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七成大學生正在克服手機依賴 如何跟手機搶時間

2020年01月06日06:4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七成大學生正在克服手機依賴

  “我總是會不自覺地打開手機,看看微信和QQ有沒有紅點顯示。”對蘇州大學的大二學生張麥來說,手機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看到手機上有新消息提示,張麥會迫不及待地打開頁面,看看有誰找她,或者又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如果手機長時間處於息屏狀態,她心裡或多或少會感到失落:“超過3小時沒人給我發消息,我就會覺得不自在。”

  手機在時間的爭奪戰中從不示弱。不管人們提出工作、學習還是娛樂需求,這個小方塊照單全收。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各地的2077名大學生發起關於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僅14.05%的受訪者每天使用手機時長在3小時及以下,27.88%的受訪者日均使用手機3到5小時,33.32%日均使用5到8小時,還有24.75%使用時間在8小時以上。

  手機使用時間多不等於過度沉迷

  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劉語最近正在准備英語考試,手機是她學習必備的工具之一。“我在手機上查資料,也尋找和考試相關的信息。”劉語還下載了一些專門用於英語學習的軟件,手機屏幕上滿滿的“干貨”應接不暇。她每天除了看書,也在手機上看學習視頻、人機互動背單詞、看網友分享學習方法的帖子。

  新潮而多樣的學習功能,讓劉語不自覺地增加了手機的使用時間。她發現,現在很多手機軟件已經實現精准傳播。有時候她本打算放鬆一下,但手機會自動給她推薦英語學習的內容,或提醒她到了某項線上學習的時間了。

  不過,在信陽師范學院的熊婷看來,手機帶來學習和生活便利的同時,也佔據了她的很多閑暇時間。

  每周總有那麼幾個深夜,熊婷都會在床上抱著手機“失眠”。雖然她提醒自己“就看二十分鐘”,可隨著她的手指在屏幕上飛舞,從知乎、微博到抖音,手機界面不斷切換,時間“唰”地一下就到了凌晨。

  每當這時,熊婷都會暗暗告訴自己:“明晚不再刷手機了。”但到了第二天,迎接她的卻是一個相同的“循環”。熊婷在白天更是離不開手機:拍照、背單詞、聽音樂、外賣訂餐、掃碼支付……手機幾乎佔據著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熊婷表示,手機現在對她來說已經必不可少。“我還是可以支配手機使用時間的,盡管有時候確實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況。”

  福建一所高校的大二學生陳思婷覺得自己在手機上耗費的時間太多了。她是學校社團成員,因為工作比較多,她的手機常常從早上睜眼響到晚上睡覺。

  工作比較多的時候,陳思婷甚至不敢設置手機靜音:“這樣的生活環境讓我沒法放鬆,單QQ這個軟件,各種群消息通知就迫使我不得不看手機。”

  某個中午,陳思婷把手機調成了靜音狀態,想好好睡個午覺。但醒來時她發現,她錯過了一通工作電話,因為她沒有及時接聽,任務不得不拖延。“那時候感覺非常愧疚。”這件事情過后,陳思婷更不敢輕易關閉手機了,必須保持24小時“在線”狀態她才“安心”。

  不過,手機使用時間長不代表過度沉迷。煙台非木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詢師趙秀萍表示,現代人在智能手機上花費大量時間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智能手機集成了大量功能,從前的寫信、聊天、開會等事項被手機通訊功能代替,看書、看報、讀雜志等需求被資訊類軟件取代,電腦搜索的信息查找功能也可以在手機上實現,買票、購物、點餐等消費活動手機也能處理,還有聽廣播、看電視、上課、存取款、轉賬、設鬧鐘、看天氣等等,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

  “這些日常安排在線下做,也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如果把用於這些行為的時間疊加到一起,會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現在智能手機集萬千功能於一身,人們通過手機去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就是一種必然。”趙秀萍說。

  預防過度沉迷和依賴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62.69%被調查者認為自己過度依賴手機。被調查者中,80.75%的人認為,長時間使用手機是浪費時間,最好可以適度使用。

  手機依賴或多或少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據中青校媒調查,受訪者中,55.51%認為手機的使用浪費了自己的時間,50.51%認為手機干擾了正常學習和工作,47.42%認為長時間使用手機會沉迷其中、不願思考,還有61.87%認為長時間使用手機致使自己視力下降、頸椎酸痛等。

  江蘇一所高校的大二學生雷晶晶有很多手機學習軟件,她為自己制定了長期的學習目標。平時,她會用手機聽英語,用手機下載網課學習,“這些軟件可以給我一種期待感和滿足感”。但讓她糾結的是,看著看著網課,她就不自覺地打開了微博、微信。

