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明風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2019年12月29日10:44 |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原標題:《大明風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近日,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該劇圍繞明朝永樂至天順年間展開敘事,以朱氏一族為敘事主體,生動、立體地展現了朝堂上的君臣激辯,草原上的戎馬倥傯,徐徐展開了一副波瀾壯闊的明朝歷史畫卷。

  厚重歷史承載家國命運正本清源傳遞正確唯物史觀

  厚重的歷史背景、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與充滿戲劇性的家國命運,成為了《大明風華》的鮮明特色。在劇情的推進過程中,故事的發展抽絲剝繭、條理分明。面對靖難遺孤的處置問題,朝堂之上漢王對太子步步緊逼,反對太子主張的仁政,要求大肆搜捕,兩人在朱棣面前幾度發生爭辯,太子更被逼得啞口無言,這一段戲將兩人間的較量與變革的必然性描寫得鞭辟入裡。而在朝堂之外,孫若微與朱瞻基也因靖難遺孤事件相遇、相知,朝堂內外巧妙相連,整體劇情一以貫之。此外,《大明風華》全景式地將朝堂上的交鋒與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緊密連接在了一起,並通過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果決堅韌的孫若微、機智果敢的朱瞻基、桀驁霸氣的朱棣、心存仁念的朱高熾等形象,將歷史中的人物進行了藝術層面的表達,使之更加生動與鮮活。

  歷史劇的創作不僅要刻畫典型的人物形象,更應該傳遞正確的唯物史觀和積極的文化精神,因此要從歷史認識上正本清源,詳盡地對歷史進行解讀。《大明風華》在編、導、演、服、化、道等各個層面都對歷史進行了考究。其中,服裝團隊深入研究明朝服飾,為每一個角色量身定制了不同環境下匹配的服飾,主要角色服裝多達1300余套。以孫若微大婚時所著服飾為例,其大婚冠為“三龍二鳳鑲珠翠冠”,該冠根據定陵出土的四冠之一制作,冠兩側各有一金龍取水,下垂繩結,鑲烤藍菱角狀珠寶,冠正中有一條金龍,口銜珍珠,兩側裝飾烤藍雲頭及珠翠花。禮服為“平繡百鳥朝鳳大紅霞帔婚禮服”,胸前為團形龍鳳呈祥,以示其穩重,背后鳳鳥呈飛行姿態,給這件衣服增加了很大的動感,在絕大程度上重現了明朝服飾,力求對歷史進行最大程度的還原。美術團隊搭建了近30000平方米的內景棚,每一個宮殿都有將近四五十頁的制作圖紙,細致地營造了明朝的盛景。這些細節撐起了整部劇的歷史底蘊,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典雅之美融於劇集之中,向國內外觀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中國審美、中國文化、中國氣象。

  克制敘事保留文學、美學韻律幽默劇情讓歷史更具活力

  在劇本創作上,《大明風華》以美學的、文學的方式來敘述故事,在保留歷史真實感的同時,也保留了影視劇的可觀賞性。太子的那句“我都累成這樣了”以及對父親的埋怨“為什麼就不信我”,更是將朱家父子間的歡樂與矛盾充分展現,向觀眾呈現了一種十分現實的父子關系。真實的歷史並非田園牧歌與桃源秘境,因此在劇情的處理上,既有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孫若微之父被害等嚴肅敘事,也有朱家一家人親情大於一切的“歡樂日常”,在輕鬆的敘事中讓故事更深刻也更有觀賞性。

  古代封建制度造就了“家天下”的歷史特殊性。《大明風華》在講述宏大的歷史事件時,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文化觀念,借由朱氏一家人的趣味互動、最接地氣的對白和形象設定,將嚴肅的歷史故事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現代化語言。劇中諸如“誰家沒有沒出息的孩子”“我都累成這樣了”等原創的幽默對話,十分貼切劇情,不會給人突兀之感,反而讓嚴肅的歷史變得更加生動,拉近了觀眾與歷史的距離。

  《大明風華》用群像化的敘事手法,以真實歷史為藍本,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明盛景。而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導向與社會願景,將在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中傳遞出來,喚起觀眾對英雄的敬畏之心,點燃大眾的熱血家國情懷。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牛夢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