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5萬余字新聞報道 記者為63位烈屬找到"親人"
“尊敬的《蘭州晚報》記者:你們好!首先我代表已故的外婆和父母及家人感謝你們,因為貴報的發布,才讓我們找到了外公的真實下落,對此,我表示真誠的感謝!”在《蘭州晚報》發起的為26名烈士尋親活動中,烈士白培財的外孫溫仲鋒在給《蘭州晚報》的感謝信中寫道,“感謝你們的小亞記者!外婆已故20多年了,但願她在天有靈,在九泉之下會開心含笑的……”
這份感謝信中的“小亞記者”正是《蘭州晚報》記者牛小亞。2006年,當過兵的牛小亞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因為家裡兩代軍人,他對軍人以及烈士飽含著一份特殊的情感。2015年,牛小亞加入到了一個幫烈士回家的QQ公益群,從此他正式踏上了這條特殊的尋親之路,用累計5萬余字的尋親新聞報道為63位烈士親屬找到了長眠於地下的“親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將至,牛小亞感到非常欣慰,這63位烈士的親屬終於可以在春節時,給他們的親人們敬一杯茶了。
重重闖關
從老兵書信中抽絲剝繭
牛小亞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烈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為了我們國家的富強和民族幸福獻出了生命。安享盛世太平的我們,不能忘記為國捐軀的先烈們。幫烈士尋找后人,是我們活著的人的責任和義務,是回歸初心、是珍惜現在,更是為了開創未來。”
牛小亞說,尋找烈士親人並非一帆風順,很多墓碑資料都是原來的,幾十年過去,很多行政區劃都已變更,核對起來比較麻煩。找一個時年可能捧土為墓、削木為碑的墳堆,其困難可想而知。每一次為烈士尋親,都能遇到烈士原始資料記載誤差、行政區劃變化帶來的困惑、信息閉塞帶來的“瓶頸”等。所幸,每次發起為烈士尋親活動后,得到了有關部門、新聞媒體同行和眾多愛心人士的援助,闖過了重重難關,最終為烈士找到了親人。
2016年,牛小亞接到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蓮峰鎮何繼宗的求助電話,希望幫忙尋找當年在部隊病故的父親何楹的墓地。據介紹,何繼宗是他在這條特殊尋親路上遇到的第一個求助者。1963年,何楹參軍到了西藏林芝,此后和家裡一直有書信往來。1967年下半年,何家人收到了部隊寄來的相關材料,稱何楹於1967年病逝。何楹當年入伍時,何繼宗還沒出生。
牛小亞回憶道:“從2016年6月一直到當年12月,我採訪了老兵何楹生前數十位戰友。這些老兵均已是耄耋老人,當年與何楹也有書信往來,但何楹病故后到底安葬在哪裡,隻有兩名老兵給出了大致方位。我從老兵何楹服役期間住院治療時與戰友書信溝通的醫院入手,並找到了他服役所在地的民政部門,抽絲剝繭,最終基本確定了何楹的墓地所在。當我迫不及待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何繼宗時,電話那頭的何繼宗抽噎起來,我也是潸然淚下。”
“這個過程對我的觸動很大,每每有一點線索,我就趕緊與何繼宗溝通,趕緊把信息反饋給他。每一次溝通,何繼宗想盡快找到父親墓地的期望也讓我很是煎熬。”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牛小亞仍然顯得有些激動。
在“幫烈士和病故軍人尋親”系列報道中,像烈士白培財、老兵何楹的例子不勝枚舉,有80年后孫子替紅軍爺爺尋找四川親人的、有為建設南疆鐵路犧牲烈士和修建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烈士尋找親屬的……
電話不離手
怕漏掉任何一個尋親線索
“過去幾年,每一次為烈士尋親活動能夠取得較為圓滿的結果,離不開與其他新聞媒體和同行的聯動。”牛小亞說,正是基於對新聞記者職業的熱愛和對烈士的崇敬,《巴音郭楞日報》記者汪濤、《天水日報》記者余碧波、《定西日報》記者石建強等都付出了很大努力。
201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汪濤在和靜縣郊外發現了6座鑲嵌有紅色五角星的墓碑,其中有些名字已經看不清了,但紅色五角星証明著他們的身份,他便嘗試著幫助這6名烈士尋找親屬。然而,隨著他的尋找,發現這一數字遠遠超出了他的預計。汪濤說:“越找越多,后來這些烈士墓被集中遷到一起。統計發現,有180余座烈士墓都沒有親友祭掃,也許烈士親人幾十年來一直在苦苦尋找烈士的確切安葬地,告知他們這個消息,對烈士的英靈和親人都是莫大的安慰。”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幫烈士和病故軍人尋親”系列報道中,每一篇稿件最后除留有一個固定電話外,還有一個手機號,而這個手機號的主人正是牛小亞。他告訴記者:“每一次為烈士尋親活動,我電話不離手,怕漏掉任何一個尋親線索。大多數時間裡,要從數千名烈士中逐一去查找。快速准確搞清楚烈士詳細的情況,是對革命英烈及其親人最好的告慰。”
“自接受幫烈士尋親任務后,我就有了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而且也讓我感受到這個活動的意義非凡。我想盡快幫他們‘回家’,想盡可能聯系上他們的親人。”余碧波24小時都把電話帶在身邊,生怕漏掉一個尋親電話,“作為烈士家鄉的新聞媒體,我們有責任為烈士找到親人。”
“時間再久,也不應忘記他們,不讓英魂飄零,不讓記憶破碎,新聞媒體人責無旁貸。”石建強說。
“每寫完一篇為烈士尋親的報道,每了解一個尋親故事,每當收到烈士親人和病故軍人對《蘭州晚報》的感謝和祝福,就再一次深刻體會了新聞媒體和媒體人的責任。為烈士尋找家人,過程充滿艱辛和煎熬,因為這注定是一條不尋常的尋親之路,跨越生死,穿越時空,其中的艱辛、感動和滿足,隻有親歷者才能體會。”牛小亞感觸頗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