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傳統媒體版權資產價值亟待挖掘

黨雷
2019年10月17日13:3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傳統媒體版權資產價值亟待挖掘

信息大爆炸時代,受眾的信息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對於優質內容的選擇卻越來越難。在此背景下,以及時採寫一手信息、精心編發深度報道為主要優勢的傳統媒體本應如魚得水,但實際上,與新媒體蓬勃發展的勢頭相比,有些傳統媒體卻面臨“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困境。究其本源,大量優質版權資源未能激活是主要原因。

為了解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發展狀況,特別是在版權運用、保護、管理工作方面面臨的挑戰,2019年7月,受陝西省版權局委托,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開展了以“陝西版權貿易創新發展模式”為主題的調研活動。調研組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專題座談會、實地走訪等方式,了解了陝西廣播電視台、《陝西日報》、《華商報》等媒體的版權工作狀況,深刻感受到數字環境下地方傳統媒體版權工作遇到的困境。

版權工作基礎普遍薄弱

在調研中,課題組成員首先對被調研的傳統媒體開展版權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了解。

擁有8個頻道、10套廣播頻率的陝西廣播電視台,版權工作由總編辦負責,下設版權科,在頻道/頻率設立了版權聯絡員。2018年,陝西廣播電視台制定了《著作權管理辦法》及《著作權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著作權管理執行手冊》等文件。陝西三套《秦之聲》《好管家》欄目將版權權屬約定寫入合同,在節目制作前與參與人員簽約,防止產生版權權利爭議。此外,《超級老師》等節目版權銷售有部分獲益。但是其視頻內容在廣電系統內交流居多,版權銷售分頻道經營,沒有形成議價能力。

華商傳媒集團的版權作品類型以新聞稿件、圖片、短視頻為主,版權許可多為媒體之間的版權交流。集團與騰訊、今日頭條、UC頭條等長期合作,每年收取少量版權許可使用費。據華商傳媒集團工作人員反映,集團被侵權狀況很普遍,存在被“洗稿”、非法轉載等情況,面臨維權成本高,耗費時間長,維權獲益少的難題。

陝西傳媒網也反映,網站版權內容常被新媒體平台免費使用,對外版權授權很少,被侵權的情況多,維權難度較大。

總體來看,傳統媒體版權工作存在“兩難處境”:如果不利用新媒體免費發布內容,則影響力越來越弱﹔如果發布內容,則又處於不斷“失血”狀態。有從業者反映,商業網站無權採編新聞,卻在免費使用版權,而且獲利頗多﹔新聞媒體宣傳陣地收益少,話語權弱,傳播力不強。

另外,在圖片版權、文字作品版權、音樂版權、影視作品版權等方面,傳統媒體又極易侵犯他人權利。有些權利人委托律師專門打維權官司,導致一些傳統媒體疲於應對。而在面對自己的版權內容被小網站、新媒體侵權的情況時,傳統媒體普遍反映存在取証難、維權難、維權成本高的情況。有些新媒體平台利用“避風港”條款,在發生侵權現象時,通知就刪除,然后又接著使用,和傳統媒體打“游擊戰”。同時,傳統媒體在被索賠時對方要價高、維權時賠償額低的問題在調研中也經常被提及。

版權資產綜合運營能力欠缺

“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這首用關中方言演唱的《西安人的歌》曾火遍全國,主唱程渤智是陝西廣播電視台的主播。陝西廣播電視台廣播頻率播放的《西安人的歌》,在抖音等新媒體平台上的點擊量達25億次,電台卻並沒有從中獲得版權收益。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傳統媒體版權資產綜合開發運營的能力不強,往往只是一次性利用,沒有形成“一魚多吃”的深度開發鏈條。

版權資產運營意識不強,認識不到位、不充分的情況則更為普遍。調研顯示,過去,傳統媒體往往對自身的版權資產狀況不清楚,對版權運營缺乏必要的重視,沒有將版權納入自有資產管理范疇。雖然這種狀況正在發生改變,但是目前傳統媒體版權資產權屬不清、資產流失的情況仍然存在。一些傳統媒體著手進行版權資產數據庫建設,但遇到的挑戰不小。例如目前市場上需要的版權作品基本為高清、4K內容,傳統電視台掌握的大量標清節目面臨需求越來越少的困境,而進行數字化轉化需要的資金量巨大。

此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開展版權交易的議價能力弱,版權交易規模小、收益少,版權價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及實現。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的合作中完全處於弱勢地位。

版權融資渠道不暢也是阻礙發展的一大現實原因。傳統媒體轉型發展普遍需要資金支持,但其缺乏將版權資產與金融對接的意識。而打通版權融資鏈條也存在評估難、業務模式不清晰、金融機構意願不強等障礙,這些極大地制約了傳統媒體的發展。

走出困局迫切需要創新突破

調研團隊結合調研活動反映出的傳統媒體發展所存在的“基礎弱、規模小、資源分散、侵權多、維權難”等不足,建議由地方版權行政主管部門牽頭設立版權產業發展推進工作小組,以版權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為抓手,抓住制約傳統媒體發展的關鍵問題,把傳統媒體的版權資產價值挖掘出來,通過做大版權增量,實現助推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目的。

版權交易服務機構應該充分發揮服務職能,以新聞、小說等文字作品、圖片作品、影視作品為重點,以線上版權授權交易平台建設為依托,助力傳統媒體兌現版權價值。版權交易服務機構可以為作品進行登記確權,再大量匯聚版權授權,發揮版權交易中心授權交易平台的作用,對作品進行信息發布、評估、交易,與版權相關公司洽談合作,線上與線下交易相結合,同時對作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維權,構建版權確權、評估、交易、維權新體系。

調研顯示,傳統媒體在發展中普遍存在維權難的情況,維權成本高、侵權成本低是很多傳統媒體選擇放棄版權主張的直接因素。針對這一問題,調研團隊建議一方面充分發揮版權行政執法作用,提升版權行政執法效能,加強版權執法隊伍建設,增強傳統媒體相關重點案件的查處力度,發揮案件查處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司法機關銜接,重點解決傳統媒體反映強烈的取証難、維權難、賠償金額低等問題。此外,還要充分發揮版權行政調解、民間調解的作用,通過版權執法、調解,加強與司法體系銜接,淨化版權市場,規范版權使用,形成重視版權、尊重創新的良好社會風氣。

針對版權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現象,調研團隊建議設立版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積極推進版權金融對接,打通傳統媒體版權融資渠道,重點支持傳統媒體的融媒體建設、版權媒資管理系統建設。此外,版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還可以提供版權質押融資保底補償,提高金融機構開展版權質押融資的積極性。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結合地方版權產業發展實際,調研團隊建議制定《國有版權資產交易管理辦法》,引導、規范傳統媒體國有版權資產進場交易,一方面提升國有版權資產授權交易的效率,防止版權資產流失,另一方面預防版權交易當中可能出現的腐敗行為。

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作為國家級的版權交易中心,可以為傳統媒體轉型發展提供多種服務。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將建立覆蓋西部的版權資源大數據庫,採用雲存儲技術,提升版權資源利用的效率,拓寬作品獲得渠道,將本省及西部地區版權單位的版權資源納入統一管理平台,使之成為版權信息發布平台、版權確權登記平台、版權授權交易平台、版權鑒定評估平台。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還將舉辦版權授權展、版權博覽會,大力開展版權宣傳推廣、專業培訓等活動,借助授權展與版權博覽會等平台,為優質的作品提供展示交易渠道,提升傳統媒體的版權意識,增強開展版權保護運用管理工作的能力。

(作者系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西安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