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獎體會

《臊子書記》:用心用情講好扶貧故事

劉雁軍 齊競竹 閆 征
2019年11月29日08:49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獎體會】《臊子書記》:用心用情講好扶貧故事

由天津津雲新媒體集團策劃制作的短視頻《臊子書記》,講述了天津大學選派的扶貧干部宋鵬在甘肅隴南大寨村工作3年,通過挖掘地方特色打造電商產業鏈、鋪設幸福路的故事。宋鵬探索的扶貧模式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裡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1

創作過程: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2018年7月,就在宋鵬扶貧工作即將結束的前一個月,關注其3年的津雲視頻團隊派出一行6人的攝制組,來到甘肅隴南大寨村。

大寨村位於隴南市西北部的宕昌縣沙灣鎮,這裡山川秀麗、氣候溫潤、森林茂密外,但有貧困戶95戶,全村人均耕地面積0.2畝,農業生產不成規模,村民受教育水平較低,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宋鵬告訴攝制組:“來之前,我就想好了,要成為這個村子裡的‘自己人’,隻有被接納了,才能知道他們心裡最真實的想法。”這句話后來被收錄到視頻中。想扶貧,首先要成為“一家人”。

與宋鵬一起挨家挨戶走訪、進行了3天的調查溝通和頭腦風暴后,津雲攝制組決定,多用網民喜聞樂見、輕鬆易懂,能夠引起共鳴的網言網語,制作有“網感”的短視頻。宋鵬是“80后”,他利用“互聯網+扶貧”幫助大寨村脫貧,短視頻在表達風格上可以突出年輕人的“萌”和“燃”。,在短視頻中,許多不易察覺的細節被有機串在一起,折射出宋鵬“心系人民、愛撒鄉村、無悔青春、不負韶華”的情懷。

在宋鵬的宿舍,攝制組無意間發現了他撰寫的扶貧日志,滿滿3本,200多篇,每一篇都是一個故事,飽含為民情懷。大家利用晚上的時間反復翻看,最終以“扶貧日志”為主線,撰寫出《臊子書記》短視頻腳本。

大寨村的營盤山荒了十幾年,臊子在網上賣火后,對花椒的需求量很大。宋鵬帶領村民在山上種了1800畝梅花椒。5年后,這些梅花椒每年將給村子帶來500萬的收益,曾經的荒山成了“村民銀行”。採訪中,提起宋鵬種花椒樹的事兒,很多村民豎起大拇指。為了在短視頻中展現“村民銀行”,攝制組決定上山拍攝。由此,攝制組才知道了這條唯一能上山的土路,是宋鵬帶村民種花椒時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女編導流著淚說,這一刻才真正明白宋鵬為什麼“豁出一條命,也要挖斷窮根”。半個月時間,津雲攝制組與村民們同吃同住,拍攝到了大量基層一線最鮮活的素材。“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大家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津雲攝制組把攝像器材用繩子綁在身上登山選取拍攝地點。

2

作品亮點:平凡人的不凡故事,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懷

情節流暢。要講好一個長達3年的扶貧故事,短短幾分鐘很難滿足。津雲編導團隊最后決定採用“連續蒙太奇”編輯手法,強化放大在不同時間段宋鵬的扶貧心路和幫扶群眾的感受,在正序的敘事邏輯中向網友展現最精華的內容。經過反復權衡和多次剪輯,長度降至6分58秒。

從發現臊子或許可以成為幫助村民脫貧的農產品,到帶著村民前往各大城市調研,再到鼓勵並教授大家利用互聯網推廣產品,短視頻在輕鬆幽默中將宋鵬的工作經歷展現出來。雖然是在單一線性時空下進行的畫面組接,但時間與空間的協調配合,讓生活以一種基於原生態但又高於原生態的方式,體現得更有層次感、新鮮感和新奇感,使人瀏覽起來絲毫不覺乏味。

后面的短視頻到了“燃點”,村民對宋鵬的依依不舍將短視頻整體推向高潮,扶貧的最終目的是要激起受扶群眾的“志”、提高受扶群眾的“智”、鋪出“一條帶不走的幸福路”,這讓短視頻的立意升華到最高點,網友紛紛向扶貧干部點贊致敬。 

▲津雲攝制組駐扎在大寨村村民家中採訪拍攝。

包裝得體。MG動畫和3D建模已被廣泛運用到短視頻中,因為它既符合當前傳播環境的轉型特點,又能對抽象的事物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這部短視頻講述的是宋鵬3年的扶貧故事,很多場景不可能再還原,運用受訪者敘述的方式又顯得枯燥乏味,巧妙地運用一些MG動畫是最好的表達方式。於是,網友們看到了視頻開篇出現的宋鵬剛進村時經過的橋后期制作時被包裝成動畫,與實景結合,過渡得非常完美。

