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青年》:爭當引領青年實現中國夢的先鋒

皮鈞
2019年09月10日13:2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青年》:爭當引領青年實現中國夢的先鋒

  《中國青年》雜志創辦於1923年10月20日,今年已經是第96個年頭,是中國期刊界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紅色期刊,首任主編是著名革命家、青年領袖、時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長惲代英。毛主席曾先后3次為《中國青年》題寫刊名。中南海菊香書屋,毛主席故居的床頭櫃上,還擺放著1976年最新出版的第10期《中國青年》,毛主席直到去世前還在關注這本刊物。

  在《中國青年》辦刊史上,曾宣傳、樹立了一大批具有新中國精神風貌、深刻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青年典型,如雷鋒、王杰、張海迪等。

  1980年《中國青年》雜志發表潘曉來信,引發“人生觀大討論”,這與科學的春天、真理標准大討論同被視為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之一。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第1期《中國青年》發表了《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一文,宣傳報道了31歲的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當年還為《中國青年》撰寫文章《知之深,愛之切》,並給《中國青年》的編輯回了一封信,這封信現在還保留在我們的檔案室裡。

  進入新時代,《中國青年》雜志以“強國時代青年”“新時代中國青年”為主題,開展了新的強國時代青年大討論,開展了青年融入城市的調研專題,勾畫了強國時代青年的形象品格,深刻把握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脈搏。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把《中國青年》作為他們與時代共振的思想平台。目前,全球128個輿情機構、圖書館、東亞文化中心訂閱收藏《中國青年》雜志,《中國青年》雜志也成為西方社會觀察了解中國青年人群的一個窗口。

  《中國青年》創刊之始,就在黨的領導下,努力在政治上指導青年,號召知識青年“到民間去”,到工農運動中去。就青年關心的學習、組織活動、婚姻戀愛、失學、失業等各種問題開展討論,批評不健康的思想和風氣,指導青年學習馬列著作,努力培養青年的革命人生觀。努力適合青年的特點,重視同讀者的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講話中指出:我們要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要真情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熱心人﹔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導青年,做青年群眾的引路人。這一直是《中國青年》始終不變的初心,一直是《中國青年》所堅持的工作傳統。在新時代如何做得更好,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說,在黨的領導下,與時代同行,與青年同行,是《中國青年》雜志走到今天的主要經驗,那麼,如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需要我們面向未來,更加有為。

  在新時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工作上守正創新,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有力思想保証和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們的根本使命。我認為《中國青年》應當進行兩個方面的重點思考:

  一方面,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努力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最重要的是要承擔起引導青年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世界、表達自己、有序參與的任務。新時代中國青年面臨三個巨大挑戰。一是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應對。二是信息社會導致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方式在發生改變。過去是因為信息不足而導致青年眼界狹窄,現在則因為信息過載而導致青年茫無所從。過去不識字的人是文盲,今天文盲的定義已經被互聯網所改變:凡是不能准確認識這個世界的,都有可能淪為“現代文盲”。尖端的科技、海量的數據、智能的算法、暢通的通訊和強大的終端,造就了信息社會的空前繁榮,可以使人們在整體上更好地認識世界,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講,尤其是絕大多數青年人來講,信息的海洋正在吞食他們。三是青年人表達意願的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他們不僅僅自己創造語匯、意象和表達方式,他們甚至重構了青年人相互連接的生態,重新定義了青年表達自身的標准。因此,在這個“見識”比“知識”更重要的時代,為青年人提供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分析框架與表達框架,就成為《中國青年》雜志的重要任務。

  另一方面,要在媒體融合這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中,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回應時代挑戰。這對傳統主流媒體正當其時。經過互聯網平台的高速發展,目前已經出現了平台空轉的問題,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將迅速提到日程上來。《中國青年》將在輝煌的品牌基礎和優質內容生產上重新確立自己的優勢,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一體化發展方向,推進信息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技術創新的引領驅動,大力培養全媒記者、全媒編輯、全媒管理人才,大力提高優質內容生產能力,在新時代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中國青年》過去曾為在黨的領導下引領青年投身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先鋒!

  《中國青年》未來將繼續擔當在黨的領導下引領青年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先鋒!

  (作者系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書記、社長,中國青年雜志社社長、總編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