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動畫片《大禹治水》:講經典故事 揚民族精神

黃琳
2019年09月11日13:2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禹治水》:講經典故事 揚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經典民間故事之一。動畫片《大禹治水》以同名故事為題材,講述的是上古英雄大禹在大洪水泛濫人間時受舜帝之命,帶領庚辰、伯益、豎亥等人克服重重艱難險阻,三過家門而不入,採用疏堵結合的方式,平定水患,打敗水神共工,摸索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的故事。動畫片《大禹治水》項目負責人張宇翔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做這個故事,一方面展現了大禹心系天下、不畏艱險、公而忘私的精神。另一方面,與浙江積極開展‘五水共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政策精神相契合。”

  實地調研打基礎

  如何把一個傳統經典故事講好?劇本的創作離不開實事求是的考察調研。2017年,《大禹治水》項目啟動,浙江廣電集團成立項目組,根據當年大禹治水路線按圖索驥,進行實地考察。

  “我們前后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到過陝西、河南、安徽、四川、青海、山西6個省進行採風,對西安豐鎬遺址、半坡博物館、蚌埠市禹會村、殷墟等相關遺址、史料進行3輪實地考察,與各地專家、當地鄉民深入交談,積累了大量珍貴素材。”張宇翔說道,因為故事的背景是上古時代,上古時代人們的生活場景是什麼樣的?文化是什麼樣的?這些都需要根據史實了解。通過實地考察、翻閱歷代古籍以及咨詢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項目組發現,當時人們在服裝上已經使用了麻,在生活中,尤其是祭祀上,也有陶制品、青銅器的應用。

  大量史實的調研,確保了故事內容的相對真實性。“我們邀請了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向民擔任編劇,他在歷史方面較有研究,也發表過關於大禹治水的文章。”張宇翔介紹道,2017年《大禹治水》劇本開始創作,歷時1年多。“這個故事有神話色彩,劇本在體現這些元素時,均按照項目組收集的資料做了合理的情節設定和創作。”

  設計求精是保障

  《大禹治水》一共12集,每集15分鐘,是國內首部4K超高清動畫片,成本投入高達1700多萬元。動畫片主要面向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兒童,如何讓它受到小朋友的喜愛?項目組頗費了一番心思。

  “我們光人物設計就做了十幾稿,每一個人物通過形象就能基本看出其性格和特點。”張宇翔介紹道,大禹屬於領袖擔當,臉型是國字臉,符合傳統的審美,並且留了胡子,更顯出男子的陽剛之氣。大禹的團隊中,伯益屬於智力擔當,所以人物形象設計比較清瘦,且服飾上是書生打扮﹔庚辰屬於武力擔當,從小到大體型上都是很強壯的。“當時的人們大多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因此,我們把人物的手設計成過膝長度,顯得較有力量。同時,在動畫片中還加入了‘寵物精靈’的概念,有應龍、耳鼠等形象,讓孩子們喜歡。”

  從劇本到動畫的呈現,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劇本中激烈的打斗場面是靜態的描寫,但在動態呈現上,體現在什麼情節和場景中?這對編劇、導演、造型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宇翔介紹道,故事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經過反復商討,“動作的連貫性不僅體現在打斗場面,同時,也體現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人物說話時的不同情緒、眼神、語調,甚至細微到嘴角上揚的弧度都配合得恰到好處。”

  講活故事下功夫

  《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大禹的父親鯀受命治水,為堵住洪水盜取天物息壤被天雷劈死,死后化成大山孕育了大禹。“大禹的父親是為了治水而死的,為什麼大禹還會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治水中去?”張宇翔介紹,劇本在創作中設計了這樣的情節,一方面,大禹身邊有良師,從小教導他理解父親為救黎民百姓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另一方面,安排了大禹親身經歷洪水暴發帶來的苦難,讓他有了治水的動力。“每一個情節都有合情合理的講述,神話和現實的結合讓觀眾在接受理解大禹做出治水選擇的同時,更感染於他從父輩傳承下來的奉獻和犧牲精神。”

  “講到大禹治水,大家首先會想到‘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小學課本上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小朋友或許會無法理解,為什麼到家門口了都不回家?我們在故事中做了說明。”張宇翔說道。

  “每一次都有過家門而不入的理由,每一次都是大禹在面對大我和小我,大家和小家之間的一個艱難選擇,是大禹心系天下,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張宇翔補充道。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