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井岡山 翠竹青青產業壯(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戴林峰
2020年02月07日07: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井岡山 翠竹青青產業壯(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嘩啦啦”,一聲脆響,枝葉翻飛,竹香扑鼻,左秀發余光一瞥,一節斜口竹筒棱角頓現。4年前的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井岡山市神山村看望慰問鄉親,對左秀發一家立足本地資源、依靠竹木加工增收脫貧的做法給予肯定,並祝他們生產的竹筒暢銷。

  短短幾年,竹產業在井岡山已蔚然成林,美好生活如雨后春筍破土向上。

  一舉多得

  春節前夕,神山村的竹筒米酒進入銷售旺季。與左秀發聊不上幾句,便被手機鈴聲打斷,又有經銷商加訂單。家裡的全自動雕刻機一刻沒閑,在溜圓的竹筒上雕花刻字。

  神山村有竹林4000多畝,過去是砍竹子賣,一根七八元。加之山高路遠,掙點錢還不夠運費。竹在山中爛,人在家中窮,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2%。這幾年,當地引導村民發展竹制品深加工,一個雕花筆筒頂一整根竹子的價錢,一節竹筒米酒能賣80元,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省林業局的專家還把技術送到家門口,幫助神山村實施毛竹林豐產培育,由政府出資、貧困戶投勞,累計可提供崗位4992個工日,增加林農勞務收入59.91萬元。

  竹海滾翠浪,在這片1050畝的示范林裡,每根竹子都標了年份,施肥、鬆土、定向除雜。精心呵護下,出筍率提高,竹竿也長得粗壯厚實,枝繁葉茂的高顏值,吸引了不少游客,村裡投資修建的竹林漫道,很快成為新的拍照“打卡地”。2019年,神山村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次,竹旅融合漸成一道風景線。

  一根竹竿插到底。老區人民如今依靠毛竹致了富。2019年,井岡山市僅竹木加工產值就達約4.5億元。

  一脈相承

  “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在源頭村紅軍挑糧小道景區,來自吉林的游客張建國雖已鬢角斑白,可初中語文課文《井岡翠竹》中的經典段落,還能脫口而出。

  戴上八角帽,肩挑竹扁擔,沿著蜿蜒的挑糧小道,三三兩兩的游人在竹林中穿行,不時駐足拍照。這身行頭是從村民那租的,價格10元。村裡的農家樂還售紅軍餐,每份32元,有南瓜湯、紅米飯和就地取材的新鮮筍干。2019年,隻有340口人的源頭村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售出紅軍餐1.6萬份。

  “井岡山的竹子,現在已成為致富的竹子!”62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廖茂貴笑盈盈招呼記者坐,手上洗著冬筍,活一刻沒停。村裡為老廖辦了健康証,動員他開農家樂、做紅軍餐,老廖的妻子劉小梅則到挑糧小道上租紅軍裝、賣礦泉水,去年家庭純收入3萬多元。如今,源頭村44名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為延伸紅色旅游內涵,在吉安市博物館的幫助下,源頭村修繕了毛澤覃創建的“喬林黨支部”舊址,增設了挑糧運動歷史陳列,集中展示竹扁擔、竹釘陣等紅軍時期的竹制品。沉浸式體驗與場景還原相結合,改變了傳統的宣講模式。不少游客挑糧歸來,額角的汗還來不及擦,便又被展覽吸引了。

  一根毛竹,制成扁擔,將30多萬斤糧食挑上井岡山,90多年前的“挑糧運動”解決了紅軍給養難題。如今,靠同樣一根扁擔,老區人民吃上了“旅游飯”,山岡毛竹更加翠綠。

  一以貫之

  “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蘇維埃政府就成立了竹木委員會,發展毛竹貿易,搞活根據地經濟。如今,脫貧摘帽只是萬裡長征第一步,要持續鞏固提升,還需發展好竹產業。”據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介紹,全市現有毛竹林25萬畝,規模以上竹木加工企業已有53家,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

  年底拿分紅,平常領工資,既當股東,又是員工。塘南村村民龍品華家的6畝毛竹全部入股了合作社,給公司巡山護林,每年還能再領4500元,龍品華指著牆上的貧困戶收益確認公示表給記者看,2018年家庭收入達66282元,2019年隻多不少。帶動龍品華脫貧的井紅公司是省級龍頭企業,日消耗毛竹近100噸。通過合作社,井紅公司與竹農合作聯營8000畝竹林,不僅供應有保障,更幫助了37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竹農干勁更足了。”劉洪說,井岡山變資源為資產、變資金為股金、變竹農為股東,增強了“造血”功能,強化了貧困戶與企業的利益聯結,力保脫貧不返貧、致富穩增收。近年來,江西省市縣三級共組建25個扶貧團、313個駐村工作組,下派第一書記118名,助力井岡山脫貧攻堅。

  因革命而“老”,因脫貧而“新”。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率先脫貧“摘帽”以來,全國各地已有700多批2.6萬余人到井岡山考察脫貧攻堅成果。

  從革命之路到脫貧之路,井岡山什麼經驗最值得學習?劉洪脫口而出:“因地制宜!”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