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微電影 七個故事述說七十年光輝歷程
由共青團中央出品、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承制的文化產品《頭條裡的青春中國》微電影正式上線后,短短幾天時間,該片總點擊量就已經超過7.5億。
影片中主人公均來自《中國青年報》和《中國青年》雜志歷年來的頭條人物報道,以梁軍、鄧稼先、袁隆平、張海迪、張瑞敏、王中美、楊祥國等“頭條人物”為線索,通過新一代演員闞清子、周冬雨、朱一龍、白敬亭等人的演繹,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
重溫頭條故事
謳歌青年力量
7分鐘,7個故事,70年的跨度,千千萬萬中國人的艱苦奮斗。
在新中國70年的歷史長河中,在無數個歷史風雲際會的時刻,他們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昂揚向前,隻因同一顆愛國赤子之心,便能奉獻出自己整個青春甚至是一生的力量。
在微電影《頭條裡的青春中國》中,一個個關於“頭條人物”的動人青春故事正在不同領域發生著,這個時代因這些新鮮“因子”的注入顯得愈發鮮活有力。“女娃也能開火犁了,真是時代變了”,微電影開篇講述了1950年“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也就是那位后來被印在第三版一元人民幣上的女孩的故事﹔還原了“兩彈”元勛鄧稼先和於敏之間那個耐人尋味的電話,這正是“打鬆鼠暗語”的由來﹔微電影還向我們展現了一位埋頭於田間的小提琴手,他正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僅如此,微電影更是將“當代保爾”張海迪、著名企業家張瑞敏、“大國女悍將”王中美以及西藏某邊防團營長楊祥國這些青年榜樣的故事重現大眾視野,詮釋新青年的信仰與力量。
可以說,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用作品回顧歷史、展現70年來各個時期不同青年的奮斗精神,既是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也是希望能夠借這些故事激勵更多新時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礪奮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堅持用心創作
做歷史見証者
3個月腳本的打磨、30多次的修改、大量相關資料的搜集、近70年報紙頭條的翻閱,作為致敬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頭條裡的青春中國》從前期到后期,從台前到幕后,每一處細節都傾注著創作團隊的大量心血。為了實現故事與歷史相吻合,僅攝影棚內置景就有10余個,出現的畫面基本採用實景拍攝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中“老人新故事”的創作思路使得人物刻畫更加飽滿,同時也豐富了大眾對故事主角的認識。
《頭條裡的青春中國》涉及場景時間跨度長達70年,涵蓋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行業領域出現的重要人物、近20個年代場景。
那麼,如何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將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青年故事相互串聯呢?
我們看到,其採用了“歷史記錄者”的方式在不同人物、不同時期之間進行銜接,這個“歷史記錄者”便是記者。在《頭條裡的青春中國》中,由周冬雨扮演的《中國青年報》記者成為了該片的人物主線,通過記者的鏡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新時代的故事有效連接在了一起,也通過記者的文字,與梁軍、鄧稼先、袁隆平等“頭條人物”產生互動,而這些細節處的著力都讓這部微電影收獲了廣泛關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