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影視劇中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

2019年11月20日07:1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影視劇中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

作為銀幕、熒屏上的重要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已經用大量作品再現了那個偉大的時代和那群偉大的人。如何才能常寫常新,為生活在當下這個文化多元化環境之中的觀眾所喜聞樂見,並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開辟自己的廣闊天地?要攻克這個難題,從業者要麼得找到新的敘事視角,要麼得根據新時代對革命歷史的理解作出新的闡述。近期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特別是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國產新片展映活動”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的部分作品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啟示。

這批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大多突破了以往執著於政治、軍事、經濟等歷史事件的鋪敘,而使人物淹沒其間的“偉人加大事”敘事模式,放棄直截了當描繪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策略,而是從與普通人生存空間、情感世界更為接近的日常生活視角落筆,注重在真實的歷史氛圍中描寫偉人的親情、愛情、友誼,與老百姓之間的魚水深情,塑造富有個性、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比如,電視劇《永遠的戰友》採取“偉人加小事”的策略,以革命家鄧穎超的情感為主線,寫出了一系列感人的情感故事。比如鄧穎超與孫維世的母女情、與陳鐵軍的姐妹情、與李碩勛等革命英烈的戰友情、與保育院孤兒們的母子情等。尤為難得的是,該劇正面表現了偉人的愛情世界——周恩來和鄧穎超是在戰火中一同成長起來的,在革命道路上,周恩來在前方與敵人斗爭,鄧穎超在后方做宣傳工作、婦女工作,救助難民、兒童,危險關頭他們經常擦肩而過,共同的信仰支撐他們不畏懼一切艱難險阻,在革命的道路上並肩前行。這部劇裡出現了好幾次夫妻擁抱的鏡頭,讓觀眾看到了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革命領袖內心深處的溫柔情感。這種將革命史的大波濤作為敘事背景,專注表現那個時代激蕩起的一朵朵日常生活的小浪花,以情感敘事的方式來設置故事情節、架構人際關系、把握歷史走向的做法,讓觀眾無須仰視便能體會偉大靈魂的豐富和真摯。

浪漫主義表達的另一個方法是將感覺意象化,讓情感的傳遞更為形象、直觀、生動。比如電影《古田軍號》毫不回避地描寫了毛澤東與朱德關於革命道路和紅軍發展方向的爭論,為了尋找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兩人可以拍案而起,吵個天翻地覆。但是他們目標明確,為了革命大業。正因為有共同的理想,他們之間相互關愛體貼的情感同樣感人至深。如電視劇《偉大的轉折》四渡赤水賀子珍負傷的橋段。紅軍奔襲雲南,渡河之后,突遇敵機轟炸,賀子珍被炸得遍體鱗傷,全身17處中彈。毛澤東聞訊后策馬趕到,賀子珍在擔架上握著他的手說:“主席,把我留下,你們前進吧!”毛澤東默然無語,親自抬起了擔架,決絕地向前走去。《永遠的戰友》中寫陳鐵軍與周文雍刑場婚禮的情節同樣令人難以忘懷。周文雍眼含淚水,告訴大家敵人的槍聲就是他們結婚的禮炮。在眾人的注視下,他們緊握雙手,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慷慨赴死,把一段革命愛情渲染得蕩氣回腸。可以說,這些作品通過深厚沉郁的歷史情思,打開了觀眾理解歷史的新視野。作品越是對人物的感性方面進行還原,越是能顯示出人物內心世界的動人,以及革命情懷的崇高。

總之,影視是大眾藝術,它必須先讓受眾產生興趣,震撼視聽,而后才能浸潤心靈、陶冶情操。在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中應綜合運用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以情著史、以人著史、以細節著史,將慷慨悲壯、高昂激越的故事內化於富有人性化、生活化的情感互動、生活細節、場景展示之中,並賦予浪漫精神以理性思考和主流價值取向,才能使那段時空距離當下生活已經久遠的歷史更富親切感、感召力、震撼性。

(作者:陳先義,系原《解放軍報》文藝部主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