  “明明用的是學習軟件,但是動不動就想切到別的界面去。”手機學習的“副作用”可能導致學習效率低,讓雷晶晶不斷反思,試著放下手機,去圖書館找紙質資料。她告誡自己,一定要專心致志地按計劃學習。可是手機擺在面前,計劃就難以長期堅持。“都學這麼久了,適當放鬆一下沒關系”的念頭,讓她忍不住重新拿起手機,陷入虛擬世界之中。隨后,學習進度被拖慢,她擔心自己完不成目標,拿起手機就開心,放下手機就焦慮。

  在山西讀書的張佳鑫打開手機使用時長統計軟件,屏幕上赫然顯示出“7小時”。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讓頸椎問題早早找上門來。他因為頸椎疼痛到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頸椎變形、壓迫血管,他最近不敢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了。

  “大學以前我偶爾也會脖子疼。但上大學以后,用手機學習、社交、休閑的時間長,頸椎問題已經發展到不只是脖子疼了,有時候還會突然頭暈。”這讓張佳鑫不得不開始接受治療,每天上午都要花一個小時在針灸上。

  讓張佳鑫“不爽”的,還有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帶來的眼睛酸痛。手機屏幕發出的光亮對這個近視1000度的大學生尤其不友好。有時候需要通過手機處理的問題還沒做完,他的眼睛就酸得直流眼淚。

  不管是被手機上的社交擠佔了太多時間的陳思婷、怕手機軟件學習適得其反的雷晶晶,還是想趕緊擺脫“低頭族綜合征”的張佳鑫,都希望自己和手機的關系能有所改變。

  趙秀萍表示,如果使用手機不是去完成工作、生活、學習、社交等計劃好的任務,而是漫無目的地消磨時間,或者一放下手機就感覺無所適從或者心神不寧,甚至因為使用手機過度而影響睡眠或者影響正常工作與學習,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有“手機依賴”。

  “從心理學角度看,手機依賴是一種強迫心理,明明知道不應該在手機上耗費太多時間,但總是剛放下手機就又忍不住拿起來。這個問題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是精神空虛,第二是意志力薄弱,第三是社交焦慮。針對不同的類型,可以從不同方面入手來解決。”

  如何跟手機搶時間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70.44%的被調查者曾經嘗試改變手機依賴。

  趙秀萍建議精神空虛型手機依賴人群,可以把日程安排得更滿,比如把工作和學習安排得多一些,用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如果是社交焦慮引起的手機依賴,不妨積極拓展現實中的社交圈,通過切實幫助他人提升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影響力。

  面對意志力薄弱型的手機依賴,趙秀萍建議大學生從提升意志力開始做起,比如睡前半小時放下手機,三餐時間不碰手機,把購物、游戲、瀏覽朋友圈等的時間固定在一天的某個時間段,等等。

  就讀於上海一家高校的劉雨明選擇了手機使用時長管理軟件。金融專業的他不僅要准備國際注冊會計師考試,還有四六級和快要到來的期末考試。學業壓力繁重的情況下,他必須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時間,才能保証學習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開啟健康使用手機的功能,可以硬性壓縮我使用手機的時間,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在嚴格管控手機使用時長的情況下,劉雨明明顯感到自己的時間“好像變多了”。一天依然隻有24小時,但他卻有了更多時間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外界干擾大大降低。

  不過,劉雨明還是表示:“它也只是一個輔助,雖然有時候我可以不玩手機,但我使用平板電腦時也不一定就很專注。”盡管在劉雨明眼中,手機使用時長管理功能並不能做到“絕對管理”,但他還是會堅持使用,至少有軟件幫他限制手機使用時長,他確實從手機那裡“搶”來了很多時間。

  來自浙江的張元在發現自己嚴重手機依賴后,採用了趙秀萍所說的方法,決定用把自己和手機“隔離”的方式,控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起初張元在圖書館復習都會隨身攜帶手機。但她發現,手機不拿出來還好,一拿出來就“根本停不下來”。“看到訂閱的公眾號發送的消息就想點進去看,緊接著就會刷到朋友圈,再切換到微博。”刷手機的功夫,一上午就過去了。

  張元意識到手機干擾了自己正常的學習,就把手機放回了宿舍,如果需要和外界聯系,她就用隻有接打電話功能的手表型手機。在不需要手機來學習的時候,“遠離手機,越遠越好,學習效率能成倍提升”。

  在趙秀萍看來,提前做好安排規劃,並堅定執行規劃,對於合理使用手機有一定的幫助。

  她建議大學生可以把需要大塊使用手機的時間做好計劃,比如什麼時間段學習、什麼時間段游戲、什麼時間段購物、什麼時間段看新聞、什麼時間段瀏覽朋友圈,固定時間段看留言、回復郵件,等等。制訂好計劃后,把計劃內的時間交給手機,用的時候也無需糾結。在計劃使用手機之外的時間,除了極特殊的情況,堅決不碰手機。“凡事想要高效,必須先有規劃。”趙秀萍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張麥、熊婷、劉語、張佳鑫為化名 福建師范大學 馬玉萱 三明學院 余秀文 實習生 劉開陽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畢若旭)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