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高佑思:"90后"洋網紅的中國追夢記

2019年12月04日07:2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90后”洋網紅的中國追夢記

高亢的音樂聲中,高佑思和三位小伙伴在廣州塔下亮相,嘗試一種刺激的城市玩法——請路人隨機指引,兵分四路在廣州各地打卡,笑點頻出……這個歪果仁研究協會關於廣東的最新作品,收獲了不俗流量。“對所有人多元記憶的包容,就是城市靈魂的所在。”視頻結尾時,高佑思這樣說。

歪果仁研究協會是自媒體機構“外國人研究協會”的音譯。25歲的會長高佑思身材頎長、風趣幽默,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與對中國的深厚了解。他帶著一批“老鐵”,嫻熟地游走在跨文化語境中,用話筒和鏡頭,展示外國人眼中的多樣中國,同時將真實的中國搬上國際舞台。

他者視角看中國

出現在記者眼前的高佑思,一身運動裝,瘦長的臉上胡子拉碴。他剛從溫州趕回北京東三環的這處共享辦公空間。拍視頻、刷手機、做互動,這是他創業以來的日常狀態。

2016年12月14日,歪果仁研究協會(以下簡稱“歪研會”)成立不久后推出了首個視頻產品《自從這群歪果仁嘗試了微信紅包以后》。畫面中,高佑思舉著麥克風站在街頭,採訪形形色色的外國人,不少人吐槽隻搶到過1分錢紅包,但有一個姑娘說自己為了搶紅包加了100多個群,淨賺8000多元,高佑思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個膜拜的神情。

這條2分58秒的視頻異常火爆,在微博上達到約1500萬點擊量,“吸粉”約10萬。

乘勝追擊,高佑思和小伙伴們接著推出了“自從這群歪果仁在中國找工作以后”“自從這群歪果仁游遍中國以后”等一系列街訪視頻。觀眾發覺,原來很多“老外”不僅能說流利的普通話,而且比想象中的要了解中國,視角也很有趣。

作為中國第一個做街頭採訪的外國人自媒體機構,歪研會劍走偏鋒地趕上了短視頻的風口,不斷俘獲粉絲的心。

這並非運氣。在成立歪研會前,高佑思與北京大學校友、合伙人方曄頓已經經歷了兩次試錯。他們早期創業嘗試的街訪短視頻,成為了歪研會的拳頭產品,一炮而紅。

影響力的提升,使歪研會從寥寥數人擴展到如今50多人,如同“小聯合國”一般。其中包括20多名外籍COL(Cultural Opinion Leaders的縮寫,即文化意見領袖),這些人不僅要有非常強的中文表達能力和文化積累,而且要有一技之長。

為了更貼近中國的文化和生活,歪研會正從“好玩”向“深度”轉變,體驗式視頻和訪談節目等新產品不斷破殼而出:

迄今,歪研會旗下矩陣共擁有約5000萬中外粉絲,其中男女比例各佔40%、60%,以“95后”和“00后”居多。

從非常難的事開始

打開高佑思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他與父親高哲銘緊緊相擁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高哲銘造就了今天的高佑思。

高哲銘曾是一名空軍飛行員,后來轉型為風險投資人。在兒子的印象中,他很少在家,富有冒險精神。自13歲開始,高佑思就跟隨父親,輾轉以色列、中國香港、中國內地生活。

在香港生活的5年間,父親帶著他走訪了內地各大城市,這也讓他意識到:自己雖身在中國,卻未真正了解中國。

2012年,高哲銘的事業重心轉移到北京。當很多同學選擇到歐美深造時,不懂中文的高佑思決心報考北京大學,這個在朋友們看來“瘋了”的舉動,卻得到了父親的鼓勵。

“世上隻有三種事:特別容易的事、非常難的事、不可能的事。從非常難的事開始,再做特別容易的。而不可能的事,只是需要長一點的時間而已。”高佑思牢記父親的人生信條。

第一年報考,果然失敗了。次年,高佑思棄理轉文,死磕自己,終於叩開了北京大學的大門,成為首位以色列本科生。

“變通”“破圈”,是高佑思經歷了多番遷徙后得出的發展之道。提起大學最驕傲的事,他脫口而出的是“創業”!

