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新聞周刊》戰"疫":全景式報道 全平台傳播

《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 呂振亞
2020年03月05日07:2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景式報道 全平台傳播

2月28日,中國新聞社獲得了獨家專訪上海“網紅醫生”張文宏的機會,採訪記者是一名“老將”——中新社上海分社社長李鵬。經中新社社長陳陸軍同意,我們提前一天商定了一個“特別策劃”,即《中國新聞周刊》(以下簡稱周刊)將全文刊發採訪實錄。當天下午的採訪一結束,我們馬上安排專業速錄聽打錄音,初稿長達1.6萬字,最后經過幾輪編輯梳理成8000字,以《實錄/專訪張文宏:“關於零號病人,我隻認証據”》為題,於2月29日中午率先在周刊微信號上推送,24小時閱讀量突破200萬,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被《人民日報》等官方和專業公眾號多輪轉發。網友留言稱:“這才是我們普通民眾希望接收到的信息,簡單直接,公平公正,有理有據!希望每個科研工作者都有‘張爸’這種嚴謹的態度。”

其實,這只是周刊及其新媒體在整個疫情報道中堅持“全景式報道、全平台傳播”策略的一個縮影。

2019年12月31日,周刊首批記者前往武漢採訪,元旦前后連續發出3篇有關“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稿,是國內傳統媒體和全網最早報道疫情的媒體之一。2020年1月23日農歷大年二十九之后,《中國新聞周刊》雜志社社長夏春平和記者分期分批“逆行”抵達武漢。在為期2個月的日日夜夜裡,周刊打破雜志以周為單位的採編流程,用雜志深度報道的手法,以新媒體快速傳播的手段,與史無前例的疫情賽跑,記錄始發,不忘見証,更見反思,落點建言。紙質雜志共出版4期關注疫情的封面報道,並在新媒體平台上全天候播發文章、圖片、視頻和漫畫等各類稿件,截至2月29日,全網總閱讀量超過66億。

在操作紙質雜志時,周刊採編團隊早早有了共識:面對比2003年SARS還嚴重的疫情,要形成全景式封面報道系列。

在第一個封面的策劃方案中,我們如此定位:這個封面報道是《中國新聞周刊》關於此次事件的第一個封面故事,要全面記錄此次事件,為歷史留下見証,做出一期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雜志。這成了周刊貫穿整組系列封面報道的立意和基調。

此時,由於新媒體發稿早於紙質雜志,經過近兩周持續的動態報道,我們重新整合一線記者的第一手素材,后方編輯梳理主線,運用全景式紀實寫作方法,激活碎片化信息,以此提煉主線,還原並審視疫情發生發展的前前后后。

於是,第一個全景式封面報道最終定格成《新冠病毒:我們要付出多大代價》。整組報道共有5篇長文,小計超過4萬字,配合近30張圖片,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景式。其中,主文《為武漢之憾:黃金防控期是如何錯過的?》,其他輔文包括《封城之后》《被清空的武漢:一座沒有陌生人的城市》《科學與新冠病毒的競賽》和《致命的野味》。

第一期封面報道還確定了一條輔線,即在主標題之外,開了一個“我們”的設問。“我們要付出多大代價”這一問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有讀者還與周刊17年前有關SARS的封面報道聯系起來,認為周刊這組報道有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感。

隨著武漢抗疫戰爭的推進,一場史詩級的抗擊疫病與醫療救援行動正在展開,它不僅值得被記錄、被見証,更應該被思考。周刊繼續把目光放在武漢戰場,做出的第二個全景式封面報道取名為《圍城之戰——我們如何過關》。

戰“疫”進入第三周,湖北仍是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2月13日,中央對湖北省和武漢市“一把手”同步調整——省委書記與市委書記雙雙迎來新面孔,湖北和武漢抗疫形勢由此進入新階段。周刊迅速調整報道方向,從時政角度切入,形成了第三個全景式封面報道《武漢攻堅——我們如何與疫情賽跑》,包括《湖北換帥:抗疫迎來大考》《武漢戰“疫”的攻堅時刻》和《武漢市中心醫院醫護感染調查》3篇文章,進一步聚焦熱點、難點和堵點。

第四周,周刊沿著“我們”的設問思路,把報道的方向從現場再次“回收”,放到了疫情防控的科學決策層面。採編團隊獨家採訪了中國預防醫學會專家組等權威學者和業界人士,在專業認知框架下復盤和審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決策,探討中國疾病防控體制的改革方向。這就是第四個全景式封面報道《防控之辨——我們怎樣科學應對》,包括《疫情防控的決策路徑》《疫情之后,疾控改革往何處去》等4篇文章。

與此同步,周刊主辦的《中國慈善家》雜志推出了《武漢之痛:反思與救贖》的封面故事,以3萬字、5篇稿子的篇幅,對武漢疫情暴發和防控、全國對武漢的救援以及公益慈善組織的表現等,進行了獨特視角的審視。

作為全媒體平台,周刊“兩微”等官方賬號秉承了雜志權威、專業、理性的特質,總粉絲量7000多萬,具有較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在總體報道策略中,我們堅持“移動優先”,大部分稿件第一時間在新媒體平台上刊發,做到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平台傳播,閱讀數據在央媒中名列前茅。初步統計顯示,周刊官方微信號1月20日至2月29日共發稿292篇,10萬+的文章有145篇,總閱讀量超過7200萬,單條最高閱讀量超過200萬。周刊微博號主持的#周刊君與你共同戰疫#標簽閱讀量超過65億,討論量110萬,在所有媒體中閱讀量名列第三。微博日均發稿200條,日均閱讀量1億+,共3000多條微博被熱門推薦,4000多條微博進熱門搜索,近600條閱讀量過百萬,30條閱讀量過千萬,單條(話題)最高閱讀量2億。

2月27日后,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平台繼續發出《假如新冠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會怎樣?》,《中國慈善家》微信號發出《公共衛生專家:不排除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乃至暴發的可能》等解釋性報道和建言性文章。周刊品牌全媒體矩陣的報道視線隨著全球疫情的變化,正在走向世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