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

俞文
2019年12月11日07:0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作出專門部署,強調要“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並提出明確要求。這充分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思想文化領域制度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決定》精神,加深對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的理解,自覺落實到輿論引導工作實踐中。

  一、深刻認識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輿論引導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對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我們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

  (一)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是廣泛凝聚共識、團結動員干部群眾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奮斗的迫切需要。毛澤東同志曾說過,革命要靠槍杆子和筆杆子。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強調:“要使我們黨的報刊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這些都深刻揭示了新聞輿論工作“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強大力量。我們黨成立98年來,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勝利,是同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密不可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輿論工作在黨的領導下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唱響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同時應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面對的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工作宣傳、教育、動員群眾的重要作用,通過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更好地團結人民、凝心聚力、鼓舞士氣,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凝聚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上來。

  (二)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是贏得輿論斗爭主動權、更好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輿論與政權安危休戚相關。蘇聯解體,首先發酵的就是輿論領域,蘇共放棄對媒體的領導導致了輿論陣地失控、進而人心大亂。前幾年西亞北非一些國家發生“顏色革命”,新聞輿論也充當了吹鼓手的角色。當前,我們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一些反華勢力把中國的發展壯大視作威脅,加緊對我國進行圍堵、遏制和滲透,極力同我們爭奪輿論陣地、爭奪人心。可以說,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斗爭最前沿,能否打贏新聞輿論爭奪戰,直接關系國家政權安全和政治安全。必須用科學嚴格的體制機制,確保新聞輿論工作始終堅持正確導向,始終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不斷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三)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是改進創新輿論宣傳、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新聞輿論工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新經驗,提高了工作水平。同時應看到,工作中還有跟不上、不適應的地方,比如有的媒體受眾規模縮小、影響力下降,有的表達方式單一、回應能力不足、受眾不愛看不愛聽,等等。特別是隨著傳播技術和輿論生態深刻變化,對原有媒體格局和管理體制形成沖擊,也對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出迫切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堅持守正創新,既毫不動搖堅持正確導向,又持續改進創新新聞宣傳體制機制,不斷提升輿論引導工作水平。

  二、牢牢把握堅持輿論引導正確方向的原則要求

  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第一位的是堅持正確方向導向。《決定》強調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學習貫徹《決定》精神,在堅持正確方向導向上重點應把握好以下3點原則要求。

  (一)堅持黨管媒體原則。這是黨的全面領導在新聞輿論戰線的重要體現,也是黨的新聞事業堅持黨性原則的必然要求。在傳播方式和媒體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強調黨管媒體原則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這一點不能有任何含糊。同時,對那些影響越來越大的網絡平台和新媒體,也必須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把黨管媒體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傳播平台都要納入管理范圍,所有新聞信息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要實行准入管理。”這“兩個所有”的要求必須不折不扣加以落實,做到新聞輿論陣地延伸到哪裡,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就落實到哪裡,確保各級各類媒體都置於黨的領導之下,決不能有“特殊成員”和“輿論飛地”。各級各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應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應劃清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西方新聞觀的界限,自覺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堅決抵制所謂“社會公器”“第四權力”等錯誤觀點,努力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二)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導向是輿論引導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輿論導向正確,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事業發展﹔輿論導向錯誤,就會動搖人心、瓦解斗志,危害黨和人民事業。”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正確輿論導向的極端重要性。今年以來國際輿論場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一再提醒人們,任何國家的任何新聞報道,都有導向,不同的是什麼樣的立場和導向。在社會主義中國,我們必須旗幟鮮明講導向,毫不動搖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什麼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有利於”的標准,即有利於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推動改革發展、有利於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有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應把這“四個有利於”的要求具體化,貫穿到新聞採集、撰寫、編排、發布各個環節,落實到採寫、編輯、審看、簽發等各類人員身上,做到層層把關、人人負責。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應當用同一把尺子來要求和衡量,無論是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還是都市類報刊,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無論是時政新聞還是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以及其他各類欄目節目等,都應做到抓導向不放鬆,堅守媒體的社會責任,決不給錯誤言論和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特別是在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必須敢於亮劍發聲、加強辨析引導,幫助人們樹立正確認識。

  (三)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方針。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在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的同時,之所以能在社會結構和社會思想意識發生深刻變動過程中,創造保持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根本在於我們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獨特優勢,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輿論引導機制。強調正面宣傳為主,是客觀反映當代中國社會的主流和本質的需要,也是激發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戰勝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的需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要求我們聚焦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闡釋好宣傳好,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工作成效闡釋好宣傳好,把廣大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新風貌闡釋好宣傳好,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正面宣傳應當是思想性、新聞性、可看性有機統一,要做好做到位很不容易,對新聞工作者的政治能力和專業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現在有些正面宣傳搞套路化、程式化、排浪式,照抄照搬、生硬刻板、空洞說教,讓人敬而遠之,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產生負作用。對各級各類媒體來說,既要貫徹正面宣傳為主的要求,又要下大力氣改進創新正面宣傳,把握傳播規律,落實時度效要求,建立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使正面宣傳達到“上乘的宣傳”的效果。

