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澳門人家》:普通人視角下的家國情懷

2019年12月25日07:1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普通人視角下的家國情懷

  作為紀念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一部重磅主題性創作,電視劇《澳門人家》從澳門一個普通家庭的視角出發,反映了澳門回歸祖國前后的時代變遷。該劇對於澳門平民的“生活態”和故事中人物的滄桑命運講述,為當前熒屏端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主題性創作的水准提供了諸多寶貴啟示。同時,該劇也是“愛國愛澳”“一國兩制”題材的破局,呼應著祖國統一、和平穩定的鮮明時代主題。

  《澳門人家》是一部有筋骨的電視劇。該劇集選材於“人家”而非官家,似乎是在詮釋一聲吶喊:無論有過多少漂泊,最終還要歸家。這個“家”既是家庭,也是國家。從劇集的時間跨度來看,《澳門人家》故事講述始於1985年,終於1999年澳門回歸。十多年時間裡,居住在三灣斜街上的梁記餅店的命運動蕩起伏。梁家經歷梁老爺子病重、大孫子患重疾、祖宅被迫變賣等變故。從真實歷史的情境來看,這些劇情都是澳門杏仁餅業在小規模作坊和金融危機中,小人物命運掙扎中最真實的呈現,電視劇則演繹了在動蕩的時代小人物受到的生活打擊。同時,《澳門人家》通過梁家大屋易主后復歸梁家的象征性手法,傳遞著澳門這座“大屋”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的深刻內涵。除此之外,《澳門人家》還通過北京的醫院成功為阿文摘除腦瘤,挽救其生命,梁家人來北京參觀長城以及梁家接班人梁舒與內地工程師文揚的愛情修成正果、港珠澳大橋通車等故事情節,詮釋了祖國在、澳門興的深刻意涵,共同構建更加寫實的劇情邏輯。

  這是一部有道德理念的劇。《澳門人家》用梁家1985年以后歷經台風、“非典”、金融危機、失去祖宗老屋等苦難串聯了整部劇。最終,梁家老爹雖沒有看到澳門回歸,也沒有看到大屋重新買回,但是他給后代留下了一筆最大的財富,就是做人做事要誠信為本,遇事要能夠放得下。如劇中他勸老大阿文要能夠理解、原諒前妻阿曼﹔梁家在澳門回歸祖國后和蘇家達成和解,結為親家等,均體現了中國獨有的“和為貴”的精神,體現著鮮活的中國精神。當然,劇集更讓人入腦入心的是梁家的家規。如劇中飯做好后要爺爺先吃,先敬長輩。梁家對外和氣生財,家庭內和睦相處等,均體現著中華傳統美德中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証,尚和合,求大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些美德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與此同時,《澳門人家》也是一部澳門元素充沛濃郁的電視劇。三灣斜街、百年老屋、梁家杏仁餅、鄭家蟹黃粥、家棟習武的詠春拳、媽閣廟等都是劇的亮點和看點。

  這是一部有溫度的劇。《澳門人家》的溫度在於居住在三灣斜街上的平民的煙火味,在於情感戲的飽滿。在該劇中,梁鼎文是梁家的老大,一直默默承受著全家生計的重擔。他在妻子宋曼琴不堪重負,為了救重病的公公和小兒子,和小叔子梁鼎武一起把梁家祖宅賣給蘇家后,梁鼎文跟宋曼琴吵架、離婚。經歷了更多的梁鼎文要比同齡人更沉默更蒼老,也更壓抑。而當他與前妻宋曼琴再次重逢時,曾經患難與共的夫妻如今遠遠站在兩端,互相敵視地望著。命運和挫折已經在他們之間橫亙了一條幾乎無法逾越的鴻溝。梁鼎文望著前妻,從遺憾到不由得滿溢淚水,再到最后的悵然若失,多年的心酸苦楚和愛恨交織的復雜感情,經由任達華的眼睛演繹得動情動人。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女性形象特別成功。大女兒梁舒代表了緊跟時代腳步的新澳門人,她接過梁記餅店,轉變營銷方式使生意越做越大。梁家老大的前妻阿琴被誤會,從葡萄牙回國后兒子女兒不予相認,她以幫助梁家的實際行動得到兒女諒解后,和女兒相擁而泣的場面非常動人。柯藍飾演的雅琪在梁家任勞任怨,不計付出,不求名分,最后終於獲得了自己的幸福。

  因此,《澳門人家》既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的電視劇,更是一部有溫度的電視劇。

   (作者:范詠戈,系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