在宋鵬決定帶村民們外出考察的片段中,MG動畫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天津、北京、西安、蘭州,幾幀動畫就能“游走四方”。而大寨村成立第一家集體企業、成立沙灣電商扶貧服務中心等,則通過3D建模的形式直觀呈現,立體感強,搭配有節奏感的音樂更使畫面入腦入心。

在結尾處,通過3D建模讓花椒樹在營盤山上長出來,一幅希望的景象讓短視頻更加生動、富有靈氣。另外,在短視頻左下方設計的日記本,顯示重要的時間節點﹔根據故事情節需要,適當地出現MG彈幕,增加畫面的趣味性等等,都為短視頻增色不少。

影響廣泛。行百裡者半九十,一部好的作品,完成創作僅僅是工作的50%,更重要的是推廣。10月17日,第五個國家扶貧日,短視頻《臊子書記》在北方網、津雲客戶端、津雲雙微、“天津發布”微博等平台顯要位置推出后,人民網、新浪網等數十家媒體予以轉載,全網各平台傳播曝光度累計過億人次。網友紛紛晒出自己身邊為基層百姓干實事、有擔當、善作為的奮斗典型,為堅守在脫貧攻堅以及各條戰線的榜樣點贊!通過《臊子書記》的宣傳,宋鵬的扶貧故事鼓勵著更多有志青年以各種方式投身到扶貧攻堅工作中,為脫貧事業做貢獻。 

▲天津廣播電視台的美女主播們在津雲客戶端開設“美女狂吃臊子為啥”的直播報道。

3

創作收獲:有新思維有真感情,用心用情走好長征路

創作好的作品,需要用心體驗、用情感悟。新時代,要生產優秀的短視頻,必須有心、用情、力研、精制。攝制組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用鏡頭記錄扶貧的每一處細節,通過細節的張力反映扶貧的活力。

大寨村的貧困面較大,攝制組對於即將面對的艱苦環境是有思想准備的,但是去之后還是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真變了”,村裡的道路平了,太陽能路燈亮了,安全飲水通了﹔二是“沒想到真忙啊”,攝制組一開始根本找不到宋鵬,后來問了不少村民才找到,他正一家一家走訪,輔導村民如何開網店。看到他沾滿泥土的衣服,攝制組知道這是一位“真扶貧”的青年。

現場採訪時,攝制組的小伙伴們主動和宋鵬溝通,剛開始不太願意接受採訪的他逐漸配合起來,話多了,故事自然也講出來了。採訪雙方用心交流、採編制播情心到位,才能挖掘出有溫度的新聞,才能講出有靈魂的故事。

創作好的作品,需要真實講述、藝術表達。在制作中,攝制組盡量多地運用紀實性鏡頭,特別是在3年扶貧工作即將結束時,連續跟蹤拍攝宋鵬與村民每一個告別的鏡頭,每一句離別的話語都是真實紀錄,很多網友都感動得流淚。

為了讓視頻更感人,編導組把拍攝腳本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為了讓畫面更立體,許多鏡頭攝制組拍了五六遍﹔為了讓特效更飽滿,制作組嘗試了十余種辦法……,凡人在基層,大愛撼人心,有溫情、有細節、有故事的優秀短視頻,就需要這樣的工匠精神——用眼發現,用情感受,用心制作。

創作好的作品,需要有新思維、傳正能量。就扶貧題材來說,新媒體不但有責任講好扶貧故事、宣傳扶貧典型,而且還要讓它成為扶貧的載體﹔不但要用心弘揚主旋律,而且要用情傳播正能量,更要著力推動扶貧收到實效。

2018年7月底,天津舉辦融媒體粉絲狂歡節,津雲新媒體開展“情暖大寨津雲在行動”公益活動,邀請宋鵬和大寨村村民,帶著扶貧產品來到活動現場,多平台推介大寨村的“沙灣臊子”。慕名前來購買“沙灣臊子”的市民絡繹不絕,更多網友在網上下單掃貨,扶貧路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廣泛傳播。

當下,短視頻已成為宣傳陣地的主力軍,成為主流媒體突圍轉型面臨的公共課題。讓短視頻在守正中做好創新,讓新媒體在實踐中推動融合,需要新媒體人牢記初心使命、不斷踐行“四力”,用心用情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作者劉雁軍系天津津雲新媒體集團副總編輯兼副總經理,齊競竹系該集團視頻中心主任,閆征系該集團視頻中心策劃人、主持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