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首部水果主角美食紀錄片受好評 主創揭秘攝制過程

楊蓮潔
2019年09月12日07:31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水果傳》沒有一集是按原計劃把故事都拍完的

騰訊視頻上線的《水果傳》,作為第一部以水果為主角的美食紀錄片,被觀眾稱為“舌尖上的水果”。新京報統計發現,兩季《水果傳》涉及的水果品類將近100種,仙人掌果、龜榴蓮、雲莓、戴維森李、指橙、藍桑內等稀有水果品類的佔比超過了半數。這些好看又美味的“水果主角”來自何方,又是怎麼被選中和拍到的?新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水果傳2》的總導演蘇蕾和制片人朱樂賢。

怎麼找水果?

看書查資料,跟專家了解情況

對於兩季《水果傳》裡所呈現的諸多稀有水果,觀眾好奇攝制組是如何知道的?蘇蕾告訴新京報,攝制組了解稀有水果的途徑和普通觀眾一樣,都是靠翻書查資料。“先確定好分集的主題,再根據主題去找水果。比如說第一季裡的《異族》,我們就會去找一些外形比較奇特的水果。怎麼找?其實就是各種看書查資料,跟植物果實相關的書都看,還有就是跟專家了解情況。前期調研的大量工作就是做這個。”蘇蕾所說的專家,就是《水果傳》的學術顧問——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教授張才喜和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史軍,他們給了攝制組很多專業的建議。

為何稀有水果多?

用戶對沒見過的水果感興趣

《水果傳》讓觀眾見識了很多稀有奇異的水果:外形如手指、果粒如魚子醬的指橙﹔能夠把酸果子變甜的神秘果﹔吸引果蝠前來參與甜蜜盛宴的木瓜榕……《水果傳2》制片人、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經理朱樂賢告訴新京報,第二季稀有水果數量增加,是根據第一季上線后用戶的反饋做出的調整。數據顯示用戶對沒有見過的新奇的水果更感興趣,因此第二季增加了稀有水果的比重。

拍了什麼地方?

遍布六大洲,環繞大中國

兩季《水果傳》拍攝地點遍及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其中,第一季的拍攝地點31個,第二季拍攝地點36個,除第一季的四大洲之外,新增加了南美洲和非洲。由於拍攝地距離的因素,兩季《水果傳》在亞洲取景拍攝的地點較多。但相較於第一季亞洲拍攝地點24個,佔比高達77%,第二季的拍攝地點分布更為廣泛,亞洲拍攝地點數量的佔比下降到47%。

隨著拍攝地區版圖的擴大,《水果傳2》呈現了更多的在相對荒野和原始的自然環境裡生長的稀有水果。比如第二季第一集開篇的“主角”巴西莓,生長在巴西貝倫的亞馬孫叢林地帶﹔第三集裡甜度低到和黃瓜類似、汁水可以用來給孩子洗澡的野西瓜,是非洲博茨瓦納的卡拉哈裡沙漠中土著的水源。談及《水果傳2》的拍攝版圖擴張,蘇蕾透露,一方面由於第二季涉及的稀有水果更多,攝制組為了尋覓到它們的蹤跡去的地方也更多一些﹔另一方面,《水果傳2》的拍攝從2018年7月份持續到2019年3月。這個時段橫跨了北半球的水果較少的冬季,但恰好是南半球水果成熟的季節。所以,第二季裡出現了不少產於南半球的非洲、南美洲的水果品類。

作為一部中文紀錄片,幅員遼闊的中國在兩季的水果拍攝地點裡佔據了最大比重。值得一提的是,兩季25個中國的拍攝地點,多數分布在我國邊境線一帶,要麼是南方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等,要麼是雲南、西藏、新疆、內蒙古等西南或北方的邊陲之地,隻有第一季的桃子是在中原腹地的河北拍攝的。

蘇蕾表示,“這些地區水果種類豐富,容易長得好,被選為拍攝地的機會就大。像南方的自然環境很適合水果生長。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同樣人工培育的水果,對於環境的改造會相對較少,果園更接近自然的感覺,拍出來的畫面會更美。北方中原地區,水果種植也很普遍,但人工干預的痕跡比較重,整體環境用畫面呈現出來相對遜色,所以較少在這裡取景拍攝。”

怎麼拍的?

