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9年中國電影:如何把主流大片送達更多觀眾

2019年12月25日07:1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把主流大片送達更多觀眾

  【文藝觀潮】

  一直以來,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提升工業化水平,講好中國故事、擦亮“國家名片”,取得了豐富的經驗。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最令人驚喜之處莫過於主旋律電影在市場化方面的成功探索,通過對主流價值觀的積極闡釋,對觀眾期待的積極回應,對電影市場規律的積極配合,主旋律電影完成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

  2019年中國電影的發展,是電影界從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主創與觀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電影管理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也是中國電影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依托於綜合國力完成的一次變革,它預示著中國特色電影發展的未來。

  敬畏市場貼近觀眾的創新表達是前提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是當前中國電影發展的最關鍵的課題。主流電影承擔著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任務。在文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日,主流電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這就要求主旋律電影創作在堅持主流價值觀為核心的前提下,還要尊重觀眾、敬畏市場,才能在贏得觀眾和市場的過程中,完成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使命。

  2019年,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重大時間節點,一系列優秀主流電影作品向符合主流觀眾欣賞習慣的敘事手段和美學形態靠攏、向主流市場樂於接受的類型化、商業化、工業化靠攏。如電影《中國機長》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但卻不局限於轟動一時的真實事件和臉譜化的一味歌頌,而是著力把“偉大”融入“平凡”中。影片通過機長臨危不亂力挽狂瀾、機組成員協作配合創造“奇跡”的過程,將機組人員恪盡職守的平民英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重新喚起了歷史真實中舉國上下親歷事件的難忘記憶,達成了藝術再現與生活真實的“互文”關系。電影《攀登者》濃縮兩段史實背景、兩代人的登山夢,以兩段愛情為引子,最終將1960年中國登山隊從北坡攀登珠峰的艱難、1975年再次登頂和科考的悲壯,和當前努力實現民族復興、弘揚民族自信的豪情縫合了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電影在講述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現代軍事題材方面,有《戰狼》系列、《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作品﹔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方面,有《建軍大業》《百團大戰》等﹔在紅色題材方面,有《智取威虎山》等。正是這些創新表達的藝術探索,才促成了主流大片創作不斷攀登藝術創作高峰的成績。

  交互式全媒體傳播調動觀影熱情

  當前,國產電影產量大、類型豐富、進口電影市場也日益繁榮,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先進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消費者的視聽和娛樂消費選擇范圍將更為寬廣、選擇權更為主動。因此,主流影片要在注重提升藝術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市場營銷,讓更多的主流作品送達觀眾。

  電影《流浪地球》在營銷手段上貼合了“中國科幻片的裡程碑之作”的標簽,從民族自信、親情、中國原創等幾大方面調動了觀眾觀影熱情,通過與科技部門、交通部門、航天部門等的互動,大范圍拓展市場,通過“UGC+PGC”的方式,在社交媒體上長時間“刷屏”甚至“霸屏”,以交互介質傳播實現了營銷的乘數效應。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中國代表性導演擔綱,講述七個不同敘事角度的故事,七種風格的電影美學形態。但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從微小敘事切入,構成了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集錦式、全景式展現。主創團隊黃建新、傅若清等成員多次介紹,影片在創作過程中十分重視營銷的作用,不斷請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普通觀眾前來“試片”,並做了多個版本的預告片投放。其中,“香港回歸”的預告片一經投放,40分鐘內就轉播了1180萬次,創下了預告片的轉播紀錄。

  上述諸多營銷嘗試,不但打破了觀眾對“命題作文”的固有觀念,而且使主旋律電影變得鮮活,更能與普通觀眾的情感產生強烈共鳴。觀眾在對人物的共情與代入中獲得了精神層面的升華。反觀另一些主旋律影片,創作者由於不懂得探索藝術的求新求變,營銷者不尊重市場規律,以陳舊冗雜的藝術手段“應付”觀眾導致推薦觀影片單變成了觀眾的“購票黑名單”,這些教訓也值得總結。

  為主流影片市場化開辟綠色通道

  一部電影作品,如果不能有效傳播,那麼無論它蘊含多麼厚重深邃的家國情懷,都無法實現其所承載的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電影是一門產業,其生產必須考慮投入產出。如果不能吸引更多觀眾的認可,勢必被市場淘汰。

  當前,主流電影的放映面臨兩大挑戰。一是長時間以來主流電影流於故事說教化的困境,觀眾和市場對其敬而遠之,無法取得較好的放映空間。二是電影市場化改革至今,國產電影產品極大豐富、進口電影市場繁榮多元、新的視聽和娛樂消費方式層出不窮,消費者的選擇范圍更為寬廣、選擇權更為主動。

  挑戰有之,機遇也並存。目前,主流影片放映也獲得更多機遇。一是自2018年以來組建的“人民院線”,為主流影片的市場化開通了一條“綠色通道”。以《我和我的祖國》《紅星照耀中國》《中國機長》《古田軍號》《攀登者》《烈火英雄》《決勝時刻》等為代表的優秀主流影片,均在人民院線支持之列。二是更多主流觀眾開始接納適合他們口味的主流影片。根據貓眼數據的觀眾畫像來看,《流浪地球》20-29歲觀眾佔比為53.1%,二線城市佔比為41.4%﹔《我和我的祖國》20-29歲觀眾佔比為59.8%,二線城市佔比為41.2%﹔《中國機長》20-29歲觀眾佔比為58%,二線城市佔比為42%﹔……可以說,主流影片與廣大“愛國青年”人群是適配的。三是更多優秀主流影片在探索國際市場方面取得了成效。前述多部主流影片在日本、北美、歐洲等世界各地上映,均不同程度地開拓了國際市場。

  時至今日,主流影片已不必拘泥於概念化和公式化,不必局限於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大制作影片,更不必局限於是國有還是民營公司主導制作,而可以成為一個大幅拓展外延的概念。有學者將近年來的優秀主旋律電影定義為“新主流大片”。新主流大片就是主流電影,它們是那些反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作品﹔是那些承載中國發展進程中主流思想觀念、反映主流社會生態的作品﹔是那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作品。

  當前我國電影業發展正處在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從2019年中國電影的發展態勢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優秀主流影片出現,更能進一步引發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且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達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作者:侯光明,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