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10期

黨報產業扶貧報道的策略分析

李英華
2019年12月10日10:51 |
小字號

【摘要】河南是人口和農業大省,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於河南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讓河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更加出彩,已經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為了牢牢把握這個機遇,《河南日報》對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作出了大量有聲有色、有分量的報道,其中關於產業扶貧的報道顯得尤為突出。通過梳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產業扶貧三者的內在邏輯關系,分析《河南日報》有關“三山一灘”產業扶貧報道,展示河南省在產業扶貧方面做出的探索和成績,在此基礎上探討黨報該採取何種策略加強產業扶貧報道,才能真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關鍵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產業扶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人口大省、糧食和農業生產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2018年年初召開了高規格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對河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動員部署。2018年年底,依據2018年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已出台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河南省編制並印發了《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著力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來河南視察指導工作時,提出的“四個著力”重要論述裡一個十分有分量的內容。《河南日報》是河南省委的機關報,也是一家省級黨報,做好“三農”報道,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濃墨重彩的報道,無疑是報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作者聯系工作實際,探討了如何認識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的邏輯關系、如何理解鄉村振興與產業扶貧的內在聯系,從分析《河南日報》為何關注“三山一灘”的產業扶貧、如何報道當地產業扶貧做出的探索和先進經驗入手,分析了河南省產業扶貧的現狀、《河南日報》有關產業扶貧重點報道的影響,詳細論述了黨報應當採取何種策略加強產業扶貧報道,從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黨報為何要加強產業扶貧報道

黨報重視和加強產業扶貧報道,不僅有利於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更有利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從而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描述,農業、農村、農民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絕不是兩個相互孤立的概念,而是相輔相成的。脫貧攻堅就像是地基,而鄉村振興則是一座高樓,隻有基礎打得牢,大樓才能蓋得高。老百姓通過幫扶脫了貧,達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水平,住房、教育、醫療都得到全方位的保障,但是並不能一下子到達鄉村振興狀態。脫貧攻堅更多的是針對性地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消除絕對貧困,輻射面相對較窄,而鄉村振興戰略則倡導的是農村地區的整體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緩解相對貧困,輻射面就寬了很多。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要實現相輔相成,落腳點還是在產業發展上。貧困產生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講還是發展不足問題,而要實現經濟發展,最根本的還在於產業,鄉村振興五個內在要求排在首位的就是“產業興旺”。產業發展可以助推脫貧攻堅,產業興旺可以支撐鄉村振興,做好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是確保貧困群眾有相對穩定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樣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關鍵所在。

此外,貧困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必須先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

歸結起來,脫貧攻堅重在補短板、守底線,具有緊迫性、特殊性,是當前必須決戰決勝的硬任務﹔鄉村振興重在謀長遠、抓全面,具有漸進性、整體性,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基礎,鄉村振興是全面鞏固和拓展提升,二者接續發力、相輔相成、有機統一。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推動鄉村振興,要緊緊扭住產業振興這個重點,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產業發展起來了,農民就業增收才有出路,農村全面進步才有支撐。《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充分考慮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用了近1/5的章節,濃墨重彩地繪就了河南省產業發展藍圖。

河南省農業產業內部正在發生著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逐漸探索出了糧經共作型、種養循環型、優勢特色型、精深加工型、農旅融合型、文化傳承型等產業發展之路。河南省特色產業資源相對豐富,具備先天優勢。各地市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建設一批生態好、效益高、質量優、品牌強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在這方面,河南省投入很大精力,各地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通過靈活運用消息、通訊、評論、綜述等形式,《河南日報》相繼推出一大批此類報道。比如,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蘭考提出“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兄弟干中間,普惠金融貫全鏈”的模式,促進了畜牧業全產業鏈快速發展。以特色農產品提升價值鏈,西峽“菌、果、藥”、柘城小辣椒、蘭考蜜瓜、鶴壁“飲馬泉”紅薯等,都是依托本地特色農產品,實現了標准化推廣、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就地深加工。以農村電商和現代物流串起供應鏈,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鄉青創農產品體驗中心,把當地青年組織起來,運用電商銷售當地農產品,打造了“西姜大地”品牌。這些發展農業產業的報道,生動展現了河南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

