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11期

合作寫作在新聞寫作中的運用初探

劉暉
2019年12月10日15:35 |
小字號

【摘要】合作寫作法已經被海外學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而在我國研究相對較少。通過把建構理論概念化為合作學習,並採用訪談法對一次新聞寫作行為進行案例分析,認為合作寫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在新聞寫作過程中的參與度。

【關鍵詞】建構主義﹔合作寫作﹔新聞寫作

從文體上說,所有的新聞都可以籠統地分為軟新聞與硬新聞兩類。其中倒金字塔結構即為我們通常所指的硬新聞。硬新聞的結構形式僵化,篇幅短小,側重報道新聞事件發生在“何時”“何地”、“產生了什麼效果”、新聞事件中的“當事人是誰”、新聞事件“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發生”等。軟新聞屬於講故事新聞,其結構形式豐富多樣。學者李希光指出,記者對軟新聞撰寫的技巧是衡量一家媒體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指標。[1]無論是什麼種類的新聞文體,所有的新聞都以追求“說服性”作為最高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真實的寫作環境中,記者往往結成團隊進行寫作。把合作寫作法引入新聞寫作課堂有助於學生在接近真實的環境中接受寫作訓練。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訪談法來探究合作寫作教學法所能夠產生的效果與存在的問題。訪談法認為客觀現實是相對的,它取決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對客觀現實的解釋。深度訪談法的特點是不追求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卻能夠幫助研究者較為深入地回答“為什麼”這樣的問題。

筆者在設計新聞寫作教學伊始,便注重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新聞體裁的問題,第二個是小組的規模與成員的構成問題。針對第一個問題,筆者布置給學生的寫作任務是讓他們撰寫一篇新聞特寫,向國際媒體介紹南京大屠殺慘案。因為筆者在講述特寫類新聞的寫作時適逢我國的國家公祭日到來。針對第二個問題,筆者把確定小組規模以及成員組成的權利留給學生自己解決。學生自己所確定的小組規模為每組3-4人。通過對為期一個學期的新聞寫作教學來看,大部分小組結構穩定。寫作任務完成之后,筆者把學生的寫作成績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並分別從不同的檔次中選出一組進行案例分析。

筆者針對新聞特寫的教學設計了一套合作寫作的教學方案:(1)針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系統講解與答疑。相關的說服理論將有所涉及。(2)對新聞議題進行研究,這是准備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一階段,筆者向學生講授如何使用“中國知網”查找相關的學術論文。同時引導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研究,如對受眾進行分析、對日本政府歷史觀的研究、主流媒體對該問題報道傾向性的研究等。(3)每一小組需要准備寫作記錄,記錄合作寫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寫作記錄也是教師進行成績評定的重要指標之一。(4)撰寫初稿階段。撰寫初稿可以交由一人完成,也可以由小組成員分擔。(5)教師審閱並提出反饋意見。(6)學生根據教師的意見修改。(7)成績評定。

筆者首先對新聞特寫這一章節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后開始實施教學方案的第二個至第七個環節。在每一個環節的開始,指導教師需要對一些重要的內容進行簡要講解。如果學生在研究環節未能獲得充分而正確的信息,那麼完成稿便會偏離最初設立的寫作目標。在學生實操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會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鼓勵學生及時反饋在合作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並且給予及時的答復。

二、研究發現

筆者對篩選的三組學生分別進行了一對一的訪談。從這三組的成員組成來看,優等生、中等生與后進生往往傾向選擇與自己學業成績相當的學生作為自己的合作對象。最終寫作成績的分布與小組成員平時的學業成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筆者對訪談記錄進行編碼與歸類,把學生對合作寫作教學法的態度歸為以下類別:

