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青少年網絡閱讀的"時度效"

蔣亦豐
2020年01月21日13:1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少年網絡閱讀的“時度效”

盡管閱讀的移動化漸成趨勢,但網站閱讀仍是學生閱讀的重要途徑。究其原因,目前初高中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較為嚴格的管理,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必要的通訊外無其他使用手機的機會。學生回到家后,習慣在電腦上同時進行瀏覽網頁、聽音樂、玩游戲等活動,家長出於保護學生視力的考慮,也更傾向於使用大屏幕的電腦用以閱讀。

互聯網的普及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作為人類主要精神文化生活之一的閱讀也發生著深刻改變。青少年是閱讀的主要群體,也是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活躍群體。在紛繁復雜的互聯網面前,青少年的網絡閱讀究竟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存在哪些問題?作為內容的提供者,又該如何加以科學引導?結合近10年的實踐與研究,筆者試從“時度效”3個維度入手,解析青少年網絡閱讀的現狀與對策。

青少年網絡閱讀現狀調查

為加快媒體融合,向學生提供網絡閱讀資源,2012年,《中學生天地》雜志創辦了“銳角網”。讀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自我閱讀、自我表達、自我組織,以期打造青少年版的“豆瓣”。經過多年的讀者調查和后台數據分析,得出青少年網絡閱讀現狀如下:

有閱讀規律,少閱讀時間

盡管閱讀的移動化漸成趨勢,但我們調查發現,網站閱讀仍是學生閱讀的重要途徑。究其原因,目前初高中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較為嚴格的管理,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必要的通訊外無其他使用手機的機會。學生回到家后,習慣在電腦上同時進行瀏覽網頁、聽音樂、玩游戲等活動,家長出於保護學生視力的考慮,也更傾向於使用大屏幕的電腦用以閱讀。

結合近10年的數據可以得出,青少年網絡閱讀的高峰期為如下幾個時段: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寒暑假。尤其是時間較長的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學生網絡閱讀峰值明顯上升。但總體來看,學生的網絡閱讀時間並不多,學生普遍反映,一是學業任務重,閱讀時間相對就少了。二是為了保護視力,不少學生還是習慣於紙質閱讀。

有精品需求,缺精品供給

正因為學生難得有網絡閱讀的時間,所以對上網的機會倍感珍惜,對閱讀內容的精品化存在內在需求。據國內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網絡閱讀的主要目的,“查找資料”“瀏覽信息”排在前兩位。但當前,網絡上為學生提供的優質閱讀平台並不多,一些在學生中較風靡的網絡文學APP,裡頭多是一些“穿越文”“總裁文”“重生文”,立意不高、題材類同、拽文弄字。同時,絕大多數網站和APP出於商業目的,經常會推送各類廣告,缺少甄別能力的青少年容易被誤導而掉進消費陷阱。

有閱讀習慣,少引導對象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學生一旦體驗網絡閱讀的習慣,對平台會產生較為穩定的黏合力。近10年,銳角網的粉絲量和閱讀量常年保持高位穩定,就是一個明顯的佐証。但學生即便有了閱讀的習慣,卻缺少有人對其引導。不少網站和APP幾乎放任學生在上面發表評論,甚至會根據學生的趣味進行所謂的“精准”推送,表面上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卻忽視學生正處於“三觀”形成期,不加甄別的提供內容隻會讓信息繭房裹挾了學生。而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家長對網絡閱讀知之甚少,持反對意見的也不在少數,因此尚不具備引導孩子閱讀的能力。

網絡閱讀的“時度效”策略

“時”的精准把控

根據青少年周一至周五幾乎沒有網絡閱讀時間的特點,銳角網在每周初進行策劃,並於周四開始對網頁進行更新。因為幾乎是“每周一約”的節奏,編輯在不顛覆網站固有風格的前提下,必須給學生提供顯著的新鮮感,首頁上的圖片和文字更新度超過70%。對於學生的閱讀體驗,編輯搜集后台留言,及時給予回復。

到了法定節假日,如國慶節、勞動節、中秋節等,因為假期較長,學生有相對寬裕的閱讀時間,可以策劃一些專題性閱讀活動。如某年中秋節,編輯在放假前一天就在網上發布了活動方案。《中秋節,哪裡賞月最美》圖文並茂地給學生介紹了國內的賞月佳地。“中秋節,一起來寫家書吧”向學生征集文稿,並擇優置頂網站首頁或者刊發到《中學生天地》雜志上。“拍一拍你的中秋節”則讓學生用光影去記錄中秋節的美好瞬間。一個節日,多個活動,已成為銳角網在法定節假日的常態。

