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從大數據看新中國70年出版成就與發展歷程(上)

杜大力 趙玉山 邢自興
2019年09月30日13:2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大數據看新中國70年出版成就與發展歷程(上)

出版是人類歷史發展和文明成果的全面記錄。7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個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東方民族沖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藩籬,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成立了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來,同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年輕的共和國經歷了各種驚濤駭浪和卓越努力,成為今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中國在站起來、富起來之后,正穩步朝著強起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70年后,歷史將忠實昭示共和國這段殷憂多難、動心忍性的卓絕歷程,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作為歷史全面記錄的出版物自然成為這段偉大征程不可更改的最佳注腳。

依據中國版本圖書館建館以來征集到的1949—2019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出版的700多萬種圖書所著錄反映的700多萬條書目數據為樣本,結合《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出版年鑒》《中國版權年鑒》等數據,力圖通過這些出版大數據勾勒、再現和佐証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建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變化和重大事件。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文獻計量學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當代出版業和新中國70年的歷程密切相關,同向同行,昭示著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原理:作為上層建筑的出版業是共和國經濟社會歷史進程的忠實反映,同時也作為思想意識形態的先導反作用於並推動促進了新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圖書出版的成就特征

新中國的出版事業是在繼承中國數千年傳統出版業,近現代革命進步出版事業,尤其是黨和軍隊在蘇區和解放區新聞出版工作優良傳統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70年來,新聞出版業緊緊圍繞弘揚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主旋律出版了大批優秀出版物,較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出版業日趨規范化和精細化,緊緊圍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廣受讀者歡迎的優秀出版物。

1.整體出版規模持續擴大

70年來,圖書出版整體規模持續擴大,品種數量、總印數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2018年,圖書品種51.9萬種、總印數100.1億冊(張),分別為1978年的34.6倍和2.7倍,為1950年的42.7倍和37.1倍。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年度出版的品種數量呈指數上升趨勢,2011年、2012年圖書出版品種數量增幅達到12%。自2012年突破30萬種以后,短短5年時間就達到了50多萬種,這是我國出版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的成果。正是這幾年圖書品種的快速增加,使我國出版規模在歷經500多年后重回出版大國的位置,這是近代以來幾代中國知識分子和出版人不懈奮斗的結晶,是黨的正確領導和改革開放偉大時代所創造的奇跡。(見圖1)

從圖書總印數來看,整體上升趨勢中保持著間斷性的調整。反映了圖書的市場消費直接受到經濟、政策、紙張供應等多種因素影響。但從單品種平均印數來看,最為顯著的是60年代至“文革”期間,年度平均印數出現了明顯激增,最高年份達到了110.43萬冊,是特定時代特定閱讀需求的反映﹔1977年后,平均印數平穩下降,圖書品種穩步上升、總印數持續增長,也反映了改革開放之后,圖書從計劃經濟業態逐步向市場經濟業態的轉變,市場品種逐步多元、讀者消費利益多樣化、出版機構選題范圍逐步拓展,可供消費的圖書市場穩步擴容。近年來,數字出版高速發展、閱讀載體日趨多元,紙質圖書單品種銷售明顯下降﹔精品圖書和一般圖書市場銷售分化明顯,讀者市場選擇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見圖2)

2.重印再版率穩步提升

重印再版率是衡量出版效益的重要標志。當前出版業進入了“數量增長型”向“優質高效型”發展的新階段,提高圖書的重印再版率是出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重印再版率指標,既可以反映單個出版社出版雙效益實現的效果,也是檢驗整體出版行業階段性存量市場是否發展健康的數據。

1950—2018年,我國圖書重印再版率起伏波動。1950—1958年期間,新中國成立后,大量新書出版,圖書重印率直線下降﹔1958—1966年,國家起步基礎教育教材建設,大量課本的重印提升了重印再版率,1962年的重印再版率達到49.81%﹔改革開放后,圖書重印再版率不斷上升,特別是90年代,受教輔市場影響,圖書重印再版率增速明顯﹔2000年后,受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出版社仍保持“數量增長型”模式的影響,重印再版率略有小幅下滑﹔但從2012年開始,圖書消費市場進一步增長,出版逐步由數量擴展向質量提升轉型,國家一系列資助精品出版工程推進,重印再版率持續提升,2018年達到52.40%,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點,既反映了我國出版業經過70年發展,出版了一大批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也反映了當前出版產業經過調整優化后正在形成的持續穩健發展的強勁態勢。(見圖3)