1.尋求內心安慰

寫作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成功的寫作要求作者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熟練的語言駕馭能力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正因如此,很多初學者對此類新聞寫作心存畏懼。對學生來說,合作寫作的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們對該類新聞文體寫作的恐懼感與畏難情緒。例如,后進生認為,“合作學習好歹能夠讓我在寫作過程中找個伴兒,互相分擔一些任務。對於有些寫作議題,我的同伴也許會有很多想法”。優等生與中等生給予合作寫作的正面評價更具有指導意義。一名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這樣說:“中學時期,我的作文就寫得很好,但是我對說服性的寫作還是心存憂慮。而與同學合作進行寫作,我們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別人的觀點有時可以啟發我的思考,有利於產生靈感。合作學習讓我對寫作不再恐懼。”這兩種觀點說明,合作寫作對后進生、中等生與優等生都能起到類似於“安慰劑”的作用。

2.成績判定科學

對合作完成的新聞作品的成績評定,筆者採用差異性的評定辦法,即賦予學生的參與度與貢獻率以最大的權重,佔比為50%。最終的新聞成品成績比重佔40%,平時的考勤佔10%。此舉是為了促使學生加大對寫作過程的投入。學生基本上肯定了這一做法,認為這樣的評分方式較為科學,也比傳統的評分方式更加公正。例如,優等生組與中等生組的學生都認為,“這種有針對性的評分方式更加公正,可以減少小組中搭便車的行為”,“如果有些學生想偷懶,而我們又不便指出這種懶惰的行為……如果教師最后只是給出一個總體成績,那麼對做出較多投入的學生不公正”。筆者還發現,后進生小組雖然也對這種評分法給予正面的評價,但由於自身的學習能力有限,每個成員在合作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這難免影響最終的成績”。

3.成員互動有助於拓展思路

拓展思路主要體現在研究環節。由於學生尚未接受研究方法訓練,在研究階段,學生對很多涌現的新問題表現得無所適從。針對該寫作議題,有學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每個人都不是百科全書。小組內的頭腦風暴的確讓我長見識”。但后進生小組對拓展思路的評價不以為然。一名后進生這樣認為,“我自己對研究的問題知道得很少,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我感覺非常吃力,需要惡補很多知識”。顯然,拓展思路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所能夠產生的效果是非常不對等的。

4.總體評價

總的來說,學習能力不同的寫作小組對合作新聞學習給予較為正面的評價。優等生與中等生小組充分肯定合作新聞學習的效果。他們認為小組成員可以充分地對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爭論。為了實現最初設定的寫作目標,大家彼此能夠進行充分的合作。他們還認為,合作新聞寫作非常接近真實的工作場景,有利於他們將來快速適應職場環境。后進生對合作新聞寫作正面評價的內容顯然要空洞許多。雖然他們也承認合作寫作總比一個人單獨應對寫作能夠給予更多心理上的支持,但受制於有限的知識儲備以及不足的學習動力等因素,后進生從合作學習法中獲益不多。

訪談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沉默螺旋”效應

其實,隻要存在集體合作,“沉默螺旋”的效應便很有可能出現。這一現象在優等生組以及中等生組表現極為明顯。一名來自優等生組的學生這樣評論,“我們經常對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爭論。一名同學對我們爭論的問題總是顯得欲言又止。雖然我們鼓勵大家暢所欲言,但她總是欲言又止,可能是個性原因吧”。

2.意見沖突

對合作學習者來說,成員之間出現意見分歧是難免的,關鍵是如何解決出現的分歧。從筆者的研究對象來看,當小組成員之間因意見分歧出現僵持局面時,他們採取向任課教師請教的方式加以解決。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選取的三個寫作小組做訪談分析,本研究認為,合作式新聞寫作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填鴨式”教學所產生的問題。該方法強調模擬真實的寫作環境,長期接受這種教學法訓練的學生將來勢必可以更快地適應職場環境。

但是,實際的寫作情境千差萬別,教師還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更有學者提出,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改變了媒體從業者對信息的挖掘方式,[2]施教者應該嘗試構建大數據與新聞寫作有機結合的模式,使大數據服務於合作寫作行為。

(本文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5—2018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資助項目“外語院校新聞與公共關系專業寫作教學法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希光,孫靜惟,王晶.新聞採訪寫作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6-9.

[2]沈浩,元方.大數據時代的自動化新聞寫作的歷史、實踐與未來[J].新聞愛好者,2017(4):19-24.

(作者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副教授)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