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火神山醫院“慢直播”為何火了?

2020年02月04日06:54 | 來源:網絡傳播
小字號

2月2日,經過10天日夜酣戰,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雷神山醫院項目也進展迅速。在此期間,央視頻對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造過程進行了慢直播,超9000萬網友化身“雲監工”,共同見証了“中國速度”。今天,傳播君就來為您說說“慢直播”。

“慢直播”憑啥吸引9000多萬“雲監工”?

1月23日,為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武漢市政府決定參照17年前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模式,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兩家醫院。其中,火神山醫院計劃在6天內建成,並於2月3日投入使用。

1月27日晚,央視頻正式開啟對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造過程的慢直播,24小時不間斷地呈現施工現場的實時畫面。沒有主持人,沒有解說字幕,隻有一個固定機位,若干工人忙碌工作,不快進也不切鏡頭。

沒想到,如此單調的畫面內容竟吸引了大量網友觀看。截至目前,超9000萬網友在央視頻多路慢直播中爭當“雲監工”。大家在評論區熱鬧地回復,表達著對這種直播形式的新奇感受,也表達著對戰疫一線的關心與期盼。

為了方便觀看,網友們在觀看直播的同時還開啟了“在線取名”,為畫面中的建筑物、施工設備取了“代號”。如“送高宗”(高層吊車)、“送灰宗”(混凝土運輸及攪拌車)、“藍忘機”(小型藍色挖掘機)、“叉醬”(跑來跑去的小型叉車)等等。

不得不說,這屆網友實在是太有才華了。

這次慢直播為何會吸引9000多萬“雲監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聞學專業主任方毅華表示,

首先,大眾需要對這種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參與感﹔

其次,觀看直播可以讓觀眾把無法完全理解的公共事件化約到相對易懂的一系列符號當中,比如給叉車、挖掘機起名小黃、小藍等,實際上消除了網友內心的不安情緒。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授、博導孟威則從“新聞之道”的角度出發,解釋了此次慢直播吸引千萬人觀看的背后秘訣:

新聞之道, 在於求真。呈現過程真實有助於連接事實與邏輯,最大限度逼近真相。這是“慢直播”引人入勝的主要原因。疫情緊迫使信息的新聞性增強,但信息供給有限、不確定性明顯。“慢直播”所帶來的自主參與體驗,是“單向傳播”和“選擇性傳播”不能比擬的,在環境、流程、細節、語言甚至動作上使真實變得觸手可及。

什麼是“慢直播”?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互聯網和移動平台的逐漸升級,開始催生電視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傳統的電視直播固有的單一架構優勢正在逐漸減弱,而移動平台開始佔據更多的直播市場份額,其中就包括內容和形式的創新。

但是在比例分成的份額發生變化的同時,另一種直播生態開始出現,這種直播生態直接和常規認知的直播形態沖突,成為“快直播”的抵抗,從而衍生出了另一種直播形式,有業界人士將它理解為“慢直播”。

對於日益興起的網絡視頻來說,其視頻本身就具備自我闡釋的能力。而“慢直播”的差異化體現,將視頻本身的這種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目前,“慢直播”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旅游景區直播。

“央視頻”APP慢直播會澤黑頸鶴

2019年12月30日,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實時監控畫面與“央視頻”慢直播《秘境之眼》欄目組成功對接,讓全國的愛鳥護鳥人士通過手機APP“央視頻”,搜索《秘境之眼》欄目就能近距離觀看保護區黑頸鶴等珍稀鳥類的覓食、嬉戲和棲息等活動。

廣州日報打造“廣州小蠻腰慢直播”

2019年12月31日,廣州日報打造的“廣州小蠻腰慢直播”正式上線。通過廣州日報新聞客戶端和新花城客戶端的慢直播平台,人們可以24小時隨時觀看“廣州CBD”的美景,領略別樣風採。

“游雲南”APP實景慢直播

2019年兩會期間,“游雲南”APP慢直播將高清攝像頭架設在景區裡每一個值得關注的角落,24小時直播分享並通過“游雲南”APP實時觀看,給游客伴隨式的直播體驗。

此外,慢直播還能廣泛應用於安防監控、陽光廚房、交通路況監測等領域。以陽光廚房為例,在餐飲后廚部署多個視頻採集設備,能夠將后廚畫面無死角地傳至用餐大廳或線上平台,通過對食品加工流程的慢直播,推動食品監管透明化。

“慢直播”與“快直播”有哪些不同?

孟威認為,“慢直播”與“快直播”有三方面不同:

事件自我闡釋:

聚焦單個場景,通過流程和細節展現。

內容原生態:

不帶鏡頭快剪、編輯、音樂渲染等制作痕跡。

用戶自主思考、參與:

公眾以第三者姿態觀察新聞、互動協作。

在方毅華看來,“慢直播”與“快直播”主要的不同在於“慢直播”沒有主持人,依靠一個監控攝像頭,事件的傳播與發生同步進行,雖然單位時間信息量不如“快直播”大,但更加客觀。而“快直播”(如一些帶貨直播)策劃更精心,單位時間信息量更大。

“慢直播”未來能走多遠?

對於“慢直播”的突然火爆,孟威是這樣理解的:“慢直播”看似枯燥,其實內涵豐富,因為有信息模糊性的破除,有公眾認知和情感互動,有網絡共同體想象力的參與,有溫暖有力的社會支持,這使公眾體驗遠豐富於主持人和字幕給出的一種解讀,話語邊界消失,自主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慢直播”在特定場景下充分賦權賦能,因而火爆。

火神山醫院雖已交付,但相信網友依然會持續關注它的使用情況,依然會繼續關注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情況。這次“慢直播”帶給網友的不僅僅是戰疫一線的實時進展,還有一段共同的“戰疫記憶”,這是千萬網友的共同見証。這樣的“慢直播”究竟可以走多遠?

方毅華認為,即便這次疫情過去,以后還會有慢直播這種形式存在,因為重大事件的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觀眾對生存環境的關切、對超過自己專業領域的求知欲永遠都不會減弱。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沈陽教授看來,未來,“慢直播”在佔據獨家的直播資源方面會比較有潛力。它對一些獨特的地標建筑、網紅打卡地,還有一些重大事件、影視資源的報道宣傳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我國面向全球對大熊貓基地進行24小時多路高清直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慢直播”還適用於一些獨特的場景、地點、人物等方面,它是直播當中的一個重要形式,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和份額,但是“慢直播”自身也有一些缺陷。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陷入了瓶頸期,它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火爆了。也就是說,在特定的時間點或場所當中,它會有很好的表現,而一旦進入常態,它會轉為一種常態性的發展。(來源:網絡傳播雜志微信公眾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