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70年郵票看中國》:以小視角切入大主題

金鑫
2019年12月30日13:2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70年郵票看中國》:以小視角切入大主題

在中宣部公布的90種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有圖書選題77種,其中一種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推出的圖文書《70年郵票看中國》。《70年郵票看中國》於今年9月中旬上市,一個月后,首印3000冊即銷售一空。

《70年郵票看中國》將大主題置於郵票的小小方寸之中,以70年來新中國郵票上的豐富信息,折射出大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的蓬勃發展。“選擇小視角切入,是我們能夠駕馭的主題出版。”該書責任編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總編輯張樹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

結合優勢另辟蹊徑

在張樹看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僅有40多人,宏大的時政性主題一定做不過人民出版社、中央部級出版社,這時就要從出版社自身的選題方向出發,從出版社多年積累的作者資源出發,尋找合適的視角切入。

在反復思量時,10年前由中央電視台高級編導、中華集郵聯合會原副會長李近朱撰寫的《郵說中國》一書引起了張樹的注意。他想,聚焦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主題,郵票這個小小視角,或許不能夠完整、全面重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編年史,也不能系統和縝密地傳遞出中華悠久歷史的全部輝煌,但被譽為“國家名片”的郵票,卻能真實勾勒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不斷走向強大的足跡。

而與李近朱的多年合作也給了張樹極大的信心。除《郵說中國》外,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還出版過李近朱參與執導的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和《再說長江》的解說詞。“李近朱的文字功底非常好,而且他基本上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對國家發展的腳步也有深刻的體會。”張樹說。

方向對了,接下來的工作開展極為順利。李近朱欣然接受了邀約,很快便報上了《共和國“名片”——70年郵票看中國》這個題目。后來,在報送中宣部主題出版物選題時,專家建議去掉“共和國‘名片’”幾個字,以“70年郵票看中國”為題,也得到了作者的認可。“70年郵票看中國”,書名直接點明主題,全書也按這樣的思路構筑而成。

打造濃郁“郵味”框架

《70年郵票看中國》全書框架新穎獨特。圖書沒有序言,而是以作者李近朱撰寫的《打開我的集郵冊》作為前言,以極為個性化的作者的一個集郵故事開頭,敘說了一個集郵者在國慶時翻看郵冊、重溫歷史的真摯情懷。

全書共分7個章節,從1949年至2019年以每10年為一個章節,設計成7本集郵冊,在每一本集郵冊中,又以富有郵冊特征的“頁面”為載體,以年細分。第一本集郵冊“純情歲月”,第二本集郵冊“坎坷時刻”,第三本集郵冊“轉折年代”,第四本集郵冊“躬耕季節”,第五本集郵冊“春日辰光”,第六本集郵冊“希望朝旭”,第七本集郵冊“新的征程”。7本集郵冊集納70個年頭,展陳出郵票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成長和發展路程。

這一體例框架設計可謂作者的得意之筆。李近朱曾撰文表示,70年間中國郵票所傳遞的信息和揭示的知識浩如煙海,在體例上,本可先立幾大專題,如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風光等,再以時序將郵票排列納入。但如此常規編排,難以體現一個時期郵票的特點。他舉例道,20世紀60年代前期,文化藝術郵票“梅蘭芳的舞台藝術”等,以及特種郵票的“五朵金花”——金魚、菊花、蝴蝶、黃山、牡丹郵票等,在文化藝術、生態風光等領域比較突出,若以體例框之,難以彰顯這一時期郵票的特征。為此,他設計了富有集郵特色的框架。李近朱在文中寫道:“將新中國70年郵票分別放置在7本集郵冊中,突出70年新中國郵票發行的足跡,一個個‘10年’觀覽下去,可窺70年郵票在選題、設計、印制上的不同特征。”

多次調整打磨精品

盡管有了10年前出版的《郵說中國》,但《70年郵票看中國》的完成也是經過反復打磨的。其間,出版社毫不留情地兩次退回書稿,結構布局也經過多次調整,校對了5稿。

張樹說,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從不為了主題出版而做主題出版,除了內容之外,市場的檢驗、讀者的認可,也是衡量出書的標准。

打磨精品也體現在細節上。以封面設計為例,也是數易其稿,最終確定的方案包含郵票、紅色、“70年”、五角星4種元素。首先,封面上有個鏤空的、該書縮小版的郵票設計,正是這本書的主題﹔主背景的紅色和“70年”、五角星,則是喜慶的日子裡固定元素的體現﹔而內封精心挑選了一張中國夢主題的郵票小型張,寓意著人們生活更美好。“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得很仔細。”張樹如是說。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