實際上,早在12歲那年,父親就讓他拿著自己投資生產的防水耳機,逐門逐戶去推銷。高佑思也不掩飾家庭的支持:從合作伙伴的介紹,到辦公基地和前期運轉資金的提供,都來自於父親的幫助。

按高佑思的理解,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創造價值。歪研會的工作可以歸結為一句話——讓中國人更了解外國人,讓外國人更了解中國人。“我們想解決一些問題,比如信息不對稱。如果沒有機構去雙向輸出准確的內容,就會有更多偏見。”

打造年輕人了解中國的窗口

轉眼間,高佑思的中國生活進入了第12個年頭。歷史上中國人對猶太人的幫助,曾是高佑思對這個遙遠國度的唯一模糊概念﹔現在這裡已成為他生命中難以割舍的地方。

如果說,高哲銘是從科技創新領域促進中外交流合作,高佑思則是從文化領域增進中外了解。

和大部分外國人相比,高佑思在文化創業領域可謂小有建樹,但在他看來,這還遠遠不夠:“每年隻能了解中國1%的內容。中國的歷史那麼長,地方那麼多,太多東西了。”

這些年,雙創風潮來臨,共享經濟興起,中國人開始滿世界跑,和外國人打交道,而在中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洋面孔”,他們在這裡找到了夢想。這些變化不斷給高佑思注入新能量:“大家不分膚色、語言,一起做朋友,互相學習互相影響,這是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高佑思至今有個遺憾:盡管到過廣東多次,喜歡粵菜的精致,但還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真正地了解廣東。

改革開放的起點、中國貿易的重心、經濟規模最大的地方、世界工廠、最懂得吃——高佑思對廣東的印象濃縮於這幾個詞。

15歲時,他跟著父親到了廣交會,當場被震撼到了:“太大了,那麼多商品。”他到過汕頭,也知道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我爺爺、奶奶都是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教授,父親近期也經常跑汕頭,為以色列和汕頭的科技交流牽線搭橋。”

廣州的文化和美食、深圳的朝氣和科技、珠海的風景和港珠澳大橋……通過高佑思的鏡頭,廣東城市形象逐一展現於世人面前。

“希望進一步了解廣東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特色,多拍一些更走心的節目。”高佑思謀劃著。

畢竟,歪研會想要的不是一時的熱度和流量,而是要打造成外國年輕一代了解中國的最佳窗口,把真實的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真正實現內容全球化。“雖然我看起來不太年輕,但有一顆年輕的心。年輕人,想要改變世界。”這位小伙兒摸著自己的胡須如是說。

■對話

在這個時代應該觀察學習中國

南方日報:您眼中的中國是怎樣的?

高佑思:這些年來我親眼見証了很多變化,早期還沒有高鐵,沒有網約車和移動支付,現在一切都有了。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時代,能夠見証中國的崛起是不可思議的。中國給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創造了新的可能,在這個時代,應該觀察和學習中國。

中國年輕人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夢想,很理性很愛國。中國人也非常拼,會為了自己和家庭而努力工作。

南方日報:中國和以色列在創業上有何異同?

高佑思:中國和以色列的政府都很支持創業。

以色列人口少,所以創業者通常優先考慮國外市場的需求﹔而在中國一般先考慮本國需求。此外,以色列十分注重研發,在早期就投入大量成本做科研﹔中國創業者更傾向於短期內把產品做起來,盡快搶佔市場,規模化,以獲得更多資源,進而繼續擴展。近些年來,中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研發了。

南方日報:您有什麼創業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高佑思:創業像打戰,要用感情,用戰略,用行動,去完成一個個目標。這是一件很苦的事。每一刻都很有危機感,會怕內容沒人看,怕有人更好。對於內容公司來說,流量就是命。我們也時常思考,是追求數據,還是追求內容質量?流量應該來自於內容質量的支持,用作品說話。希望歪研會像一個孵化器,支撐起更多人的夢想。(南方日報記者 胡良光 龔春輝 鄭一見 實習生 陳舒婷)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