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追星少女"扎進"飯圈"的兩年:宛若不斷"打怪升級"

王嘉怡
2019年09月12日06:5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扎進飯圈的兩年宛若不斷“打怪升級”

  時至今日,我也常常在想,兩年前的自己一定沒有想到,當初嗤之以鼻的事情,會讓現在的我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真想“打臉”。

  或許“嗤之以鼻”這個詞有一點夸張,但我想大多數人對於飯圈少女的態度不過如此:大好的青春,何必花時間、金錢、精力在一個陌生人身上,還為之痴迷、瘋狂、大笑、哭泣甚至暴怒。畢竟,你的愛豆,過去、現在都不認識你,未來也不一定會認識你。

  可是我還是義無反顧地扎進了飯圈,直到現在。這兩年,對於我來說,宛若一個游戲小白不斷“打怪升級”的進階體驗。飯圈並不混亂,它更像是一個嚴密的“自組織”,自有其規律和定式。

  兩年前,自己還是個有點“無趣”的文藝少女,不追劇不看綜藝,更不追星。但我的兩位室友卻早已是身經百戰的“80級飯圈選手”,她們眉飛色舞地討論著愛豆,“pb”“音源”“打投”“反黑”“控評”……一系列名詞聽得我雲裡霧裡,在去上課的路上插不進一句話。

  某個周一的傍晚,兩個追星室友又圍在一起看視頻,向來喜歡抒情音樂的我,忍不住湊上前看了一眼。下一秒,我便出乎意料卻又順理成章地“入坑”了——長得好看、唱跳俱佳、性格完美的小哥哥,誰不愛?

  已有10年追星經歷的室友傳授給我“追星秘籍”,B站、微博、貼吧,以及各種QQ群,都是掌握愛豆信息的絕佳途徑。當我一一去搜索時,嶄新的飯圈世界打開了,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亂中有序”的粉絲團體。

  衡量一個明星實力的方式,無非是看他的音樂或者影視劇受歡迎的程度。我沒有想到,這種受歡迎的程度,已經精准到能用數字衡量,對明星起到重要的影響。比如我喜歡的組合,就需要比較實體類專輯的銷售額以及音樂播放次數,才能拿到音樂節目的第一名。而第一名,對於明星而言,意味著他們會被更多人熟知,也會得到公司更大力度的投入。至於如何拿到這個第一名,靠的是組織化的粉絲。

  在我掉進坑不久,我的愛豆們便迎來了一個不小的挑戰,但當時還是“散粉小白”的我什麼都沒做,等到出成績的時候,才得知,努力的愛豆們,這次一個第一名都沒有拿到。

  我突然理解了過去一直不理解的事情:為什麼粉絲們會對愛豆感情如此強烈。當你為一件事情拼盡全力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時,會不會不甘心?如果你喜歡的人發生了相同的情況,你會不會替他感到不甘心?

  所以我開始不甘心了,同時也在超話其他小伙伴們對於“白嫖”義憤填膺的抨擊下,羞愧地開始干活。在愛豆們再次比賽時,我進入了所謂的“打投組”。從一個“散粉”,正式成為組織的一員。

  打投組的粉絲目標很一致:分工協作,為愛豆爭取更好的名次。因此,自然而然地劃分為幾類:金錢富足的粉絲,主攻專輯購買,動輒幾百張地搬﹔囊中羞澀者,一天幾元,積少成多,多一分錢,就是多一分對愛豆的愛。

  所有的經費,會有專業的管理者統一籌劃,每一分的開銷都會公示:愛豆應援餐、應援禮物和花籃、各類公益捐款、打投必備的各類物資……你看,我們每一分錢都是花在愛豆身上的。我看到這麼細致的收支賬單,頓時有了一種安心感。

  除了金錢,人力資源更加稀缺,這需要粉絲們的共同努力。官方發布愛豆的相關信息了,轉!和別家愛豆比賽投票,投!媒體給愛豆做採訪了,夸!居心不良的營銷號給愛豆抹黑了,趕緊控評!至於要去哪裡做這些事,自然會有打投組的負責人每天搜索愛豆的名字,把需要控評的或者反黑的鏈接一一列出來,同時寫好模板供粉絲直接復制粘貼。

  我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況——我所在的打投組號召大家在凌晨3點進行投票沖刺,大家一邊嚴格按照歌單循環播放歌曲,一刻未停﹔一邊注冊新的賬號,不停刷新投票,困了就和群裡的小姐妹聊聊愛豆的趣事。后來愛豆最終拿到第一,當時在圖書館的我沖進了洗手間哭了出來,仿佛是自己獲得了什麼了不起的成就。說到底,其實是為自己波瀾不驚的生活找到了寄托。

  當然,組織裡也會發生不美好的事情,我眼睜睜地看著一天前還一起開心打榜的小姐妹,由於彼此最愛的團隊成員不同,為一張圖片的站位而惡語相向。自家粉絲尚且互撕,作為競爭者的兩家粉絲,時不時上演一場大戰,似乎是圈外人士最常看見的景象。

  剛開始,我也曾被各種壞言論攪得心神不寧,對一些行為感到憤怒。可時間一長,我漸漸變得“佛系”:追星不過是為了釋放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收獲開心,同時從愛豆身上獲得堅持走下去的勇氣,“平行時空下過好自己的生活”。若是因為追星讓自己成為戾氣滿懷的人,本要尋找快樂卻徒添滿身煩惱,豈不是得不償失?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