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機長》:劉偉強還得向林超賢學習

李麗
2019年10月14日08:29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劉偉強還得向林超賢學習

鑒定對象:《中國機長》

上映日期:9月30日

在我還沒看《中國機長》之前,一位朋友曾經跟我說過她對影片開頭的困惑。她不明白為何導演要拍一段張涵予的洗澡戲,以及張涵予洗澡時為何要給自己計時。后來,我看到一篇《中國機長》中機長原型劉傳健本人的採訪文章,他說自己喜歡游泳,所以平時會練習憋氣。到我自己去看片時,便愈發了然:原來朋友沒理解的計時洗澡,正是機長在練習憋氣,而導演拍這段,無非是為后來飛機駕駛艙缺氧時機長的卓越表現做鋪墊。

這是一件體現創作者和受眾在信息傳達中出現誤差的小事,但因小見大,很多影片的編劇或導演都犯過類似“我要傳達的信息很多,但因為觀眾智商太低所以沒看出來”的認識錯誤。改編自真實民航事件的《中國機長》,其故事核心無疑是發生在駕駛艙內的故事:機長劉傳建如何在駕駛艙玻璃碎裂、副機長半個身子飛出機外、艙內極度缺氧而氣溫又急速降低的情況下,讓飛機安全備降。為了拍出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劇組確實用心學習了各種相關的專業知識。但可惜,就是沒法百分百地用鏡頭語言來表現。相比起來,客艙內的故事便顯得十分充分,原因很簡單,相較駕駛艙內人與自然的沖突,客艙內乘務組和乘客之間更多的是人與人的沖突,后者可以用包括語言在內的多種方式來表現,難度要低得多。這也是為何我的朋友沒法理解開頭那段洗澡戲的原因:在單純用鏡頭語言來交代劇情方面,劉偉強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用一些輕鬆詼諧的小對話來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這是很多香港導演的強項。這使得他們在駕馭主旋律影片時,能捕捉到那種自然的人物質感,從而提升作品的娛樂屬性。但在展現重大事件時,他們也常常暴露出一種技巧和分寸感的欠缺。《中國機長》的劉偉強和《攀登者》的李仁港都出現了這個問題。關於鏡頭語言的N種表達方式,或許他們可以向同樣來自香港的林超賢學習,范本可以選擇后者的《激戰》。片中有一段張家輝對彭於晏進行訓練的戲,沒有運用任何語言手段,只是日常訓練穿插兩人訓練后各自不同的生活,短短一兩分鐘,便輕鬆拍出了一種“歲月流逝感”,以及這種流逝中兩人生活和狀態的變化。

這種比較在同期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亦有體現。或許其他導演的片段表現出了文學性和思想性,但若論鏡頭語言對於信息傳達的准確與豐富,還是徐崢的《奪冠》最為優秀。畢竟,電影是影像的藝術,若不能用鏡頭來講故事,太過依賴對白或者旁白,甚至需要主創在影片上映后反復向公眾闡述“我們想表達什麼”,那就真的有點失敗了。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