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為臨床一線提供急需抗疫“彈藥”

范燕瑩
2020年02月26日10:5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臨床一線提供急需抗疫“彈藥”

  最近,有關中醫藥抗疫的好消息不斷傳來。事實証明,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此次發生的新冠肺炎,中醫藥在疫情救治中能夠取得積極的治療效果。作為醫藥衛生類中央級專業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也是圍繞專業優勢精心策劃選題的。

  2月11日,確定“中醫疫病診療助手叢書”選題策劃方案﹔2月18日,該叢書兩個分冊《中醫疫病名方精選》《中醫疫病醫案精選》正式出版。用僅僅一周的時間,出版方完成了策劃“中醫疫病診療助手叢書”,並精選兩個分冊的內容,推出免費版電子圖書,第一時間推送給公眾,供醫務工作者參考,為臨床一線提供了急需“彈藥”。

  選題策劃——

  叢書不僅服務當下更注重立足長遠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各大出版社快速響應、積極策劃,推出了一批有關疫情防控知識的科普讀物。對於此次應急出版,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執行董事、總經理甄茁看來,專家對病毒和疫情沒有准確、統一的認知時,作為出版人不能輕易發聲,以免誤導大眾。

  當社會對疫情產生共識后,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立刻行動,響應國家號召,精心策劃相關選題。除了面向普通大眾的科普圖書,該社更希望在專業出版領域有所作為。“我們社堅決走‘技術’路線,即從醫學、藥學方面入手,提供給醫務工作者、中醫愛好者專業、嚴謹的圖書。”甄茁說。在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長吳少禎的高度重視和指導下,針對這次突發且迅速蔓延的疫情,盡快整理歷代可供借鑒的經驗,為臨床一線提供可靠的辨証思路和治療方法,成為該社“中醫疫病診療助手叢書”的選題設想。“醫務工作者在一線忘我地救治患者,作為后方,盡可能為臨床一線提供充足的‘彈藥’,是我們出版人的責任。”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副總編輯范志霞說。

  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從公元前243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止,我國共發生較大的疫情幾百次,中醫學一直是我們對抗疫情的主力軍。中醫先賢們在這一過程中創造出了六經辨証、衛氣營血辨証和三焦辨証等許多獨具特色的治疫理論和防治方法,這些在每一次與疫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下的寶貴經驗亟待挖掘。范志霞認為,雖然病毒在不斷變異,但中醫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治病理念、理論和經驗,對現階段中醫師的指導意義卻是不變的。臨床上,症狀的表現是復雜多變的,需要一線的醫生們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靈活的辨証思路,本套叢書立足於當下,就是希望能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有用的“彈藥”和辨証思路及啟發。這次疫情將讓大家更加重視對疫病的研究,本套叢書出版方希望做成供醫護人員翻閱參考的工具書,為他們提升對疫病的認識和知識儲備,增強應急處理技能,作出一份貢獻。這就是這套書著眼長遠的根本出發點。

  編輯出版——

  權威專家與專業編輯聯合成就高品質圖書

  在選擇作者團隊方面,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經過了慎重考慮。北京中醫藥大學專家資源豐富,並且很多專家參與了這次疫情的相關工作,谷曉紅教授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新冠肺炎防控醫學專家組組長,又是溫病方面的知名專家。

  基於以上考慮,范志霞聯系了谷曉紅,而北京中醫藥大學也正在做一些基礎工作,雙方一拍即合。於是,當晚谷曉紅連夜召開電話會議,就書稿的編寫工作及具體分工展開深入討論。叢書總主編谷曉紅基於溫病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結合本次疫病的感悟,構架了叢書的創作主題與思路、結構與內容,組織了精銳的編寫隊伍。叢書還邀請了國醫大師王琦院士、溫病專家劉景源教授和姜良鐸教授擔任叢書顧問,專業權威的編寫隊伍保証了叢書內容的嚴謹性和專業性。

  作為醫藥衛生類的應急出版,時間對於出版社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考驗。2月11日,出版社聯系專家團隊組織編寫,2月15日晚,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就收到了編寫團隊的《中醫疫病名方精選》成稿,並迅速進入了編輯審讀階段,作者、專家審讀同時進行。盡管時間非常緊,但出版社仍然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對細節的把控盡量做到最好。這其中有一個出版細節,編寫團隊僅對《中醫疫病名方精選》一書目錄就討論了整整一天,咨詢多方面的專家,來回做了十幾稿,出版社也參與其中討論。

  “再權威的專家,在出版領域也會有盲區。因此,我們既要有權威的專家,也需要有專業編輯的參與。”范志霞介紹,出版社抽調了中醫藥碩士以上學歷的編輯參加了本次審讀工作。專家和編輯在審讀中,解決了很多錯漏補缺的問題。權威專家和專業編輯夜以繼日,精益求精,密切配合,才成就了這樣一套專業叢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