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日報:田園牧歌怎麼就不是文化輸出

范榮
2019年12月11日07:1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田園牧歌怎麼就不是文化輸出

李子柒,“現象級”網紅。這位美食博主,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用時間跨度極大的鏡頭記錄了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三時三餐、四季流轉的農家生活,創造了一幅田園牧歌的美好畫卷。

令人驚嘆的是,她的視頻在Youtube上備受追捧,收獲735萬粉絲,影響力堪比CNN,無數外國粉絲留言“她讓我愛上中國文化”“求英文字幕跟進”。不過,相較於外網的齊聲點贊,國內網友則質疑頗多,很多人覺得她的視頻總在中國農村的舊式耕作生活上打轉轉,是展示中國的“落后”,迎合一些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負面文化輸出。

落后還是先進,很多時候只是相對概念。持有這類看法的網友,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將敘事背景設定為超現代的工業社會,選擇的參照系大概也是發達國家的大城市。在席卷全球的好萊塢大片中,在漫威構建的超級英雄世界裡,出鏡率頗高的元素無外乎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炫酷拉風的豪車戰機,抑或未來感十足的“黑科技”。這樣的鏡頭語言,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大家對“先進”一詞的認知。

禮贊工業成果無可厚非,可謳歌田園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嗎?事實上,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並無絕對意義上的先進與落后。至於有人質疑李子柒鏡頭下的農家生活不真實,其實更無必要。藝術源於生活必然高於生活,田園牧歌不一定要唯渾身污泥才是真實,美學大家朱光潛早就說過,完全依葫蘆畫瓢把現實復制到藝術作品裡,難有美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養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做紙……李子柒的故事何以無障礙地跨越地理,讓不同文明之間實現交融和對話?與其說是迎合了外國人對中國舊式田園生活的想象,不如說是戳中了在鋼鐵森林中棲居太久的人類對田園詩意的懷念與暢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返璞歸真,愛生活、愛家鄉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讓不同膚色、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心生共鳴、心有慰藉。

當然,李子柒的爆火並非偶然。在視頻高點擊量的背后,其實是西方世界對崛起的中國之好奇。他們以這位網紅博主的視頻為窗口,探尋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奧秘與魅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子柒毫無疑問屬於對外文化傳播者,至少是豐富的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的一個剪影。崛起中的東方古國,不僅有高樓大廈、大國重器,還有“一簞食一瓢飲”的田園詩意。而如何認識當代中國農村,新的時代也需要新的答案。原生態,並非隻有“土味喊麥”一種打開方式,雨后山林、農耕日常、釀酒品茗的農家日常,傾注美感同樣可以找尋到充滿生命力的鮮活表達。

與其糾結李子柒的視頻算不算文化輸出,或許我們更該思考的是: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輸出。任何一種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動人。記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長安紙”的視頻下,很多外國人驚詫不已,然后有中國人用英語給他們科普這是中國古老的造紙術。文化輸出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長期過程,僅憑一人之力肯定無法傳遞全部,還期待更多“李子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向全世界展示一個既富有獨特的傳統文化內涵,又不斷向現代化前行,豐富、多樣、精彩的中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