黨報加強產業扶貧報道,正是因為看到了產業扶貧是精准扶貧的“鐵抓手”,是增收脫貧的根本之策。截至目前,河南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決定性進展,全省83%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7%的貧困村達標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9.28%下降到2018年底的1.21%,去年擬退出的19個國定貧困縣、14個省定貧困縣,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准。這些成績的取得,一定程度上與黨報的產業扶貧報道有著密切的關系。黨報加強產業扶貧報道,有助於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黨報有哪些策略加強產業扶貧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1月8日在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之際發來賀信,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堅定“四個自信”,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1]既然搞清楚了產業扶貧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重視並做好產業扶貧報道對新聞工作者來說,自然責無旁貸。農業新聞報道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助推器”,可以助力農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2]

河南省堅持把發展產業、增加群眾收入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舉措,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穩扎穩打。要做好脫貧攻堅報道,營造決戰決勝的氛圍,就要抓住“牛鼻子”,重視做好產業扶貧報道,以各地的先進經驗和典型給其他縣市區帶來啟發。

在這方面,《河南日報》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2017年以來,圍繞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三山一灘”地區(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和黃河灘區),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編委會作出一系列重點策劃,如《產業扶貧扮靚伏牛之春》《產業扶貧扮靚太行之春》等。通過聚焦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山區積極發展蘋果、核桃、油茶、板栗、獼猴桃等特色林果種植,同時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擴大名特優新蔬菜設施生產規模,加快完善蔬菜冷鏈物流網絡,大力開發速凍蔬菜、鮮切蔬菜、脫水蔬菜等精深加工產品,重磅推出了不少精品力作,集中展示河南省在產業扶貧方面做出的成績和取得的經驗,為全省營造出發展產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良好氛圍。

為何《河南日報》產業扶貧報道要重點關注“三山一灘”地區呢?其實背后大有深意。資料顯示,上述地區發展環境較差,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落后,這裡的貧困人口佔全省總數的74.1%,貧困發生率超過6.3%,是全省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也決定了全省脫貧攻堅的成敗,是一塊必須啃下的“硬骨頭”。盧氏、嵩縣等4個縣貧困發生率超過10%,屬於深度貧困縣,是貧中之貧、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這4個深度貧困縣全部處於“三山一灘”地區。因此,《河南日報》有意選擇這些地區,重點關注這裡的產業扶貧報道,是因為這裡的產業扶貧探索和經驗更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意義,屬於有的放矢。

在實際操作中,產業扶貧報道重點關注“8項產業”“7種模式”。其中8項重點脫貧產業主要包括特色農產品、畜牧養殖、優質糧食、設施農業、鄉村旅游、特色加工、電商流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7種幫扶模式包括直接幫扶、托管幫扶、合作幫扶、社會幫扶、股份幫扶、資產收益幫扶、代種代養幫扶等,基本可以滿足不同類型貧困戶的幫扶需求。

