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電影《傳染病》:看見和看不見的真相

文心
2020年02月27日07:55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電影《傳染病》:看見和看不見的真相

  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不經意帶火了一部作品——美國影片《傳染病》。

  影片自2011年上映以來一直不溫不火,在豆瓣、百度等平台上的評分也不高﹔如果這場疫情沒有發生,也許很多人都像我一樣,不會意識到它的深刻。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什麼呢?

  真相——關於人性的真相。

  影片的敘事是“冷冰冰”的,不帶溫度。到澳門出差的美國女高管貝絲,回家后不到一天,突發怪病,死了﹔然后,她年幼的兒子克拉克,出現同樣症狀,死了﹔前來調查病情的疾控中心女醫生,也很快染病,死了﹔與此同時,相同的症狀在美國其他州,日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越來越多。疫情似從天而降,死亡可能突然降臨,不容分說。

  這是一部恐怖片嗎?有點像。但瘟疫和死亡絕非片中最恐怖的部分。真正的恐怖是人自身的脆弱。對於這一點,如果沒有瘟疫,我們似乎永遠看不到,或視而不見,大多數人都更願意宣示強大。而影片最令人稱許的“冷酷”,就在於毫不留情、又極其准確地揭示了脆弱。

  來看吧,面對瘟疫,人會怎麼樣?

  最開始,是憤怒、不知所措、惶惶不安,隨著感染者越來越多,病毒性質扑朔迷離,疾控中心慌了:究竟是什麼病毒?感染源在哪?是否能夠預防和治愈?州政府和美國當局慌了:新型病毒的感染力到底有多大?是否構成公共衛生事件?應否採取緊急措施?一旦公布疫情,將導致怎樣的后果?市民們更加慌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和家人會有危險嗎?

  然后,懷疑鋪天蓋地而來。官方疾控中心質疑民間研究機構,強行暫停他們的研究,在后者宣稱成功培育病毒后,又懷疑他們要以此牟利。市民不信任政府,認為政府刻意隱瞞、疾控中心與商家聯手獲利﹔不安中的他們需要有人來承擔責任,以証明自己的懷疑。不僅如此,隔離病毒的措施,很快導致了市民之間的疏離,曾經的親密友善,似乎在幾日間消失殆盡,人們的目光中充滿了陌生和警惕。

  還有人,在利用這種懷疑,煽動更多不安。這些人,原本就是沉迷於“博關注”的人,終於在災難裡找到機會。他們中的代表,是裘德·洛飾演的大V博主艾倫。此人不受主流媒體待見,疫情暴發后,開始扮演一名“戰士”:“揭發”政府,“揭露”疾控中心,甚至為吸引眼球,扮成感染者以証明連翹的功效。他成功了,成為意見領袖。在艾倫們的率領下,觀眾很快看到:社會疑雲遍布,市民人人自危、怒火中燒﹔超市橫遭洗劫,高速公路陷入癱瘓,出售連翹的藥店慘遭打砸……

  劇中人物,林林總總。無論哪種角色,面對災難,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每個人自身的生活邏輯都可能發生錯亂。而人性的復雜多面性,恰恰在此時此刻一覽無余地展現在觀眾眼中。無論善良,還是邪惡﹔無論卑微,還是崇高。

  人何其脆弱?無論曾經偽裝得多麼堅強,到了危急關頭,都難免方寸大亂﹔且各懷心事,每個人都受自身欲望和判斷驅使。人啊,有時候真像一群橫渡馬拉河的角馬,看上去秩序井然,實則戰戰兢兢,一旦獅子現身,當即四散奔逃……當瘟疫來時,也許病毒可以殺死1%的人,但盲目的恐慌、無盡的欲望卻足以摧毀更多的人。正如電影《傳染病》編劇斯科特·伯恩斯所說的,“更為重要、更為准確的是社會反應、恐懼的蔓延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在他看來,社會恐慌比傳染病更可怕。

  顯然,電影《傳染病》無疑是深諳人性的,其洞察力令觀者嘆服。

  拋開背景故事,影片還有一層洞見值得深味,即關於“因果”的思考。既有小循環,艾倫造假、吹噓連翹功效,他的一位朋友原本健康,卻在搶購連翹時被感染,影片安排了奄奄一息的她與艾倫在一片廢墟的街頭四目相對,艾倫惶恐而失語……一次惡行的危害,可能超出個人控制並完全背離初衷﹔凡有所因,必有結果。

  也有大循環。影片最后“輕描淡寫”地揭示了病毒成因:在一片東南亞森林裡,伐木火熱進行,驚起一群蝙蝠,其中的一隻在飛行中將病菌落入小豬之口,小豬被屠宰送進后廚,廚師恰在操作時被打斷,未及洗手便與貝絲握手,於是貝絲成為病毒的第一位宿主﹔而細心的觀眾已然發現,之前伐木的機車,車身上的logo正屬於貝絲的公司……地球上,人類絕非萬物靈長,只是自然界的成員之一﹔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中,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肆無忌憚攫取資源,一旦災難來臨,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疫情終將被戰勝。但我們關於疫情的反思,不能停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