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10期

從新聞心理學的視角看新聞標題中的新聞價值

張嫻君
2019年11月26日11:1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廣西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摘要:新聞標題是新聞內容的提煉,裡面包含著大量的新聞信息,可實現新聞的快速傳播。如何快速地通過新聞標題抓住讀者的眼球,實現新聞的有效傳播,成為當今新聞屆的題中之義。本文通過以格式塔心理學中的組織原則和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中的需求層次理論為理論基礎,從受眾心理的角度對近年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的文字消息和文字通訊的標題進行分析,以探索受眾的心理過程,和新聞傳播之路徑。

關鍵詞:新聞心理學﹔新聞標題﹔新聞價值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0-0000-03

新聞標題被稱為新聞的“眼睛”,它是對新聞內容起到總結和概括性的語句,是內容之“窗”,在整篇新聞報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新聞標題不僅對新聞內容起到總結的作用,更是吸引讀者閱讀新聞內容的重要手段。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的注意力變成稀缺的資源,許多讀者有閱讀標題來獲悉新聞的習慣。這種現象¸在新聞網站和新聞客戶端中最為典型。打造一則好的標題,要將新聞內容的信息與新聞價值表達在新聞標題中。

新聞傳播的任何活動,都伴有心理現象。[1]在從事新聞工作中,傳播的對象是人,要做好新聞工作,就不得不與人打交道。著名學者陳力丹認為,傳受雙方的共同認可,是新聞價值理念得以產生的第一個前提。[2]傳播新聞不僅是傳播者單方面的事情,還需要考慮到受眾的需求。在創作新聞標題時,要遵循讀者的心理規律,滿足受眾的興趣、關心、需求才能更好地體現新聞價值。因此,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指導,將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反映在標題中,快速吸引讀者的眼球,可實現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宣傳部批准的全國性年度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筆者將其獲獎作品來進行分析。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組織原則在新聞標題中的應用

格式塔心理學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的重要學派之一,誕生於上個世紀的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家們經過實驗,提出了許多組織原則,對心理學界影響很深。在這部分中,筆者將新聞標題視為一個整體,從受眾對文字的視覺體驗出發中分析格式塔心理學的組織原則在其中的應用。

(一)圖形與背景的關系原則與新聞標題

在格式塔心理學中探討了圖形與背景的關系。圖形就其特征而言有賴於背景,圖形出現在背景之上。[3]在這其中,背景代表著一種格局,圖形與背景區別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圖形與背景區別較小,越不容易被區分。圖形與背景的關系影響著人們的觀察力與注意力。

將格式塔心理學圖形與背景的關系這一原則運用到新聞學中,設法將人物在背景中凸顯出來,展現平凡中的不平凡現象。如果在新聞標題的寥寥數字之中凸顯人物與背景的差異性,便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如《為了糾正亞裡士多德的錯誤——中國學者在一古老數學問題上獲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學報》2014年5月24日)的這一報道中,標題將中國學者與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亞裡士多德放置在一起,主標題的亞裡士多德成為背景,副標題的現代中國學者是新聞人物,現代中國學者與古希臘偉人亞裡士多德二者形成了區別,使得中國學者這一形象得以凸顯,能達到吸引讀者的效果。

(二)完形趨向原則與新聞標題

知覺的組織原則是人們盡可能地把圖形看作一個“完好”圖形,即把不完全的圖形視為完全的圖形。[4]如果圖形的完整性被破壞,人們的心理便會產生一種緊張感,趨駛人們形成一個新的圖式去將信息進行重新整合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圖形。借助這一原理,新聞採寫編人員在設置新聞的標題時,如果將圖形的“完好”性破壞,設置一些“不完好”的標題,這樣便會刺激讀者,讓其對新聞內容產生好奇,激活其想要閱讀新聞的心理。

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是群眾看病難的重要原因,而在《名醫進社區 為何遭冷遇》(《貴州商報》2016年11月21日),在一標題中,“名醫”與“遇冷”產生了不和諧,形成了一個與常理相背的“不完好”的圖形,疑問句的形式產生了懸念,易激發讀者獵奇心理,產生閱讀的欲望。

在我國,醫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事業單位。而在《請人裝病免費住院,醫院還給“獎勵”》(《三湘都市報》2014年3月5日)中,醫院的形象與“請人裝病”還給“獎勵”的行為之間形成了一個 “不完好”的“圖形”,會驅使讀者去形成一個新的認知來理解這種現象,從而有利於讓讀者產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三)相似原則與新聞標題

格式塔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在形狀、大小、顏色、結構等方面相似的部分容易組成整體。[4]這就類似於聯想律中的相似聯想,對於性質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容易產生聯想,使其知覺產生一種完整性。在修辭學中,相似聯系主要表現為比擬的手法。在新聞標題的寫作中也可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促進讀者的相似聯想。

《“法律診所”為民除“頑疾”》(《雲南法制報》2016年8月22日),這一新聞報道的標題中展現了兩處比擬的修辭手法。一是將法律援助所比喻成為“法律診所”,二是將人們的遇到法律問題比作“頑疾”,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法律服務群眾的現象。通過相似聯想,讀者可以將群眾難以解決的法律事務與“頑疾”,以及法律援助所與醫院的會診、看病等流程聯系在一起,從而更加體會到由“法律診所”帶來的便民性,同時也展現了基層探索社會創新治理的新舉措,和接近性、人情味的新聞價值。

