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空降利刃》刷新當代軍旅劇表達 故事情節不落俗套

李夏至
2019年10月14日07:0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空降利刃》刷新當代軍旅劇表達

  《空降利刃》劇照。

  上周六晚,在江蘇衛視播出的50集當代軍旅劇《空降利刃》正式迎來了大結局。“報告旅長,請批准我,再次歸零重啟。”當主角張啟最終選擇離開“鍋蓋頭”,《空降利刃》也迎來了一個並不套路的軍旅劇結局。

  在《空降利刃》總制片人吳曉梅看來,這種不遵循既定創作套路,不走捷徑,嘗試去做軍旅劇題材內容的突破和創新,正是當初她啟動這個項目的“初心”。2015年,吳曉梅第一次動了要做軍旅劇的念頭,起因只是因為遇見一個退伍的90后“老兵”,“他因為受傷從特種兵部隊退伍,擔心家人接受不了,三年沒回家,自己在北京開了一家私教館教人學武術,唯一的要求是讓所有的學員都必須穿迷彩服接受訓練。”

  “我從他的選擇看到了軍人的堅持,是一種對部隊特殊的感情,這種感情在我們的影視劇中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了。”決定了要做軍旅劇題材,從來沒有碰過這個類型的吳曉梅那時候還未想到,等在自己面前的會是長達四年的“拉鋸戰”。吳曉梅在做獨立制片人之前曾長期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任職,有接近20年的購劇經驗,“長期的工作積累讓我知道什麼樣的戲劇因素是市場需要的,優秀的創作都是基於真實的人和事,然后用超強的藝術能力進行加工,最終還需要比較敏感的市場感知能力,最后把它放到合適的市場定位中去。”吳曉梅對當時國產劇的市場做了一個大致的預判,軍旅劇這些年拍的不少,但是反映空降兵題材的還比較少,從題材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創新。

  吳曉梅說,《空降利刃》有意致敬當年的《士兵突擊》,在出發點上二者有共同之處。“我們希望能夠真實反映如今的部隊士兵,真實地表達他們的生活、願望和困惑,也希望不停留在一個士兵的個人故事裡,而是能夠反映出一定的現實問題。”劇中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的一個情節,就是主角張啟在天蠍行動后要求復盤,並對團長和政委的前一次復盤提出辛辣批評。在不少專業軍迷觀眾看來,這樣的情節在之前的軍旅劇中是不敢表現的,也是該劇區別於其他軍旅劇的一大創新之處。

  《空降利刃》的創作基礎來源於一本叫做《鍋蓋頭》的小說。但吳曉梅透露,雖然買下了這部小說的影視改編版權,但實際上劇本並沒有採用原小說的結構,而是全部重新打亂后建立起來的。在遇見最終編劇麥靈之前,《空降利刃》第一版的劇本已經寫了兩年多,換了七稿。“麥靈接手前,劇中的主角還不是張啟,而是和大多數軍旅劇一樣,從新兵齊小天的視角切入。”吳曉梅說,因為麥靈之前從來沒有寫過軍旅劇,她要求一定要先去部隊體驗生活,以杜絕憑空想象、瞎編亂造的情況。“結果,我們在這次生活體驗中就遇到了張啟的原型。”吳曉梅透露,《空降利刃》開篇第一集講述張啟是因為一次勝利后的得意忘形而離開空軍飛行員隊伍,來到了空降兵部隊,很多觀眾以為這個背景是為了戲劇沖突而創作,“其實這是張啟原型的真人真事。”

  吳曉梅感慨,《空降利刃》全劇最大的魅力也恰恰來自於真實,劇中不少情節都是按照真實案例改編而來,“雖然聽上去難以置信,但就是我們現在部隊裡的真事,所以就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為是第一次做軍旅劇,吳曉梅對於劇作的專業性標准設立得十分嚴苛。因為空軍是一個技術難度和專業性相對較高的軍種,出品方空軍方面也希望故事裡能夠體現出這一特色。吳曉梅和麥靈的創作方法是,先基於對目前國內技術和人物構建的需要去搭建故事和情節,但在具體執行上每寫一部分都要給軍事顧問團隊過目,張啟、潘野等人物原型也一直幫編劇們修改細節。

  “包括進組以后,軍事顧問團隊也會用私人時間來現場幫忙調整。因為半年前劇本寫到的台詞可能會過時,相關的技術也一直在更新。”吳曉梅認為,《空降利刃》得到了軍事顧問團隊無私的支持,雙方的合作無間也是極為寶貴的經驗。不過,有不少專業軍迷也指出了劇中的一些漏洞,吳曉梅透露,這種所謂的漏洞其實是有意為之,“畢竟我們不能真的完全比照飛行員的真實操作來演,會有泄密的風險,隻能選擇虛實結合。”

  如今,《空降利刃》播出以來收視率、網播量一直穩居同檔期電視劇前列,還一度拿下了CSM59城1.606%的亮眼成績,算得上圓滿收官。對吳曉梅來說,作為總制片人和編劇之一,她為《空降利刃》付出了無數心血,甚至一度在項目可能中斷時,在開機拍攝兩個月后,出讓了作品的所有投資收益權。“對一個項目的操盤者來說,我更在乎的是作品能否如願拍攝,項目的品質能否得到保証,項目各方能否得到回報。”吳曉梅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