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一場"沉浸式體驗新聞"的融合創新實驗

張坤
2020年01月10日06:4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場“沉浸式體驗新聞”的融合創新實驗

  體驗,體驗,再體驗﹔

  沉浸,沉浸,再沉浸。

  2019年的最后一天,中青報“沉浸式體驗新聞”的融合創新實驗,依然在快樂地進行當中。

  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以高質量的融媒精品為導向。中青報社視覺中心、文化中心、中青在線、社調中心等部門的小伙伴們,精誠攜手,沉浸在“沉浸式體驗新聞”融媒精品創作的快樂中。

  日前,做完一款《86.6%受訪者直言,電商領域存在塑料袋浪費》的“沉浸式體驗新聞”,一位社調中心的小伙伴感慨地說:“‘沉浸式體驗新聞’實在太好玩了。”

  “限塑令”做了特別報道版,有調查、評論和民調,“沉浸式”是第一次嘗試。創作團隊從中選了民調做轉化。拍視頻用時較長,剪了適合各端口的多個版本。一些更深入互動的想法等待下一個選題實現啦。

  從幾個月前中青報推出第一款“沉浸式體驗新聞”《紅軍橋日記》,到每一到兩周推出一款,“沉浸式體驗新聞”的創作漸入佳境,越來越多中青報的小伙伴加入進來。

  大家對“沉浸式體驗新聞”的全媒體分發傳播意識也越來越強。一位參與《貧困村來了95后村醫》制作的小伙伴在報社的工作群裡召喚大家:“沉浸式體驗新聞”新產品上線-把青春獻給貧困村的95后村醫,記者@劉昶榮的作品結合了VR視頻的新技術,@陳明老師技術支持,@程璨 @視覺中心-張玉佳 視覺設計,由中青文化融媒工作室出品,請大家多多支持,轉發!

  記得幾個月前,幾位小伙伴一起探討中青報“沉浸式體驗新聞”如何創作,是以回答三個問題倒逼創新實驗的:

  一、中青報如何打開“小廚”,邀請年輕人了解、體驗創作融媒新聞的樂趣,體驗漸漸消除不確定性,接近新聞事實、真相的酸甜苦辣的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有為年輕人創造的價值。

  二、怎樣把創意、新技術和新聞文化一體化融合,讓年輕人多“泡”在其中,並在形象思維(音樂動漫VR、游戲答題被圈層、文化IP等)的故事、細節中,獲得“不亦樂乎”的愉悅體驗?

  三、這是可以就“地(中國青年報融媒小廚)”取材、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交互的“周套餐”,是有利於在移動端分享、大小屏互動的可操作性融媒制播樣態和機制。

  總之,我們希望借助這樣的融媒創新嘗試,改變傳統新聞文化表達、呈現、評述方式,創造新的移動閱讀生活狀態。

  是的,我們可以想象未來的“中青報人”什麼樣?可以想象一下5G時代的到來,如何改變傳統新聞交互創造、共享、體驗的新方式。

  “融媒小廚”的升維工作,不僅是告訴用戶某個新聞或對新聞的感受,而是告訴用戶融媒新聞是如何創制的,“(你)我”是如何參與交互過程的。

  中青報特色的“融媒小廚”這次“沉浸式體驗新聞”新樣態嘗試,有三個不可替代性:

  一是讓中青報“融媒小廚”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項目、每一個人,都可以主動、積極、充滿創造性地參與進來。每一個融媒精品過程都是不可替代和復制的。

  二是讓中青報“融媒小廚”值得信任的新聞、文化,透明到“(你)我”能走進去,並貢獻、分享一份有價值的創造!中青報的開放包容,特別是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獨特渠道,是不可替代和復制的!

  三是讓中青報“融媒小廚”每周以獨特的青年視角、有趣的話題引導,將“沉浸式體驗新聞”與“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精品再造轉化結合起來,充滿期待地一期期創作下去!

  中青報因為大家獨特的創意設計和以“人”為本的全新故事表達的溫暖和關懷,始終是不可替代和復制的!

  這是舉起一把有思想的“視覺錘”的宣言。

  也是舉起一把有品牌的“產業錘”的基礎。

  中青報的“沉浸式體驗新聞”嘗試,才剛剛拉開序幕,可能還非常簡陋、粗糙、無序,但創新創造的種子一旦播下去,必在不遠的將來開花結果。

  2020年,小伙伴們一起加油,努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