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記蘭州大學原新聞系主任劉樹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9月21日,我國杰出的新聞理論家、新聞教育家、蘭州大學原新聞系主任、“蘭州大學堅守·奮斗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劉樹田因病在蘭州逝世,享年84歲。對於這位學者的故去,中國新聞史學會在唁電中寫道:“劉樹田先生是蘭州大學新聞教育的奠基者,是蘭州大學新聞教育的守護者。他把一生的心血獻給了祖國大西北的新聞教育,一生為中國新聞傳播教育事業鞠躬盡瘁。劉樹田先生是新聞傳播學國家級學會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他是一代新聞學學者、教育者的杰出代表!劉樹田先生的逝世是中國新聞傳播教育事業的重大損失。”
劉樹田10歲便隨父母移居上海,在復旦大學附近的居民區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代。1955年他考入復旦大學新聞系,讀完五年制本科后,選擇扎根祖國西北,隻身來到蘭州大學中文系任教,篳路藍縷,以啟山林。59年來,蘭州大學新聞學專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新聞系到新聞與傳播學院,他帶領廣大師生將蘭州大學新聞系辦成了在國內新聞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和頗受認可的新聞院系,為國內尤其是西北地區的新聞媒體培養了大量的新聞專業人才。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惠明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蘭州大學新聞系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劉頭兒’功不可沒,受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0年,劉樹田結束了復旦大學的學習生涯,面臨確定工作去向的問題。他滿懷支援國家建設的一腔熱血,志願選擇到祖國最邊遠、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填報的3個志願依次是西藏、青海和甘肅。鑒於他身體的原因,劉樹田最終被分配到甘肅,工作單位確定為蘭州大學。在他到蘭州大學的前一年,蘭州大學中文系開辦了新聞專業,急需新聞專業教師,因此,他便給中文系新聞專業學生帶課。直到1983年,劉樹田仍然留在中文系給學生教授新聞專業的課程。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新聞從業人員較少,真正從新聞專業畢業的更是少之又少,整個新聞學教育也相對薄弱,我國西部新聞傳播教育更是處於真空地帶。但伴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對新聞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重新掀起了創辦新聞專業的熱潮,中宣部、教育部經過多方考察、論証,最后選定蘭州大學作為西北地區新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1983年,蘭州大學新聞系正式組建成立,成為當時全國為數不多的新聞院系之一,也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唯一位於西北的新聞教育機構。新聞專業科班出身的劉樹田自然而然地肩負起組建任務,從此他與我國西部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錢、缺教師隊伍、缺設備成為蘭州大學新聞系建立初期面臨的最大發展瓶頸,劉樹田作為主要籌建人員之一,承受著巨大壓力。李惠明說,劉老師是個好面子的人,然而,為了蘭州大學新聞系的建設到處去找人、找錢,真可謂是“求爺爺告奶奶”,他說自己是“丐幫幫主”,一時間大家也稱呼他為“劉幫主”。在這樣要啥沒啥的困境中,對於教師隊伍建設,“劉幫主”既注重專業背景,又強調業務經驗。他不僅從新聞單位“挖”人,還想盡辦法將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請到蘭州大學任教,先后有一批從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新聞專業畢業的人員加入到了剛剛組建的蘭州大學新聞系。
正是如此,劉樹田硬是帶出了一支后來聞名全國的新聞教育隊伍,新組建的蘭州大學新聞系硬是做到了門門科目都有學術帶頭人,贏得了學界的尊重。
大家眼中的人生導師
1985年,從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李惠明在“劉頭兒”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留在了剛剛建成的新聞系任教。“有他在,主心骨兒就在。”李惠明說,無論在昔日的同事還是學生口中,大家更願意稱這位師長為“劉頭兒”。
“大家之所以這樣稱呼劉老師,因為大家愛他、敬他。他就像我們人生的‘帶頭大哥’一樣,無論是對蘭州大學新聞系的創建,還是對我們的學習、工作,他都關懷備至。在這幾十年裡,我和他交往更頻繁一些,關系也不一般。”李惠明告訴記者,在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歷史中,也許隻有劉樹田可以享受這樣的稱呼,“劉頭兒”就是我們的“帶頭大哥”、人生導師。
“請進來,送出去”。對於年輕教師的培養,劉樹田也是費盡心血。從1986年到1997年,劉樹田一直擔任蘭州大學新聞系主任,為了讓新聞系早日發展壯大,打造強大的師資隊伍,他積極選派年輕教師去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創辦的教師進修班學習,這些被選派進修學習的教師后來大都成為蘭州大學新聞系的教學科研骨干和中堅力量。
“我們偉不偉大不要緊,關鍵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這份工作,對得起這份薪水。”對於當年自己剛成為教師時,“劉頭兒”所說的這番話,留校任教的馮淵源銘記於心,“劉老師是我的導師,他真的很偉大。他為人為師堪稱楷模,對新聞學子的關心與體貼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老師要愛學生,學生自然就會崇拜老師。”在劉樹田看來,作為一名老師,要真心實意地愛學生,要全面負責。而今,他曾經的學生,大多已成為新聞業界的尖兵。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總經理王曄彪,1994年從蘭州大學新聞系畢業時,正值一項國家大型工程建設時期,華中某地級市逐漸成為熱點城市,當地報社向他投來了橄欖枝,他找到劉樹田說出了自己想去那工作的想法。劉樹田告訴他想法挺好,同時,教導他作為蘭州大學新聞系的學生眼光應該更高遠一些。畢業后,王曄彪選擇進入新華社工作。
“在我的職業生涯裡,劉老師對我的影響特別大。他不只是一個學科老師,更是一個人生導師。”王曄彪說,在蘭州大學學習期間,劉老師負責教授他們《新聞評論學》,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講課特別實在,一點不教條,講得很活,重理論又重實踐,經常引導學生從小切口寫大主題的新聞評論。
“始終把新聞系當成自己的生命。”在劉樹田眼裡,蘭州大學新聞系終歸是個“孩子”,他始終對這個“孩子”牽腸挂肚。李惠明告訴記者,退休后的劉樹田仍關心院系的發展,賦閑在家的他常常思考新聞教育的問題,他們在一起聊天時,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就聊到了院系發展的話題,“劉頭兒”表現得很激動,也很著急。劉樹田在新聞教育戰線堅守了一輩子,作為我國西部新聞傳播教育的奠基人,他當之無愧。從創辦新聞系,到看著新聞系不斷成長,他把根扎在了蘭州大學,把青春留在了蘭州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