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與價值引領”學術座談會在中央黨校舉行

2019年10月16日08:40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正值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之際,由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和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與價值引領”學術座談會於10月13日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行。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主任李文堂,副主任張軍、梅敬忠,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剛、祁述裕、李媛媛,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叢治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段炳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洋,大地電影項目管理部負責人楊曉紅,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奪冠)編劇華瑋琳,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處處長王純,電影《攀登者》執行導演喬喬,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副教授王珊,以及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秘書長侯光明教授,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國家電影智庫副秘書長俞劍紅,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編劇、導演劉德瀕,國家電影智庫常務副秘書長劉正山,國家電影智庫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慕玲等嘉賓出席座談會。梅敬忠和俞劍紅分別主持了本次座談會的上下半場。

本次論壇聚焦中國電影創作與價值引領的邏輯關系,分析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在當下的經驗與困境,旨在提煉中國電影的創作規律以及創作特色,探討電影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方法與路徑,實現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與文化價值觀引領的平衡、創新與突圍。與會嘉賓圍觀研討主題,從不同領域和維度發表了見解。

李文堂致歡迎辭。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動的意義,是對於總書記關於文藝創作以人民為中心、文以載道以及講好中國故事等重要論述的學習貫徹。他談到,中國電影在構建國家形象文化軟實力方面地位突出,具有強烈關懷現實主義的傳統,要避免背離現實主義本身陷入僵化的政治敘事模式,而應秉持一種獨立的精神姿態,從世界文明的歷史來重新審視中國文明的價值觀,從中華文化當中吸取營養,審視中國文化如何對待自然、世界和他人世界等,用自己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侯光明代表國家電影智庫致辭,他指出本次座談會正值習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之際,國慶檔期中國電影取得令人振奮的成績,新時代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的價值引領問題值得總結與思考。他進一步談到,中國電影處在發展的“黃金期”,正在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正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近些年中國電影取得長足進步,但在思想引領、藝術創新、經濟效益以及國際影響力還存在很大開掘空間,而高質量人才的脫穎而出,是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驅力。希冀借助本次座談會,經由文史界、思想界和電影創作人員的思想碰撞,為當下的中國電影發展助力。

張頤武結合國慶熱播的影片對現實主義創作的現實觀照進行闡釋,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感傷”文化是現實主義創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元素。要將情感結構和現實做結合,注重家庭、倫理以及日常生活,並與國家象征結合起來。而如何保持文化定力,把成熟的寫實主義經由感傷動情的文化轉化為支撐中國電影發展的動力,做好本土文化的全國傳播和全球性傳播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范玉剛從兩個視角來談電影創作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播。第一,現實主義電影要把人民裝在心中,用直面現實的歷史眼光,從歷史的真實、生活的真實到藝術的真實,關注現實、彰顯時代精神、傾聽時代聲音,寫出小人物的冷暖情懷和人性光輝。第二,電影產業要解決電影工業體系的健全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播,真正推動中華文化走向全球。

段炳德從經濟學方面探討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與價值引領的問題,由市場、產業、技術、內容和價值五個維度探討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尤其要依托傳統文化、國際共同價值等價值判斷,並以大國電影視角、全球視野作為溝通的橋梁,去尋求東西方文化的最大公約數,為中國與世界溝通做好文化准備。

楊曉紅介紹了大地電影在放映環節的整體情況,並結合集團在產業上游投拍的作品分析,提出“內容決定市場”,“高質量影片要結合價值觀和文化傳播屬性、充滿正能量並帶給人希望和溫暖”等觀點。 

華瑋琳分享了《我和我的祖國》(奪冠短片)的創作過程,以“女排三連冠”“集體觀看電視”等幾個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以小男孩視角講述個人和歷史女排奪冠瞬間結合的故事,著力於通過挖掘普通人物的故事來鏈接起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她認為這是幾個短片的創作共性,即每個短片人物都是創作者心中的小英雄,匯聚起來最終成就了國家榮譽。