二、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在新聞標題中的應用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也是20世紀最具有創造性的心理學家之一。在其著作《動機與人格》中有一個很經典的理論——需要層次論。它是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的邏輯基礎。這種理論認為,人類動機的發展和需要的滿足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為人有基本的需要,所以也會偏向了解相關方面的訊息。有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新聞報道符合心理需求時,讀者就容易接受。新聞媒體應當滿足受眾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挖掘新聞素材,將人的需求體現在新聞標題中,寫出的新聞才具有更高的新聞價值與傳播價值。

(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與新聞標題

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它直接與人的生存相關,它所包含的需求是人的本能的表現。如果生理需求沒有滿足,就無法談及其他需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位於需求層次的第一級和第二級,新聞工作者應當充分地認識到人們對於生理、安全需要的緊迫性,抓住關鍵因素,並在新聞標題中表現出來。

《草莓農殘超標致癌,是真的嗎?》(《農民日報》2015年5月1日)在這則標題中,作者將“草莓”“致癌”等信息放置在標題中,草莓是人們日常中經常食用的水果,而癌症則是對人生命安全危害極大的疾病,這樣的安排可激發讀者對於生理和安全需求的緊張感,從而起到讓讀者進一步閱讀的作用。同時在標題中還採用了疑問句的形式,對增加懸念感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這篇稿件的內容為澄清之前媒體報道的“在北京市場購買8份草莓樣品均檢出致癌物乙草胺超標”的事件,目的是為公眾解釋疑惑,維護農民的權益。

(二)歸屬與愛的需要與新聞標題

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滿足,愛、感情和歸屬地需要就會產生。[5]由此可知,如果人的這一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內心也會感到痛苦。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動物,如果在生存的環境中感受不到愛與歸屬,便不能發展成為正常的人類心理。

研究新聞心理學的虞達文教授在《新聞心理學》中寫到:“以后不斷地對受眾心理進行探究,才發現,受眾在選擇新聞時,除了存在‘地域接近’的心理外,還存在著‘感情接近’和‘利益接近’的心理。”[6]如果新聞報道在新聞標題中體現情感價值,與讀者的情感相聯系,產生情感共鳴,便能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生死三代情 維漢一家親》(《人民武警報社》2014年11月22日)。在這則標題中,“三代”與“一家”這兩個數詞體現了時間之長感情之深,傳遞著民族團結的正能量,和“血脈與共”的情感接近,拉近各民族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牽動他們的感情,引起情感的共鳴。

)尊重需要與新聞標題

當生理、安全、愛與歸屬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尊重需要便會在需要中佔主導位置。馬斯洛把尊重需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得到別人的重視與尊重,另一方面是自尊的需要。[4]尊重需要是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尊重的滿足建立在他人對自身的肯定之上,當尊重需要的滿足之時可產生一種自信的情感。在設計新聞標題時,可通過一些新聞信息,讓受眾獲得自信、自豪等情感。

如《國際黃金定價發出“中國聲音”》(《中國黃金報》2015年6月19日),在則標題中,以小見大,展現了中國崛起、國際化實力增強的主題。在當今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名中國人,看見國家不斷發展壯大,在國際的話語權逐漸增強,內心由衷地會為祖國感到自豪,同時也為身為一名中國人感到自豪。這樣的新聞不僅滿足了受眾的歸屬心理,還滿足了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這樣,便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增強新聞的吸引力。

(四)自我實現需要與新聞標題

自我實現需要位於需要層次最高點。馬斯洛把自我實現需要描繪成為一種想要變得越來越像人本來樣子,實現人的全部潛力的欲望。在尋找新聞素材,構思新聞標題時,可以挖掘他人自我實現的相關事跡,凸顯自我實現的價值,讓受眾產生精神鼓舞,擁有更多的積極體驗,推動人們立足於自身,追尋更高的人生價值。這樣的新聞便有了更高的新聞價值。

諸如,《藏族連長拉巴次仁3次人生跨越成就光榮夢想》(《戰友報社》2013年4月26日),《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解放軍報》2016年8月1日),《“網紅”手術筆記,折射堅守40年的工匠精神》(《江西日報社》2016年11月19日)等新聞標題,用“光榮夢想”“航母事業”“工匠精神”等詞匯直接反映出了新聞人物自我實現,追求人生價值的正能量精神,受眾在對自我實現這一的內部動機驅使下,便樂於接受更多的積極體驗,使得新聞中的新聞價值不僅隻停留在感官的層面上。

三、結語

綜上,新聞心理學在新聞標題上的的探索還有很多,本文隻列舉了一二。如果能將心理學的原理恰當地運用在新聞傳播中,展現新聞事件的新聞價值,便能產生較好的閱讀效果。新聞標題對於新聞報道的作用雖然很大,但需要警惕“標題黨”現象,新聞內容必須要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撰寫新聞標題時要符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徐培汀,譚啟泰.新聞心理學漫談[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2.

[2]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28.

[3](美)庫爾特·考夫卡著.李維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52.

[4]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44-572.

[5](美)亞伯拉罕·馬斯洛著.許金聲譯.動機與人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2.

[6]虞達文.新聞心理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254.

(作者簡介:張嫻君,女,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傳媒經濟學研究。)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