果期不等攝制組隻能不停換“角”

在蘇蕾看來,兩季《水果傳》拍攝過程中最大的對手就是大自然。因為水果本身是有季節性的,錯過成熟期這一年都不可能拍到了,而成熟期每年都會發生變化﹔水果也分豐年和歉年,拍攝時趕上歉年,果實結得少,就拍不到想要的效果。此外,突發的天氣狀況會對水果產生致命影響,導致原定的拍攝計劃落空。“第二季原計劃要拍韓國的柑橘。結果那邊突遭台風,果子都不行了,隻好換備選方案。有的原計劃要拍的果實,今年突然提前成熟,拍攝也隻能換備選。”蘇蕾說,像這種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得不更換‘水果主角’的情況,幾乎貫穿了兩季《水果傳》的拍攝。“《水果傳2》每集五個故事,沒有一集是按原計劃把五個故事都拍完的。”

除了不配合的大自然,短暫的拍攝時間也是攝制組的另一個對手。水果成熟期不等人,根據成熟期規劃的拍攝路線需要攝制組沒有間隙地頻繁奔波於南北半球。而兩季《水果傳》的導演團隊全部由90后女性構成。其中一個攝制組拍完巴西的部分,就要趕回西藏林芝拍另一種水果,中間連調整時差的空隙都沒有,導致分集導演自身免疫力出現問題,得了非常嚴重的濕疹。

野生稀有水果的拍攝也是一大挑戰。野生水果多數生長在偏遠地區,輾轉到達拍攝地就要花去一兩天的時間,到了之后還需要深入荒野尋找它們的蹤跡,遭遇小危險是家常便飯。

拍《水果傳2》第三集,為了尋找生長在樹根部的龜榴蓮,攝制組和水果獵人夫婦Tina和Simon一起在馬來西亞熱帶叢林裡穿越蚊虫肆虐、異常濕滑的沼澤地。當時Tina懷有六個月的身孕,大家都勸她不要去,但她堅持要一起尋找。整個過程中,導演和攝影助理都摔得渾身是泥,所幸Tina沒有摔跤,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水果傳2》開篇的巴西莓,需要用無人機拍攝主人公爬到樹頂採摘果實的鏡頭。無人機在上升過程中挂到樹枝,飛走消失。好在主人公的親戚們在對岸樹上找到了無人機,爬上樹取下來發現還能用,這才完成了拍攝。

為什麼這麼拍?

平衡水果與人的“戲份”

講故事固然是一種不錯的紀錄片敘事方式,但也容易把創作者引入歧途。如果不能平衡好與人相關的內容和紀錄片主角之間的關系,最后就會喧賓奪主,得不到觀眾認可。豆瓣評分3.8的《舌尖上的中國3》,觀眾對它批評最多的點就是“隻見人物和情懷,不見美食”。

蘇蕾認為,第一季《水果傳》裡關於人的內容還是多了一些,拍攝第二季的時候創作團隊都更明確,觀眾是來看水果的,不是看人的,水果的主角地位不可動搖。“但沒有人也不行。因為水果不會講話,也不會有任何動作表情,單單講水果相關的知識會讓整個片子風格像科教片,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把控好水果與人的比例很重要,我們會對分集的主題進行差異化的設置。《水果傳2》前面幾集水果都是絕對的主角,后面第七集《我要被你玩壞了》、第八集《不能沒有你》是雙向設置——水果不能少了人類的幫助和培育,人類生活也離不開水果,講水果與人的互動,這部分人的內容會比較多。”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