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面朝大海的電影盛會

![]() |
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展展板 |
初冬時節的廈門,依然樹綠花紅,椰風海韻,風光無限。11月19日至23日,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詩與遠方”兼備的廈門,舉辦了一場真正“面朝大海”的電影盛會。
人心最齊最隆重的一屆電影節
很多業內人士說,本屆電影節“成功、精彩、難忘”。著名演員張國立深有感觸地表示:“參加過很多屆電影節,這屆人心最齊,最隆重。”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閆少非說,本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剛剛過去、舉國振奮的情緒還未褪去的氣氛中召開的。70年來,一代代中國電影人用手中的攝影機拍攝時代旋律、書寫人民情感、記錄社會變遷。無論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白毛女》等紅色經典,還是新時期以來四代導演同台活躍時拍出的《廬山戀》等如雲佳片,抑或陳凱歌、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異軍突起拍攝的《紅高粱》等杰作,還有主旋律影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等,都是當時影壇的亮麗風景。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中國電影確立了獨立自主的電影體制,多樣式多類型的電影創作百花齊放,共同構成了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國電影學派”,並努力用光影中國夢向全球傳播崛起的中國新形象。今年,科幻片《流浪地球》、動畫片《哪咤之魔童降世》、現實題材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少年的你》等高口碑國產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也印証著中國電影正在從高速發展的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本屆電影節組委會主任張宏介紹,本屆金雞獎評委遵循“六親不認,隻認作品﹔八面來風,自己掌舵﹔不抱成見,從善如流﹔充分協商,顧全大局”的評獎方針,以實名制投票方式評選產生了19個獎項。本屆電影節還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電影文化活動,如開閉幕式文藝演出和頒獎,包括國產新片推介展映、金雞國際影展、港澳台影展等活動。電影節還舉辦了豐富的學術活動,如中國電影高峰論壇、導演論壇、新時代中國電影投資與發展論壇等三大主題論壇,並首創了金雞電影創投大會。
廈門迎來高光時刻
本屆電影節傳出的最令人振奮的消息,就是從今年開始,金雞獎將每年評選一次。原本從今年開始,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獎年份)長期落戶廈門,廈門獲得未來五屆十年的舉辦權,現在有可能變成了十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創立20多年來,足跡遍布全國26個城市,未來十年駐足一個城市,這是第一次。
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戴志望說,廈門對辦好電影節有恆心,發展影視產業有決心,推動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有信心,支持影視產業發展有真心。
廈門是一片適合電影生長的沃土,與電影有著不解之緣。早在1928年,電影《火燒紅蓮寺》就在廈門取景。新中國成立后,一批取材取景於廈門的電影,讓這座海濱城市走進國人的集體記憶,《英雄小八路》《小城春秋》等影片見証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台灣往事》《雲水謠》等影片詮釋著揮之不去的兩岸鄉愁。近年來,廈門更是在《瘋狂的賽車》《西虹市首富》《烈日灼心》等一大批影視作品中頻頻出鏡,如今每年有近200部影視劇在廈拍攝,廈門成為影視界公認的天然攝影棚。
進入新時代,廈門不滿足於僅做電影外景地,也有雄心進軍影視產業。目前,廈門擁有一個省級重點影視產業園區,聚集了影視特效等500多家電影企業,電影產業呈集群化發展態勢。
戴志望介紹,本屆電影節形成了活動數量創歷史之最、活動質量創歷史新高的良好局面。廈門堅持“全域影城”的思略,突出“以節促產”的理念,辦成“全年金雞、全城金雞”,電影節成為市民廣泛參與的群眾性節日。15項論壇活動向社會開放預約,推出6天84小時5G全景直播。目前,廈門部署了影視產業發展的3年行動計劃,專門制定出台影視產業發展規劃和專項扶持政策,力爭在2022年將廈門打造為全國影視產業發展新高地,在2025年成為新時代中國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城市。
電影節是國家電影發展的縮影
在本屆電影節上,2020年春節檔期將上映的電影新作《中國女排》《唐人街探案三》《緊急救援》等接連發布預告片,有的還在電影節期間亮相,令人對春節檔影片充滿期待。另據統計,到目前為止,2019年度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國產片佔據8個席位,更有一大批優秀國產影片收獲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丁亞平說,隨著電影邁向市場化和全球化,中國電影的創作空間越來越廣闊,中國已經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最具發展活力的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的創作高峰正在形成。
影片《過昭關》導演霍猛說,七八年前經常聽朋友講他們不看國產片,隻看好萊塢大片。但這幾年朋友們經常向他推薦國產片。“這是靠每一位創作者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努力,用一部部好作品把大家對國產片的期待和信心拽回來了。”他表示,電影節為國產中小成本影片提供了跟觀眾見面的平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影片《進京城》導演胡玫20多歲時曾發誓將來要讓外國人也像當年中國人追看外國電影那樣,追看中國電影。這個誓言激勵著她幾十年如一日潛心創作。如今她執導的女性題材、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進京城》也曾在海外上映,引發關注。這部影片傳承弘揚了中國傳統京劇文化,也是胡玫自己的興趣所在。通過這部電影,她做到了個人表達和時代訴求的結合。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認為,電影業當下要思考的問題,一是要創新,比如市場上反響好的影片都是題材、類型以及表現手法的創新之作。如《我和我的祖國》就是組織形式和題材表現形式的創新。還有就是要培養人才。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表示,電影節是電影人的聚會,更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電影發展的縮影。未來的電影節一定會在改革創新的滾滾浪潮中綻放出新時代的精彩與活力,讓中國電影這張亮麗的名片更加耀眼奪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