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公益的中國經驗 圈層傳播增強可信度

本報記者  張鵬禹
2019年11月08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志願者在甘肅敦煌“螞蟻森林”春種公益活動現場植樹。
  許康平攝(新華社發)

  26歲的彭智燁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支付寶軟件中的螞蟻庄園去喂那隻憨態可掬的小雞。通過線下支付、庄園小課堂答題等形式可以獲得飼料,小雞吃了飼料會產下雞蛋匯聚成愛心,當愛心積累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捐贈給當天的公益項目。如今,互聯網讓公益更新奇、更好玩、更簡單,公眾的參與度更高了,資金使用也更透明了,為公益事業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中國經驗。

  

  互聯網技術賦能公益

  在人們印象中,今日頭條是一款資訊類手機軟件,不過它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找人。

  2016年2月,今日頭條發起了一個面向全國的公益尋人項目——頭條尋人,可以根據走失人員的位置,回溯其有可能出現的地點,精確地將走失信息推送給該位置附近的用戶。由於該軟件用戶群龐大,尋人信息又借助於定位技術有的放矢地投放,大大提高了失蹤人口的找回率。截至2019年10月8日,頭條尋人共彈窗92347條尋人啟事,找到11273人。在找回的走失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1歲高齡,最小的僅3個月大。

  “互聯網+”的精准地域彈窗技術折射出互聯網時代公益的技術特性。與傳統的張貼尋人啟事、廣播尋人等不同,技術為人人參與公益提供了可能,同時也收獲了更好的效果。

  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為公益事業服務,是當前公益事業的一大亮點。騰訊公益舉辦的“99公益日”每年都吸引大量公益組織、企業、明星和群眾參與,為此騰訊還專門組建了公益項目技術團隊。

  技術賦能公益的同時,也通過人性化設計讓互聯網公益更加理性和溫暖。為了讓捐款人充分了解公益項目的相關信息,避免頭腦一熱而后悔,騰訊公益通過增加“冷靜器”功能引導捐贈者理性參與。“冷靜器”功能可以在捐款人捐款前彈出公益項目的立項時間、執行效果、財務披露、項目進展等信息,使捐款人在對公益項目有了足夠的了解后,再做出是否捐款的決定。

  圈層傳播增強可信度

  在南京某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心中,2018年發生的一件事令他們記憶猶新。平日裡為人謙和朴實、學習刻苦的同學小亮(化名)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為他年近七旬的父親在工作中因突發意外住進重症監護室,家裡失去了頂梁柱,從農村走出來的他急需同學朋友伸出援手。盡管老師同學已踴躍捐款,但因手術和術后康復費用高昂,救命錢還缺不少。於是他把自己的經歷發布在某互聯網籌款公益平台上,很快就籌集到26萬余元,解了燃眉之急。

  “互聯網圈層傳播的可信度更高,事實審核更容易,人們更願意為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捐款。我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求助信息基本是認識的親友發布或轉發的,通過信用背書,解決了以往公益捐款資金使用與流向不明、捐助對象模糊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丁龍江說。

  圈層傳播能降低事實認定的時間和精力成本,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任度的問題。同時,捐助者可以及時在軟件中了解到資金使用情況與受助者被幫扶情況,增強助人為樂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即使最終捐助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捐助者也無悔自己的付出。”丁龍江說,“更重要的是,在朋友圈擴散的愛心捐助信息,在小小的輿論場中凝聚起社會正能量。”

  為規范互聯網捐助信息發布,民政部2018年發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名錄》,共有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可提供募捐信息發布服務,這為公眾捐款提供了依據,進一步增強了互聯網捐助信息的可信度。

  人人參與聚沙成塔

  中國網民的龐大規模使互聯網公益平台形成強大的集聚效應。今年9月,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以個人捐贈為主的網絡募捐總量繼續提高,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2018年共募款31.7億元,較2017年增長26.8%。

  互聯網公益項目內容與參與形式的多樣性,使公眾可以輕鬆、自由地投身公益。冰桶挑戰、母親水窖、人工耳蝸、關愛自閉症患者、為貧困地區孩子捐書……近年來,互聯網公益項目覆蓋人群越來越廣,項目內容更加多樣。捐贈形式也由捐錢捐物擴展成捐步數、捐能量等輕鬆有趣的形式。

  除此之外,不少公益項目更注重以情動人,在溫情脈脈的故事講述與場景呈現中激發公眾的愛心,這也成為今天互聯網公益人人參與的重要原因。比如在騰訊公益“99公益日”的“家鄉味道”活動中,用戶可在網站頁面選擇自己的家鄉,當地風景、民俗、特產、文化瞬間便勾起了捐助者的“鄉愁”,鼓勵他們通過購買特產等方式支持家鄉發展。

  如今,互聯網公益正在悄然改變中國的公益模式、普通人的參與方式,讓公益的門檻更低、形式更輕鬆、參與更便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