3.出版機構規模基本穩定

1950年,國家作出《關於改進和發展全國出版事業的指示》,明確提出了要把出版業作為新中國一項嶄新事業來加速發展。國家成立了相關管理部門,統一全國出版事業,統一各項工作制度,陸續制定出版管理法規,調整公私營出版業關系,對私營出版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變舊中國出版業出版、印刷、發行三位一體格局,實行專業分工,1950年起,相繼成立了科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專業出版社,到1957年年底,全國出版社數量達到103家。“文革”期間,出版系統處於停滯狀態,大批出版工作者被迫離開出版系統,出版機構減少近一半。1971年年底,全國出版社從1964年的87家減少到46家。改革開放后,出版業進入復蘇發展的新時期,出版社數量急劇增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從90年代至今,出版社數量基本趨於平穩,出版社的專業分工明確,基本形成了種類齊全、分工明確、業務多元的出版結構。(見圖4)

4.出版能力不斷加強

隨著出版機構改革調整、出版轉企改制的推進,出版單位的出版能力逐步提升、不斷加強,圖書出版量總量加大,年均出版量持續提高。1950年,出版單位年平均出書約58種﹔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時,出版單位年均出版圖書128種,到2018年出版單位年均出版圖書925種,出書量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了近15倍,比改革開放初期增長了6.22倍。年均出版量的提升也說明了出版單位綜合出版能力不斷加強。(見圖5)

5.內容結構服務社會大局

從內容結構來看,按照中圖法圖書分類系統,圖書分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等五大部類,共計22個大類。

統計顯示,從1950年到2018年,在出版整體規模持續擴大的基礎上,各年五大部類品種佔比基本穩定中呈現出不同增減趨勢。社會科學類圖書品種佔比最大,並有小幅度提升﹔綜合類圖書佔比最小,且在明顯增加。自然科學類圖書佔比呈現下降趨勢,佔比從2009年的25.99%下降到2018年的19.97%。(見表1)

從22個大類中選取出版品種最多的四大類來看。近20年來,文學類圖書佔比保持持續上升,從2000年的9.75%上升到2018年的15.01%,成為最穩定的板塊。文教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類)圖書是出版領域的核心板塊,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隨著基本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擴張、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文教類圖書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期,近年來品種佔比盡管波動明顯,2000年為30.82%,2009年下降到24.58%,2011年回升至33.06%,近幾年又維持在30%以上,但一直維持整體品種的1/3左右。經濟類、工業技術類品種在基本穩定的趨勢下佔比略有下降,但同樣是重要的核心板塊,為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見圖6)

6.人均圖書消費量連續上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總人口由1949年的5.4億人發展到2018年的近14億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4%。龐大的人口總量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結合70年來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看,年人均圖書消費量整體呈現逐步上升趨勢,2018年年人均冊數突破7本,人均7.17冊,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特別是2006年《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台后,出版企業轉企改制深度推進,市場供給能力得到加大釋放,圖書市場可供選擇品種空前豐富,人均圖書消費量呈現出連續上升趨勢。(見圖7)出版物作為知識普及的載體,對於普及科學、開啟民智、促進技術、提高全民族文化素養作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極大地推動了近年來中國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

7.圖書定價呈平穩性增長

圖書定價方式有成本定價法、印張定價法、理解價值定價法、需求差異定價法、隨行就市定價法幾種,國內大部分圖書普遍使用的定價方式是印張定價方法。根據平均印張單價統計,1996年平均印張單價為0.96元,1997年平均印張單價突破1元,2016年突破2元,2018年為2.47元,是1996年的2.57倍。1996—2018年我國圖書價格結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看,漲幅相對平穩,基本定於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反映了我國出版物作為精神產品的特殊供給屬性,同時與國民經濟發展同步協調。但近年來由於環保政策的嚴格落實、國家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由於紙張材料和印廠縮減,2017年、2018年平均印張單價漲幅較高,直接反映了產業結構調整對於圖書產品成本傳導性影響。(見圖8)

8.對外交流日益多元開放

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初,我國圖書對外交流和外交政策基本保持了一致的發展態勢,從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到中美蘇大三角戰略格局,出版界與外界的交流合作少之又少。改革開放后,出版界對外交流大門愈開愈大,出版物作為文化交流和技術合作的重要載體,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國際交流快速發展的最好見証。

從版權引進來看,2004年為10040項,2018年達到16071項,增長60%,平均年增長速度為3%。從版權輸出看,2004年為1314項,2018年為10873項,增長727%,平均年增長速度為15%,增長非常迅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圖書版權引進數量與版權輸出數量比例變化明顯,2012為2.12:1,到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縮小為1.47:1,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在世界傳播體系中話語權的提升和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見圖9)

圖1 1949—2018年全國圖書出版品種數量、年總印數

圖2 1949—2018年全國圖書出版品種數量、年平均印數

圖3 1950—2018年圖書重印率情況

圖4 1949—2018年全國圖書出版單位數量

圖5 1950—2018年出版單位年平均出版數量

圖6 2000—2018年中圖法四大類佔比情況走勢

圖7 1949—2018年我國年末總人口數量、年度人均圖書量走勢

圖8 1996—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年度平均印張單價走勢

圖9 2004—2018年我國圖書版權引進、輸出情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