  三、在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中提高輿論引導水平

  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關鍵是在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對此,《決定》提出要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完善輿論監督制度,健全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等重要舉措。學習貫徹《決定》精神,重點應把握好以下5個方面的要求。

  (一)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融合發展是一場深刻的媒體革命,對我們既是挑戰和考驗,同時也是提升我國媒體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重塑國際輿論格局的重要契機。近年來,在黨中央部署和推動下,媒體融合發展取得重要成果,推出一批現象級融媒體產品,但要實現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還需付出艱巨努力。落實《決定》提出的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的要求,應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快流程優化、平台再造和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應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通過融合加快形成高質量內容產出機制。媒體融合,改變的是信息內容的傳播方式,不變的是內容為王的要求,特別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優質內容相對更為稀缺、需求更為迫切,不能見物不見人,必須用創新的機制吸引、留住、用好優秀人才,不斷激發人才活力、增強新聞創造力。現在,5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傳播方式加速迭代更新。應注重發揮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及時研究和運用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努力佔據傳播制高點。

  (二)構建內宣外宣協同聯動機制。隨著我國發展日益融入世界,內宣和外宣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構建內宣外宣協同聯動機制勢在必行、更趨緊迫。首先應在轉變觀念上下功夫,對內報道要有外宣意識,考慮可能產生的國際影響﹔對外報道要有內宣意識,兼顧國內受眾感受。應在建立健全工作謀劃和部署的統籌協調機制上下功夫,從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高度,加強內宣和外宣工作統籌謀劃,推動內宣外宣任務協調實施,形成和放大整體效應,構建一體化發展格局。應在統籌推進能力建設上下功夫,整合內宣外宣資源,調動各方面力量,提高內外宣整體傳播能力。著力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用外國人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深入闡釋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著力提高輿論斗爭能力,針對境外一些勢力和人員對我國的攻擊抹黑,及時進行回應和反制,有效放大正面聲音,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著力提高對外傳播能力,創新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改進運行機制、建強旗艦媒體,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

  (三)健全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這是近年來輿論引導工作面臨的一個難點。難就難在當前我國發展改革進入關鍵期,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使各種利益訴求增多、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易發多發,而互聯網又極大增加了引導難度。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2018年發生全國性網絡輿情熱點600多起。經過多年工作實踐,我們在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方面取得很大成效,形成了許多有效做法和經驗,現在的關鍵是應加強總結、研究規律、完善機制。首先,應完善輿情分析研判和預警機制,提高總體態勢感知能力,及時掌握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准確判斷其性質、特點、演變趨勢,做到“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其次,應完善社會熱點引導機制,對人們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環保以及股市、匯市、樓市等熱點問題,及時深入做好解讀闡釋,引導人們增強發展信心、形成合理預期。再次,應完善重大輿情協調聯動處置機制,對各類熱點問題和重大突發事件,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壓實有關方面信息發布和事件處置主體責任,做到快速反應、有效引導、精准調控,防止“茶杯裡的水花”演變為輿論風暴。

  (四)完善輿論監督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許多主流媒體推出和辦好一批輿論監督節目欄目,在反映群眾呼聲、推動改進工作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有的媒體擔心監督是自找麻煩、進而自縛手腳,有的領導干部對輿論監督過於敏感、不願甚至阻撓干涉正常的輿論監督,等等。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必須在完善相關制度、提高監督水平上著力。一是強化責任,深刻認識輿論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免疫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增強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的責任感使命感。二是堅持原則,做到科學監督、准確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三是突出重點,著重圍繞那些黨和政府重視、人民群眾關心、現階段有條件解決的突出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曝光典型案例,推動實際工作。四是注重效果,使每一篇輿論監督報道,都做到事實准確、客觀全面、以理服人,著眼促進問題解決,向積極方面引導。

  (五)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當前,社會信息化正加速推進,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54億,其中手機網民8.47億,互聯網日益成為輿論宣傳主陣地、輿論斗爭最前沿。這些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依法治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現在的任務是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和《決定》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必須樹立綜合治理理念和思維,單靠哪一種打法都不行,要用好網治好網,就應落實各相關方責任、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必須完善協調推進的工作體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必須增強網絡治理實效,按照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的要求,統籌內容供給、行業管理、法治保障、技術支撐等各項工作,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加強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完善網絡安全和信息服務等法律法規,加大對各種網絡亂象整治力度,不斷提升網絡綜合治理能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