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雄獻聲《奪冠》首映式 女排隊員成領銜主演
1月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首映,現場星光熠熠,還有81歲高齡的“時代之聲”宋世雄驚喜亮“聲”,全場沸騰。
導演:
用女排精神拍女排故事
在觀眾見面會上,影片導演陳可辛坦言接拍這部戲內心很忐忑,也遇到很多困難,能最終完成並和大家見面,靠的就是四個字:女排精神。他還透露,在場演員都拒絕過他不下三次,但最后都來了,包括中國女排現役國家隊隊員。
在陳可辛看來,自己是拿出了女排精神拍女排故事。講到自己的“女排情結”時他說:“第一次現場看中國女排比賽是在1978年,曼谷亞運會。那是郎平第一次亮相國際大賽,那時候我16歲,我第一次看到了原來排球是這麼打的。這次的任務讓我更深地體驗到了什麼叫‘女排精神’。”陳可辛同時透露,“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就想起郎指導說的,女排精神是什麼?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這是一部帶著使命感的電影。”
主角:
接戲前經過“思想斗爭”
“看完后想不起郎指導長什麼樣了,腦海裡都是鞏俐老師的形象”,“吳剛老師連雙眼皮都會演戲,太感動了!”對幾位演員的表演,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毫不吝惜贊美之詞。但誰能想到對是否參演電影,他們卻都經歷過一番“思想斗爭”。
鞏俐透露:“可辛導演找我來演郎指導時,我心裡覺得可能擔任不了這個重擔。”她說出演這部電影就像“夢想成真的過程”。
黃渤坦言:“我們的隊員全都是真的職業排球運動員,但我們並不是排球專業的人,你要對一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這太難了。”這些也是每位主演都顧慮的問題。為此,主演們可以說拿出了“女排精神”,攻堅克難:拜訪及觀摩女排國家隊訓練、比賽﹔在短時間內消化海量的書籍、錄像﹔練球、扣球手都腫了也堅持拍攝……
女排:
球隊集體成領銜主演
《奪冠》中,中國女子排球隊作為群體,和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以及郎平的女兒白浪一起成為領銜主演。一個群體成主演,這在國內影史上並不多見。這主要緣於有一大批中國女排隊員在影片中“本人出演本人”。
《奪冠》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中國女排時隔12年奪得奧運會冠軍,此外,還原了2016年奧運會關鍵一役“中巴大戰”。這場戲,場上的角色,除三次參加奧運的老將“月神”魏秋月由姚迪飾演外,主攻手朱婷、隊長惠若琪、副攻徐雲麗、“暴扣二傳”丁霞、攻守全面的張常寧、“小蘋果”袁心玥、“神級自由人”林莉、“鐵錘”劉曉彤、“北長城”顏妮、“小宇宙”龔翔宇都是自己演自己,真人上陣。
“雖然知道結果,但從頭到尾還是揪著心,被劇情和比賽牽動心情。”這樣沉浸的觀影體驗,離不開幕后團隊雕琢。陳可辛導演透露,拍攝上世紀80年代女排戲份時搭建了一個實景的漳州訓練基地:“我們把地板一塊塊從福建漳州搬到北京。這些地板上都有當年女排運動員撒下的淚和汗。”參演電影的朱婷、惠若琪等新一代女排隊員曾蓋章,“太像了,簡直一模一樣,完全被震驚”。
現場:
81歲宋世雄獻聲首映式
影片放映之后獲得熱烈掌聲,眾多名人大咖紛紛點贊:《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自曝“開場10分鐘就想哭”﹔馮紹峰一開口就表白:“我對中國女排的感情是特別深的,他們伴隨著我的童年”﹔那英后悔沒帶紙巾,感慨電影喚回了她對女排的熱情,“80年代女排奪冠時我才十幾歲,電影喚起了很多年沒有的那種熱淚盈眶”。
當宋世雄老師的聲音從觀眾席中響起,偌大的放映廳響徹歡呼,掌聲不絕於耳。81歲高齡的宋世雄看片后勾起無數回憶:“我又想起我們中國女排所走過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81年世界杯的場景歷歷在目。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精神,我向創作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謝意,謝謝大家!”
據介紹,《奪冠》將於除夕夜(1月24日)全國上映。
影訊速遞
春節檔臨近 影片紛紛提檔
隨著春節檔的臨近,票房大戰也是一觸即發:原定於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媽》、《奪冠》、動畫電影《熊出沒·狂野大陸》相繼宣布提檔至大年三十上映。
大年初一原本有十部影片上映,《奪冠》《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囧媽》《姜子牙》《急先鋒》《源·彩虹》《大紅包》《金蟬降魔》《熊出沒·狂野大陸》,競爭非常激烈。而目前的電影市場則相對平淡,還是2019年年末的“老片”——《誤殺》《葉問4》和《寵愛》在延續熱度,以至於春節檔前的一周始終缺乏新片熱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幾部春節檔影片提前一天“搶跑”也是意料之中。
不過,在宣布提檔后,影院的工作人員工作壓力驟增。《囧媽》導演徐崢表示,自己的作品第一次進春節檔,提檔是希望滿足一些早放假的熱情觀眾。提檔一事,都已經和影院經理溝通過了,對在大年三十還要值班的影院工作人員致歉,並給出了相應的福利,會聯系影片的地面工作人員到各地影院為影院的工作人員發紅包作為補償。在文中徐崢還承認了提檔確實是為了提升票房:“我們的確是為了提升假期的票房,也是為了影院利益出發。不周之處望諒解。”(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劉江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