話原文、詩詞作品、親筆撰寫的通訊消息等真實歷史素材,准確地構建了本劇的故事框架。同時,劇本著力刻畫人物情感和內心世界,展現了毛主席香山生活的感人細節,反映了主席的親情、同志情、詩友情等多個情感側面,於細微處刻畫出了毛主席的情感、情懷、氣魄和胸襟。

  本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將真實的歷史聲音“植入”劇情,打造了熱血沸騰的紀實感“聲音大片”。本劇開頭採用了1949年東北電影制片廠新聞紀錄片《北平和平解放》的解說原聲,結尾處的開國大典段落調用了北京台獨家音頻——當年北京新華廣播在開國大典現場採錄的音頻,還補充了東北電影制片廠記錄在膠片上的珍貴聲音。本劇首次在廣播劇作品中披露了林伯渠宣布大典開幕的聲音,以及毛主席發言的最后一句“我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這都是之前文藝作品中少有的歷史細節。

  為提升紅色文化傳播影響力,我們在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辦了全媒體發布會,聽眾反響熱烈。除了常規播出宣傳,我們還試水了網絡直播推廣。2019年5月24日的全媒體直播發布會,在線直播觀看人數達28.5萬人次。

  譜寫時代旋律

  唱出廣大百姓心聲

  ●歌曲《我們都是追夢人》詞作者 王平久

  《我們都是追夢人》是如何做到引發全民大合唱的? 首先這首歌做到了時代旋律譜曲,百姓心聲成詞,用誠意打動了聽眾。“追”和“夢”,是這首歌曲的“題眼”,也是這個時代的“題眼”。多年來,我始終堅持新主流歌曲的創作,包括《生死不離》、《國家》、《雪戀》、《贊贊新時代》等在內的歌曲都廣受好評、廣為流傳。“不假”二字,是我的必勝法寶,更是我的創作准則。寫歌不是堆砌華麗辭藻,而是要寫出發自內心的感受,心有所動而不得不寫。

  其次,我們做到了主流思想的“巧傳播”,真正點燃了全民大合唱熱情。這首歌十分重視傳播與創新,在2019年央視春晚還沒正式開始前,我們就在抖音上發起了手勢舞,網友們紛紛參與進來,收獲了出人意料的參與度。截至目前,《我們都是追夢人》在抖音上的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了78.5億次,也創造了春晚分鐘收視的最高點。此后,歌曲的軍營版、航空版、警察版、大學生版、青少年版、廣場舞版、手語版等不斷涌現,真正實現了全民大合唱。

  最后,我們堅持創新,讓主流思想常唱常新,永葆生命力、傳播力。比如《贊贊新時代》剛推出時,電子舞曲的時尚風格與主流思想的表達所產生的“化學反應”讓很多人耳目一新。《我們都是追夢人》將歌曲的內容、形式真正與時代要求和人民需求相結合,也憑借大膽的創新,用流行、時尚的特點吸引了大量青年群體的關注。

  深入人民群眾

  用歌詞反映新時代特點

  ●歌曲《復興的力量》詞作者 李維福

  歌曲《復興的力量》是我和印青老師聯合創作的歌曲《走向復興》的“姊妹篇”,由殷秀梅演唱。這首歌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的新理解、新認識和新表達。這首歌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謳歌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祖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了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歌詞如何能反映新時代的特點?帶著這個命題我們先后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廈門等地進行了採風,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傾聽大家的聲音。我們希望通過歌詞表達出這樣的含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中華民族祖祖輩輩幾千年的希望,復興的力量之源就在於黨鋼鐵般不變的初心和永不動搖的信仰。”

  在歌詞信息量很大的情況下,如果作曲也很繁復,出來的效果就不一定好。所以,印青決定用簡潔的音樂手段表現這些內容。簡潔不等於簡單。如何讓歌曲旋律過耳不忘,適於群眾傳唱,達到藝術性和大眾性的統一?印青最終找到了“咪拉咪拉”的核心旋律,一首簡潔明快、層層遞進、沉著堅定又高亢昂揚的歌曲就這樣流淌而出,充分體現出當代中國人強大的精神力量。

  歌曲誰來領唱,我們想到了歌唱家殷秀梅,她唱歌大氣且擅長抒情,現場表現力很強。歌曲舒緩抒情的地方、鏗鏘有力的地方,她都拿捏得非常准確,每次演唱,觀眾都掌聲如雷。

  立足原創

  打磨當代文學出版精品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 韓敬群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這次有兩部長篇小說獲獎,分別是徐則臣的《北上》和阿來的《雲中記》。阿來的《雲中記》是文學表現重大事件方面的一部現象級作品,他不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憑一腔熱血投入寫作,他對災難性事件,對災難給我們造成的心靈創傷以及創傷如何修復,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沉澱、思考,終於找到了屬於他的獨特表達方式。而《北上》構思於2014年,借京杭大運河一百多年的興衰起落寫我們的民族與文化的復興。小說的主題實際上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一條大河的故事,其實更是民族與文化的故事。

  說到當代的原創文學寫作與出版,我喜歡用兩個比喻。一是原創文學因為其對人類審美經驗的獨具個性的表達與書寫而成為出版的“驪龍之珠”。《庄子·列御寇》上說,“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原創文學正是文學出版甚至可以說是出版的驪珠,最能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創造的活力。

  另一個比喻來自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主人公安迪從監獄中破牆而出,其間要爬過一段漫長幽暗、又黑又臭的下水道,看不到盡頭,隨時可能夭折在半路。在中國做原創文學,情景與此類似。從投入產出的角度,它肯定不是這個追求快速成功與變現的時代最經濟最實惠的成功路徑。但如果我們方向正確,如果我們又有足夠的忍耐與堅持,隧道那邊最終還是會透過一線微光,導引我們滿懷希望,繼續前行。《北上》與《雲中記》對我們從事原創文學精品的出版,正是極大的鼓勵。這兩本書不但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也很可觀。截至目前,《北上》已經印到168000冊,《雲中記》也印到了100000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