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輿論監督給力 政府受眾滿意

《青島日報》:既做觀察哨 更做護衛劍

2019年12月10日13:1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輿論監督給力 政府受眾滿意《青島日報》:既做觀察哨 更做護衛劍

“輿論監督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媒體的重要責任,在宣傳黨的政策、反映人民心聲、推動問題解決、促進各項工作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12月6日,在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召開的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專題評議會上,與會委員們這樣說道。

事實上,正確的輿論監督,不僅可以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而且也有利於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化解矛盾、推進工作。作為重要的基層輿論陣地,也是離人民群眾最近的地方黨報,《青島日報》開設《曝光台》專欄,踐行黨報的使命和擔當,在為百姓排憂解難,以監督促進落實,為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青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288天184篇監督報道

“在辦理解除手續時,王女士對未收到核查函向工作人員提出疑問。誰知工作人員態度不耐煩,對王女士提出的疑問不僅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還說,‘這不關我們的事,你要問就去問郵局和物業,你把房產証拿來我們給你解除就行了,別再叨叨了’。”在《曝光台》專欄中文章還原著讀者的經歷。

其實,像這樣的經歷,很多人都遭遇過。但像這樣的報道,卻不經常見諸報端。然而,在《青島日報》這樣類似的稿件卻猶如家常便飯,“從2月22日開始,我們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會刊發一篇曝光稿。截至12月7日,已經刊了184篇。”《青島日報》輿論監督部主任王杰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道。

從營商環境到辦事難題,從行風建設到環境整治,從交通治理到拆除違法建筑……288天裡,184篇輿論監督報道、170篇反饋稿件、22篇回頭看報道,如此高密集、多維度的關注也讓《青島日報》的輿論監督報道在業界打響了名氣。

“我們在輿論監督方面一直恪守3個原則——准確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在《青島日報》總編輯齊建國看來,擲地有聲地開展輿論監督工作是黨報的責任與義務。與日常的新聞報道不同,輿論監督必須不斷增加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唯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輿論監督記者,才能呈現真正反映民生的輿論監督報道。

近年來,社會輿論監督越來越受到重視和保護。“在將近一年的探索中,如果沒有市委領導的強力支持,《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的這項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肯定會難以為繼。但有了‘尚方寶劍’,還需要有充足的精神准備,因為輿論監督有著‘戰役’色彩。”王杰舉例道,有一篇關於認定公寓性質還是普通住宅性質的稿子,在採寫過程中,主管部門抵觸情緒強烈,不接受採訪。其中,一個採訪對象說,“副市長召集協調會,都沒有解決的問題,你們還想怎麼樣?”但是,記者通過物証、旁証等材料,還是組織了稿件,稿件見報后,市政府責成專人研究此事。很快,這個困擾開發企業近兩年的難題得到了解決。

顯而易見,《曝光台》的成功得益於有力的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齊建國表示,為了保障輿論監督稿件的數量和質量,《青島日報》還統籌調度優勢力量,要求新聞部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投入到輿論監督報道中。目前,已逐步形成了輿論監督記者與行業記者之間互通信息、協調發稿的聯動機制。

關注《曝光台》已成讀者習慣

有人曾將新聞媒體對政府部門的輿論監督形容為啄木鳥與樹的關系,“樹”(政府部門)隻有接受“啄木鳥”(新聞媒體)善意的“敲打”,才能“虫去病除”“枝繁葉茂”。

隨著《曝光台》對各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的攻勢進入“白熱化”階段,青島市許多經年沉疴、積弊頑疾,也得到了解決。這也使得老百姓心氣順了,企業家心存感激,城市形象得到修復提升,同時,也讓《青島日報》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談及《曝光台》的社會反響時,《青島日報》副總編輯王倩鬆說,《青島日報》經常會接到被採訪對象和市民的來信、來電,表達他們對於《青島日報》推出《曝光台》欄目的肯定和期望。“市民米女士給《青島日報》來信說,《青島日報》報道刊登后,第二天一早就拿到了她跑了十幾趟都沒辦成的保障房材料,謝謝黨報的監督機制為普通百姓解決了難事和實事。江蘇商會青島龍雙置業有限公司給《青島日報》送來寫有‘政府的觀察哨 企業的護衛劍’的錦旗。而《電話一撥就通 難題一時難解》報道中的當事人某測繪公司總經理王先生,更是在稿件見報當天發動親戚朋友購買《青島日報》,他的親戚在西鎮一個報攤看到報紙后,便將報攤的報紙全部買了下來……”王杰介紹道。

其實,媒體輿論監督的重要職責不僅僅是發現問題,還要聚焦問題,形成社會的共同關注,從而促使問題的解決。《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看到,《青島日報》在開設《曝光台》專欄的同時,還推出了《回音壁》專欄,通過《曝光台》+《回音壁》的方式,使得政府部門與新聞媒體之間形成“曝光—回應—解決”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1+1>2”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問題有曝光,曝光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在青島、沒煩惱’‘哪些事情沒辦好,記者幫您曝一曝’等監督口號,如今已成為政府干部群體和普通市民耳熟能詳的口頭禪。而且,在青島每天早上看《青島日報》的《曝光台》又在關注什麼問題,也成為越來越多青島人的習慣。”王倩鬆說道。

因為一個欄目,黨報與群眾的心更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而這個黃海之濱的城市,也因“風雲雷動”的輿論監督“攻堅戰”,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嬗變。

在輿論監督路上一直前行

“隨著輿論監督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青島日報》越來越深入人心。青島的政務環境、營商環境、生活環境也為之煥然一新。廣大群眾感覺到,青島的城市環境更美了,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的窗口更加明亮了,也使我們獲得了一種強烈的職業成就感。”王杰提到,此前在採訪中,一位職能部門負責人表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自己的問題盡快整改,別人的問題更要引以為戒。還有一位政府官員坦言,把工作都放在陽光下晒一晒,有利於健康“生長”,“照照鏡子”查得失、補過誤,有利於改進工作方式。作為《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的邏輯起點,推動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被曝光單位的理解和配合,這為報社今后的輿論監督加足了馬力。

改變,正在潛移默化中延續。政府官員們對待輿論監督的態度從以前的“回避問題”,到后來的“勉強面對”,再到現在的“歡迎監督”,整個青島政府部門的工作氛圍也發生了轉變,一個讓人如沐春風的城市新環境正在悄然形成。

“明年,《青島日報》將與市政務熱線實現聯合辦公,並爭取與所轄10個區市的政務熱線打通,實現信息共享。未來,我們將更好地聚焦百姓關心的各類熱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准確監督、依法監督和建設性監督,保証每一篇監督報道‘聲成金石,字夾風雷’,為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設青島這座國際大都市保駕護航。”齊建國說道。

在採訪結束時,王杰告訴記者,“輿論監督一直在路上,改革沒有休止符,我們不懼風雨、不畏艱險,會努力交上一份讓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眾都滿意的答卷。”(見習記者 張博)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