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鑒(2019)》出版
《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鑒(2019)》近日公開出版,將於11月9日在蘭州大學召開的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教育史研究委員會學術年會上正式亮相。這是以新聞傳播教育為主題的年鑒系列的第四部。該年鑒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教育史研究委員會主持編撰。
年鑒編委會主任張昆教授將這本年鑒定位為以年為尺度的,以記錄、保存年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過程、重要人物、重要政策,綜述年內發展概況及匯總、統計重要數據的綜合性、資料性、權威性工具書。
《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鑒(2019)》以記錄當代歷史、反映新聞傳播教育實態為使命,以133萬字的篇幅,全面呈現了中國新聞傳播教育改革與發展狀貌。2018年適逢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創辦100周年,也是改革開放后新聞傳播教育恢復發展40周年。年鑒特別記錄了“紀念中國新聞教育暨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 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活動,並回顧與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新聞傳播教育的成就。到目前為止,設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已增列至26 所,廣泛分布於全國16個省市, 一級碩士點增加至115個,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授權點增至165所。
在主要欄目設置上,2019版年鑒延續了2018年版的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度綜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綜述、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地圖、院系巡禮、教育家研究、口述史研究、院長論衡、行業組織和相關學會介紹、學科專業建設、本科人才培養、研究生與博士后流動站、各類獲獎、學生競賽、新聞教育研究、大事記及各種附錄等版塊設計,體現了年鑒編撰風格的穩定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綜述”對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掃描,藉此可以了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新聞傳播教育布局、發展理念、特色及存在的問題。“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地圖”則聚焦了華東地區高校在專業設置、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部校共建、學術研究、社會服務、師資隊伍、國際化等方面的結構狀況。在“院系巡禮”部分,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暨南大學、蘭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傳播院系的教育創新理念與實踐。
在“教育家研究”部分,收入了丁樹奇、周新武、洪一龍、鄭貞銘等教育家卓越的新聞教育思想和獨特的辦學實踐。在“口述史”部分,記錄了鄧長蓀、白潤生、鄭保衛、李希光、張昆等教育家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探索。在“名師風採”部分,“鄭興東: 一位有 ‘高度’的新聞傳播家”、“程曼麗: 桃李不言而成蹊的學界實干家”、“李瞻: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李金銓: 國際傳播視野與文化中國情懷”深刻地詮釋了“名師”內涵。
“新校(院)長施政方略”中,中國傳媒大學廖祥忠、上海交通大學李本乾、湖南師范大學尹韻公、上海大學嚴三九、華中科技大學張明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侯迎忠暢談他們的辦學理念與治院規劃。“卸任院長感言”欄目,由華中科技大學張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楊魁、天津師范大學孫瑞祥等前任院長發表感言。
“新聞傳播教育史鉤沉”版塊,請當代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史的見証人和親歷者,就新聞傳播教育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問題、重要人物、重要過程、重要瞬間,撰寫回憶文章,再現歷史真相。本版年鑒,李良榮教授回憶了他擔任新聞學科教指委主任的7年間(2006 年3月—2013 年3月)新聞傳播學專業逐步轉型的歷程﹔黃升民教授用“生命之椿”“獨立之榆”“共創之槐”三棵樹的故事講述了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專業成長的歷程和未來﹔陳培愛教授講述了他“在中國廣告教育的荒原上開拓”的歷程﹔段京肅教授回顧了《兩岸新聞傳播教育界的早期交流——1996 年大陸新聞學教授代表團訪台花絮》﹔趙玉明教授撰寫了《新聞傳播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早期的回憶》﹔此外,肖伊緋整理了1933年《世界日報》對北平新聞專科學校開學典禮的報道,內含蔣夢麟、劉半農等知名學者的演講。這些內容對於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研究而言,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
“他山之石”版塊,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伊大學、南加州大學及英國林肯大學的新聞傳播教育進行了掃描。
“新聞傳播教育改革前沿”欄目,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分別介紹了各自在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探索。
新聞教育家吳高福認為,“今日的年鑒,將成為明日的信史。它逐年的全面、客觀記錄,會彌補我們大腦記憶的缺損,保存了第一手原始文獻、數據,可謂功莫大焉。”(何志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