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競爭走向存量市場 為用戶時長操碎了心

張緒旺
2019年11月12日08:25 | 來源:北京商報網
小字號
原標題:為用戶時長操碎了心

  中國互聯網規模經濟的兩個基礎指標——用戶數量和用戶時長,在最近一兩年相繼放緩了增速,甚至可以說觸及了想象力的天花板。

  按照調研機構QuestMobile的最新數據,2019年至今,中國移動互聯網月度活躍用戶僅增長了200萬,人均單日時長僅增加了18分鐘。要知道,這兩項數據的基數已經分別達到11億和6個小時,更高速度的增長變得不再可能。

  互聯網活躍用戶數量不可能超過人口總量,網民也不可能也不應該每天不吃不喝不睡覺地上網。因此,對於互聯網而言,新常態已成定局:人口紅利消失、時長紅利漸微,互聯網競爭走向存量市場。

  存量市場,往往意味著零和博弈,也就容易出現妖魔鬼怪。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有很多噱頭大於實際的策略,起到了一定的歷史意義。比如將“免費”延伸出五花八門的補貼大戰、優惠大戰:戰火還在燃燒的“雙11五折狂歡節”如是,滴滴、摩拜戰斗過的十幾億出行補貼如是,騰訊、阿裡、百度你方唱罷我登台的春節紅包亦如是。

  這些行為有“瘋狂”的一面,但總體可控,對於企業、產業的發展以正向促進作用為主。歸根到底,這些行為存在於互聯網規模經濟的上升期,參與方有可追求的用戶數量和用戶時長,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去消化和反饋。

  但今天,為用戶數量和用戶時長操碎了心,也未必換來好結果。甚至一些創業者的行為,已經趨向於無效用戶和無效時長,比如看新聞領紅包、走路領現金……

  作為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明白,無論電商5折促銷,還是打車軟件重金補貼,瞄准的核心還是經濟行為本身,即讓用戶去消費、去打車,進而推動整條產業鏈的車輪前行。

  但無論是看新聞領紅包還是走路領現金,除了企業發福利本身,完全看不到用戶這種行為對某類產業本身的促進作用,如果有用也只是企業與競品PK的手段。

  在筆者看來,瞄准下沉市場和五環外的生意,“走路賺錢”在制造一種虛假用戶增量和用戶時長,更何況所謂的每天收入幾十塊根本不存在。以至於有些游走在灰色地帶的類似於“趣步”的產品,已經背上了拉人頭傳銷的罪名。

  可以預見,在持續的存量市場競爭中,為了捕獲用戶數量和時長,走路賺錢這類“假補貼”會越來越多。但如果沒有扎實的業務基礎,這類創新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的廣告騙局。

  互聯網的一次點擊,廣告主出價5元,其中4元直接給用戶發紅包。看起來模式完美,但如果這個點擊只是為了領紅包,而不是點擊本身的內容價值,不僅不可持續,而且交易的參與方沒有一個滿意。

  如果這種偽流量偽時長生意成立,視頻網站又何苦死磕內容制作,BAT又何苦拼命技術創新。

  對於用戶而言,可以堅信,自己的“人頭”和時長會越來越值錢。尤其是在個人隱私信息授權的背景下,一天幾塊錢紅包作為唯一價值的產品,一定不是好產品。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