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宜春日報》:一份匠心也是彌足珍貴的獻禮

李前磊
2019年09月17日12:5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宜春日報》一份匠心也是彌足珍貴的獻禮

  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歷史性節點,江西《宜春日報》策劃《共祝願,祖國好》70周年紀念特刊,並開設專欄,以融媒體形式配合全媒體矩陣70周年宣傳報道,為祖國母親獻上最誠摯的華誕祝福,也為七十載的歷史變遷留下最深情的圖文記錄,更為堅守崗位、共筑新時代的每一位華夏兒女奏響最深情的時代贊歌。

  聚焦人民范本 講述中國故事

  任何一項偉大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無數人民的合力推進。而無數的人民之中,必然會有這樣的人:他們或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成為千萬人的楷模﹔或者默默無聞,卻閃耀著時代共性的特質,能夠成為社會的鏡子……他們可以是光榮的全國勞模,也可以是暖心的中國好人,更可以是普通的人民大眾。把握了他們的好故事,也就把握了中國的好故事。

  《宜春日報》紀念特刊推出的《心語》版塊,正體現出這種精准而溫情的把控能力。該版塊首先將視角落於宜春本市的全國勞模,通過對他們光榮勞動事跡的細致描述,讓廣大人民對“勞動最光榮”的內核有了最直接而深刻的體驗。在另一層面上,這種主流媒體的發聲,是對勞模及其社會價值的最好肯定,也是最好的正向激勵。

  同時,《心語》版塊還立足於該市的“中國好人”群體。盡管這些人身處不同的年齡區間,深耕於不同的社會崗位,所做的好人好事也不盡相同,但毫無疑問,他們都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奉獻光熱。對“中國好人”的報道,無疑也是對善行的首肯和對正確社會觀的倡導。

  難能可貴的是,這一版塊還跳脫模范榜樣的思維,回到了最廣泛的人民大眾中。通過聚焦1989年后出生的、名為“建國”“國慶”的青年一代的成長故事,展現了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黃金年代。作為中國人不可或缺的家國情懷,這必然引發廣泛共鳴。

  善用模塊思維 合力“兩微一端”

  除了紀念特刊外,《宜春日報》還通過常態化的模塊建設和“兩微一端”的合理運用,實現了較好的矩陣傳播賦能。

  從5月起,《宜春日報》先后開設《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壯麗宜春·解放志》等8個專欄,通過同一專欄的主題順承,增加讀者心理感受的延續性和期待性,實現了較長周期內更高的傳播到達率。

  比如8月起推出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尋訪革命舊址”系列報道,9月2日刊發的文中,記者前往銀子嶺周赤萍故鄉,重溫共和國中將的倥傯生涯﹔9月3日,記者去到豐城市石江鄉,報道了當地的紅色旅游和高山特色農業﹔而9月10日,記者探訪革命先烈熊雄故居,則是又一次對革命前輩光榮事跡的學習……版塊邏輯將碎片化的革命事跡凝聚成一股強大精神力量,對讀者形成持續性的正向引導,可謂意義深遠。

  而一些版塊的設置,將讀者從接受者變為創造者——“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活動便是如此。在《校園“變臉”的苦樂人生》一文中,作者以一名普通山村教師親身經歷為主線,通過校園環境的改善進步,側面反映了我國基礎建設尤其是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這種讓讀者參與創作的方式,能極大擴展欄目的故事源,激發版塊活力。

  此外,“兩微一端”方面,《宜春日報》因地制宜,形成高效的傳媒矩陣。在客戶端方面,充分發揮內容存儲和排版布局的優勢,將海量的信息劃分為《頭條》《宜聞》《宜業》《民生》等版塊,用戶可隨時查看任何需要的信息﹔在公眾號方面,以日推的形式更新每日的重要新聞,把握時效性﹔在微博方面,通過發起#我和70年#話題,激發了民眾互動熱情……

  從紀念特刊整體發力,到宣傳報道專題跟進﹔從傳統紙媒圖文並茂,到“兩微一端”親民便捷﹔從宏觀的國家建設,到微觀的人民生活,《宜春日報》在深耕本土上,提供了寶貴的范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樣的傳媒匠心,本身也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獻禮。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