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化呈現青年奮斗精神 藝術表達澎湃愛國情懷

圖片自上至下依次為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劇照。
核心閱讀
“燃”作為流行文化的一種審美特質,既具有流行文化共通屬性,也蘊含更加豐富的社會文化特征和時代心理特點
當代青少年對夢想的堅持、對人生價值的追求,通過“超燃”的文藝作品得到表達和凸顯,這是“燃”文化在廣大青年中得以傳播的基本原因
以基於宏大敘事的陽剛、壯美和崇高為美學風格,以愛國主義情懷為鮮明特征,以“燃”為視聽、情感體驗標准,以個體為國家民族利益乃至人類命運付出和獻身作為思想升華和情感沸騰的驅動力
2020年伊始,網絡跨年晚會“二零一九最美的夜”意外走紅。數據顯示,跨年當晚共有超過8000萬人次觀看晚會直播,至今回放量近8000萬次,彈幕總數超過260萬條。“學習強國”平台上,關於這台晚會的討論也很熱烈。諸多彈幕和留言中,“燃”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具有震撼效果的舞美設計和歌舞表演,與經典動畫、漫畫、游戲及影視元素相結合,帶來極致視聽情感體驗,創造“燃爆”的觀賞效果,為近年來興起並備受關注的“燃”文化現象提供了一個最新案例。
“燃”是青年網絡流行文化用語,多見於動畫、漫畫、游戲及影視領域,用於形容一種強烈極致的視聽與情感體驗,並由此傳達出陽光開朗、樂觀自信、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燃”並不局限於網絡文化和流行文化,但后者是其主要生存土壤。“燃”的文藝作品不以消極態度排遣人生煩惱,而是強調以正面、勇敢、奮發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因而成為流行文化中一股重要的積極力量。
審美呈現青年奮斗精神
“燃”作為流行文化的一種審美特質,既具有流行文化共通屬性,也蘊含更加豐富的社會文化特征和時代心理特點。分析中國當下文藝作品會發現,具有“燃”這種審美特質的文藝作品往往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追求更極致的審美愉悅和情感體驗。不論對網絡小說,還是對音樂、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受眾都期待更震撼的視聽效果、更充沛的情感力量。越來越發達的互聯網和文化科技,為這種極致審美體驗提供可能性,也使得青年觀眾的審美需求水漲船高。
二是彰顯奮發有為不服輸的青春個性。比如2019年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引起廣大青少年觀眾強烈共鳴,除了對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呈現、制作精良、效果驚艷外,主要在於影片“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命運不公,我便和他斗到底”的主體意識和奮發精神,與新一代青年人張揚個性、不甘人后的精神追求同頻共振。
三是突出個體青春成長與時代文化記憶之間的共情效應。青春成長一直是大眾流行文化重要主題之一。電影《老師·好》《夏洛特煩惱》等影片走紅背后是青春與時代相互交織的動人情懷,《黑貓警長》《西游記》中的經典影視音樂響起,立刻喚起人們美好青春回憶。共情效應使受眾動心動情,敞開心扉,為“燃情”和接納正能量提供心理基礎。
近幾年,大眾流行文化中“燃”系文藝作品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年輕觀眾渴望文藝作品具有更快敘事節奏、更炫視聽效果、更強情感體驗。網絡劇《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瓔珞出場便干脆利落“過關斬將”﹔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過50億元的成績創造中國動畫電影最高票房紀錄﹔網絡綜藝《樂隊的夏天》中,新派樂隊以激情與情懷感動觀眾……當代青少年對夢想的堅持、對人生價值的追求,通過“超燃”的文藝作品得到表達和凸顯,這是“燃”文化在廣大青年中得以傳播的基本原因。
體現個人與時代的同頻共振
“燃”文藝作品產生的深層社會文化背景,是愛國主義情懷在當代青少年群體中蓬勃張揚。數據顯示,各大視頻網站上,2019年國慶大閱兵上大放異彩的《鋼鐵洪流進行曲》、電視劇《亮劍》、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以及大量國風音樂等作品,都擁有眾多青少年粉絲,顯示出青少年群體對愛國主義文藝作品和中華文化相關內容的強烈偏好。
追溯近期“燃”文化現象,2015年是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愛國主義影片《戰狼》以5.45億票房成為年度電影“黑馬”。同年,動畫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走紅,這部動漫以擬人手法回顧新中國成立前后重大歷史事件,使“此生無悔入華夏”成為青年文化流行語。這兩部作品的成功,讓人看到一股以愛國主義為基調的青年文化潮流正在匯聚。
兩年后,《戰狼Ⅱ》以超過56億的票房創造中國電影至今最高紀錄,“超燃”觀影體驗把這股潮流推向新的高點。《戰狼Ⅱ》上映前后至今,軍事動作題材《湄公河行動》《空天獵》《紅海行動》、科幻題材《流浪地球》、災難題材《烈火英雄》《中國機長》、體育題材《攀登者》以及國慶獻禮大片《我和我的祖國》等,都以基於宏大敘事的陽剛、壯美和崇高為美學風格,以愛國主義情懷為鮮明特征,以“燃”為視聽、情感體驗標准,以個體為國家民族利益乃至人類命運付出和獻身作為思想升華和情感沸騰的驅動力。由此看到,“燃”並非局限於網絡文化和青少年亞文化,它是近幾年我國流行文化的一個重要潮流,呈現鮮明時代特征。
這種具有鮮明愛國主義特征的“燃”文化現象背后,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對國家民族的正面認知。一項調查顯示,今天中國所有消費者中最喜愛國產品牌的是90后和00后。新一代青少年成長於中國全方位融入世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運蒸蒸日上的改革開放新時期,他們切身感知國家民族崛起的自信和自豪。這種正面認知和情感認同正是“燃”系文藝作品背后強大的現實文化根基。
“燃”將個體價值與群體價值、個人訴求與家國情懷進行內在整合,實現化合與升華。在《流浪地球》《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作品中,英雄形象擺脫臉譜化和概念化呈現,實現越來越真實、立體和豐富的塑造。作為敘事歸宿和思想升華的愛國情懷,在扎實的故事與個性的人物支撐下,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升騰出磅礡精神力量以及更加強烈的“燃”的觀賞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燃”文藝作品體現個人與時代的同頻共振,它所點燃的,正是億萬普通人與國家、民族、時代的共同夢想。(作者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