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讀者來信》黨報暖民心 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
2019年12月30日的《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刊發了一組讀者來稿《我給黨報寫信后……》,盤點2019年讀者遇到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給《讀者來信》版組打電話或寫信后的辦理、反饋情況。從《記者跟我們一起去討薪 我們領到拖欠的打工錢了》《多部門共同努力 回遷戶房產証拿到手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動 假配方粉停產下架了》《保護漳河水庫生態環境 我被聘為生態環保大使了》等讀者來信中,我們既看到了黨報及其記者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為民之情、愛民之心,又見証了黨報在架起黨和人民新聞連心橋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的《讀者來信》版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為基層群眾打開一扇反映問題、表達訴求的窗口。他們每天都會收到成百上千的來信,隻要讀者有來信、有需求,記者就出發,就直達現場或與相關部門協調,許多多年未解決的問題、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都得到了較好解決。他們心系基層、情系百姓的民生情懷十分難得。
人民群眾給黨報來信,就說明相信黨報。近年來,筆者曾有多封信件在《讀者來信》刊發,所反映的問題得到了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並得到及時解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讀者來信》本質上就是黨報在盡心盡力盡責做好群眾工作。有時記者們深入基層採訪調查,努力把群眾訴求解決好,把群眾利益維護好﹔有時還需要充當“調解員”,把群眾工作做得更深些,把群眾情緒疏導好。
然而,時下仍有些地方、有些干部,不是把心思用在如何解決媒體所披露的問題上,而是認為黨報等新聞媒體刊登的讀者來信或記者的調查報道是“負面新聞”,有損地方形象,有的千方百計找關系去新聞單位“滅火”,有的還帶人沖到新聞單位無理取鬧,有的甚至採取非法手段威脅或扣留記者……凡此種種,既暴露出了這些干部在“用事實說話”的輿論監督面前非理性的一面,也讓人們看到了他們既無法治觀念,又自私和狹隘的一面。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是最經常、公開、廣泛的一種監督方式。”對於危及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穩定的企業污染環境、安全生產事故、食品藥品質量隱患等事實,黨報等新聞媒體予以調查報道,有利於引起地方黨政領導及企業的高度重視,有利於問題的盡快解決,對地方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幸福生活功莫大焉。否則,問題越聚越多,難題越積越深,就會加劇事態的進一步蔓延和惡化,一些企業的不安全生產、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有可能在“沉默”中爆發,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社會影響,許多案例已証明了這一點。
一張黨報,上連黨心,下接民心。《讀者來信》就是黨報記者出發的號角,群眾也期盼黨報記者永遠在路上。反映人民呼聲、調查現實問題、回應群眾關切,就是《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的職責使命。對黨報輿論監督有不正確看法的干部,應該認真反思,好好“改一改”,對新聞媒體的“揭短”不僅不該排斥、反感,而且要鼓勵、誠懇接受,絕不護短,切實加以改進。這既展示了一種胸懷、一種格局,更體現了對當地人民群眾的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如此方能為黨報營造良好的輿論監督生態環境,才能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