祁述裕主要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電影與文化、政策的關系、國有文化單位和民營文化企業的關系、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關系三個方面,談現實主義文化的包容性和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他認為應正確理解現實主義題材、主旋律與正能量等概念的內涵,應遵循馬克思主義美學觀,表現人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從生活出發表現真實性和心理豐富性,推動電影現實主義做到價值引領。

王純主要從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創作的邊界問題、情感真實性與藝術本質的關系、政策的價值引領與關注人性等三個方面對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闡釋了獨到的見解。她談到現實主義題材不等於現實主義,現實主義題材創作漸成青年人創作的主流並呈現積極的、多元化的趨勢,創作如何在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中保護投資人利益、保護青年導演作者,價值引領尤為重要。

俞劍紅介紹北京電影學院教育與創作的整體情況,他談到現實主義創作已成為近年來成為電影市場的主流,第四代和第五代導演都聚焦現實主義,遵循著小制作、大情懷、高品質的電影創作要求生產了一批佳作力作,但縱觀整體市場,現實主義作品創作仍然面臨人物代入感、情感共鳴、思想藝術結合、戲劇矛盾沖突等諸多挑戰。

李媛媛概括道,現實主義和文以載道的價值觀是中國電影最堅實的內核式靈魂,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保障。中國電影對內對外都需要表達價值主張,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需要持有全球化思考與本土化行動的視角。她針對電影類型和題材多元化,中國電影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的趨勢,提出深化體制改革創新電影管理方式、發揮電影行業協會作用、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構建中國電影學派等方式,從而建構起中國電影研究、中國電影創作的主流立場和價值導向。

李洋從理論研究的視角切入,他認為電影是與現實主義血脈相連的藝術類型,是感知現實主義和美學現實主義。故事科學、敘事科學和結構主義敘事學對於美國好萊塢電影教育,以及好萊塢電影工業如何建立故事的觀念、搜集素材、講述故事等整個知識觀念的建構密切相關。行業外資本進入產業、專注迅速收回成本的故事,對故事生態是一種破壞,使得創作者不再關注現實。現實主義創作要真正將國與民結合起來,以民生問題為途徑實現作品影響力的爆發。

劉德瀕結合創作實踐闡述了對於現實主義的理解,他主張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互通互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影片對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保持了高度的關注,是觀眾喜聞樂見的。不應單一地將視角投射到歷史中尋找功勛和光榮,而忽略對現實主義的關注﹔現實主義創作題材應提前規劃,真正的好作品要在視野高度和文化自信上引領觀眾。

喬喬以《攀登者》的創作實踐為例,分享了創作緣起以及創作過程中的故事,他談到影片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由人物內心的困境角度入手,通過實景拍攝與特效傳達的震撼聲音,讓觀眾感受極寒環境下的沖擊,達到歷史真實、情感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再現,達到身心共鳴和價值認同。

叢治辰從技術和思想兩個層面理解現實主義的價值引領,他談到價值在電影表達過程當中有很復雜很微妙的肌理層次,第一是宏大敘事和個人生活之間的矛盾,第二是長期穩定的價值認同和新的變化包括信息技術碎片化的世界感觀之間的矛盾﹔第三是中國特色的價值取向和全球化影響的矛盾﹔這些問題的解鎖是我們主流價值觀跟全球化形態共識接軌的關鍵。

王珊結合個人留學經歷介紹巴基斯坦的電影產業以及中國電影在巴基斯坦的放映情況,她認為商業放映缺口、新媒體平台的利用以及中國當代題材的動作喜劇片,是中國電影進入巴基斯坦的突破點。

最后,俞劍紅和李文堂分別做了總結發言,針對如何多維度探討現實主義創作和價值觀引領、主旋律作品的時代價值、抓住時代脈搏呼應當代文化和生活需求、電影強國夢背景下如何抗衡好萊塢、塑造東方價值引領等方面提出諸多值得思考的意見。中央黨校和北京電影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座談會。(慕玲)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