在學生時間最為充裕的寒暑假,銳角網則變換為另一種節奏,不僅每日更新內容,而且要策劃大型的閱讀活動。2019年,中國新增了兩項非遺,成為世界上非遺最多的國家之一。為此,銳角網從暑期伊始就開始策劃,先在網站上建圈“我是非遺傳承者”,然后分期發布非遺相關知識,並適時推出“知識競賽”“我為昆區設計廣告詞”等小活動,給積極參與的學生提供精美禮品。最為重磅的是,《中學生天地》主辦了浙江省首屆青少年非遺創新挑戰賽活動,活動的發布、征集都在銳角網上完成,實現了良好的刊網互動。

“度”的合理把握

青少年網絡閱讀的“尺度”在哪裡,這是從網站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一直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家具有教育官方背景的網站,秉承立德樹人的導向,弘揚青春正能量是應有之義,在社會效益和商業利益面前,網站始終選擇的是前者。此時考驗的,是如何在不破“紅線”的前提下,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交流的空間,讓網站既主流又不失活潑。

銳角網之所以定位在打造青少年版的“豆瓣”,一個主要特征是學生可以自主在網上建群落。網站工作人員隻負責對網站的維護和管理,不能“指點”學生該寫什麼,該發什麼,盡最大可能地呵護學生的創作權利和靈感。因為是“群落化”的傳播特征,又是由學生自主建群,志同道合者眾使得網站的讀者黏合度甚高。

但在日常管理中,網站也會引導學生明白:互聯網並非法外之地,不能發表和傳播不正當的言論。這時,網站的角色和定位就很重要,既不能成為刻板嚴肅的“家長”,又不能是嘻嘻哈哈的“玩伴”,必須平衡在兩者之間,讓讀者感覺可親可敬。

比如在建群時,有的學生喜歡用“火星文”等稀奇古怪的文字,這就有悖於主流媒體的導向﹔有些群名大同小異,常常導致新用戶拜錯了門。因此網站也進行了一次供給側改革,要求群主對不合適的群名進行修改。比如有的學生發表了不正當的言論,一般的網站會將言論屏蔽了之。但銳角網增加了一個環節,直接聯系作者,告之為何屏蔽的原因,加以正確引導,實現育人效果。又比如有的學生直接將一些作品復制粘貼,有侵權的潛在風險,網站也是及時地進行干預。

因此,近10年運行下來,網站的粉絲量和閱讀量保持穩定,並且孕育了一批在國家、省、市級獲獎的優秀學生作者,這與網站的“度”的合理把握密不可分。

“效”的科學提升

銳角網的初心是期待搭建一個全新、便捷、有效的平台,幫助刊物進一步貼近青少年讀者,突破由於期刊出版周期較長導致的反饋不夠靈敏的局限性。事實証明,近10年運行下來已初見成效。然而,建立網站並非一勞永逸,必須從“效”出發,長遠考慮,全方位提升傳播質量。

在供給端,網站發現與讀者的溝通更加便捷,但交流的質量和深度還有待提高,這就等同於視頻電話和當面對話的差別。因此,網站每個月都會安排工作人員下基層,至少走進4所初高中,每次與10多位學生代表座談,傾聽他們對網站的看法和建議,讀懂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一做法看似傳統,實則深入地走進了讀者,為網站的改進提供了有效參考。

在需求端,青少年的想法和訴求是很多的,光靠一個網站難以承載。在內容需求上,銳角網與《中學生天地》雜志、官方微信形成良性互動,利用雜志社的覆蓋率、微信的移動化來拓展網站的功能。比如,2019年有學生在網站上發帖求助“學生如何自編雜志”,跟帖者人數眾多。編輯發現后,及時在《中學生天地》刊發了一期“主題稿”,並在微信上推送“全省學生期刊設計大賽”的活動啟事,學生踴躍參與,最終勝出的作品質量頗高。在服務需求上,《中學生天地》擁有全國青少年新銳作文大賽等優質品牌資源,網站通過綁定這些資源,重點開展公益實踐、競賽、巡回講座等活動,在青少年中持續擴大知名度與美譽度的同時,將影響力拓展至教師、家長、大眾媒體等相關社會人群。同時,尋求與企業合作,設立“青少年社團活動基金”,為青少年社團提供資金及智力支持,進一步深入校園。

總之,新聞出版單位要客觀正確地看待青少年網絡閱讀的現狀,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為其提供適時、有度、高效的閱讀方式和內容,提高青少年的閱讀質量和素養。

(作者單位:浙江教育報刊總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