舉例來說,2017年2月20日,《河南日報》在一版右上突出位置刊發《產業扶貧扮靚伏牛之春》。作者經過實地走訪、深入調查,著重關注了深度貧困縣之一的盧氏縣產業扶貧的實踐。東虎嶺村和西虎嶺村是盧氏縣雙龍灣鎮相鄰的兩個村,但是因為資源稟賦的不同,從而走出了不同的產業脫貧之路。早在1998年,東虎嶺村因種植1600畝核桃而擺脫了貧困,西虎嶺村的老百姓羨慕一村之隔的村民。幾年前,因風景秀麗被開發成旅游景區,西虎嶺村很多村民靠發展農家樂脫貧致富,並住上樓房,買了汽車。風水輪流轉,東虎嶺村的核桃樹進入老化期,反而在2012年成為貧困村。東虎嶺村的群眾沒有氣餒,從2013年開始陸續種植了4000多畝連翹,依靠連翹在去年年底脫貧。兩個村庄的故事只是伏牛山區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當地一位負責扶貧的官員說,伏牛山地區受自然條件限制,可供選擇發展的產業范圍較小,選擇的難度較大。但是,山區也有獨特的優勢,可以發展建設生態好、效益高、質量優、品牌強的特色農業。比如山裡獨特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宜連翹的生長,當地連翹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當地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優勢,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從而走出一條獨特的產業脫貧之路。通過這篇報道,盧氏山區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連翹帶動山區脫貧的經驗廣泛傳播,為河南省其他山區貧困縣提供了脫貧攻堅、發展產業的一個好的思路、好的借鑒。

同樣是這個系列,2017年2月23日見報的《“蘋果革命”助力山區脫貧》一文,主要講述由於一家大型果汁加工企業入駐洛寧,帶動更多的山區農民種植新型蘋果樹,很多貧困戶通過蘋果產業脫貧致富。這篇報道著重突出了當地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以科技為依托,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突出特色的好的經驗做法,十分具有啟發意義。

這些重點策劃和報道,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河南省產業扶貧工作取得的成績,為其他縣市區提供了難得的借鑒和遵循。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產業扶貧已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和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截至2018年底,全省農業產業覆蓋帶動貧困人口130萬人次以上。河南省貧困地區多位於山地、丘陵和灘區,大都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農產品特色突出,有生產優質農產品的條件,但因為市場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強,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轉化利用。近年來,一些貧困地區立足資源優勢,通過“三品一標”管理體系認証,打響農產品品牌,培育出“上戈蘋果”“新安櫻桃”“瓦崗紅薯”等產業新寵,進而發展成為當地主導優勢產業,為貧困地區脫貧注入了新動能。舉個例子,在濟源市王屋鎮羅庄村,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種了上千畝有機蔬菜,村民畝均收入6000元以上。旅游扶貧給貧困群眾帶來了新的希望。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依托紅旗渠和南太行發展鄉村游,兩年多時間建成“示范旅游區”。除了旅游扶貧,河南省的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新興產業也為脫貧攻堅增添了新活力。這些主題,在《河南日報》相關產業扶貧的報道中,都有詳實、生動的體現,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示了河南省產業扶貧的成績和經驗。

黨報加強產業扶貧報道的作用,在河南省產業扶貧的效果中可見一斑。資料顯示,全省各地各部門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第一要務”來抓,特色產業逐步壯大,帶貧成效持續顯現。數據表明,2017年,河南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4萬個,覆蓋貧困人口71.3萬人,其中通過產業幫扶實現脫貧的有18.42萬戶,佔當年脫貧戶數的59%。這些成效的取得,與黨報的產業扶貧報道息息相關。

但是,在報道中我們也發現,河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不協調,產業鏈條不長、龍頭企業不強、農業品牌不響、農業效益不高,農業產業振興必須處理好產量和產能、農業與工業、增產與增收、生產與生態的關系,樹牢大食物觀、大農業觀、大市場觀、大生態觀,才能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加快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這些報道和探索,為河南省有關決策部門提供了有分量的想法和思路,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三、結語

綜上所述,抓住產業扶貧,無疑就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找到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切入口。但是,要做好產業扶貧報道,需要講究方式方法,講究戰略戰術。根據實際情況,分重點、有層次、因地制宜地開展產業扶貧報道,用最有效的策略才能達到最好的宣傳和啟示效果,從而為做好“三農”工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盡一份新聞工作者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金志毅.第三十五屆河南新聞獎評選感言[J].新聞愛好者,2018(12).

[2]傅劍青.新形勢下“三農”新聞的時代之變[J].新聞戰線,2018(9).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社)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