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戰“疫”記者:“好多人往后的時候 你得往前”

2020年03月05日10:51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原標題:戰“疫”記者:“好多人往后的時候 你得往前”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數以萬計的“逆行者”奔赴疫區,馳援湖北。在這些“逆行者”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們雖然不是直接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卻一樣穿起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深入隔離病區。戰“疫”一刻不停,他們的腳步也就一刻未歇。

  他們是記者,透過他們的文字和鏡頭,我們知道了救治的進展,看到了相互的鼓勵,期盼著春天的到來。

  今天,認識他們中的一些人,記住這些“逆行者”。

  戰“疫”前線 有我“逆行”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中,由白岩鬆、康輝、水均益等6位新聞主播帶來的節目《愛是橋梁》感動了無數人。

  節目中展現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內外的場景,都是出自蔣曉平之手。

  但當時正在看春晚的人們不知道的是,蔣曉平和攝像苗毅萌彼時並不知道自己所拍的節目上了春晚,他們也根本無暇欣賞春晚。除夕夜他們一直待在金銀潭醫院的病區,通宵達旦記錄著醫護人員的工作,直到正月初一早上9點多,連續工作超過24小時的蔣曉平才從金銀潭醫院回到了酒店。當時他和家人視頻通話,在手機鏡頭前他忍住眼淚,可是后來看到姐姐發的朋友圈說“根本沒有心情看春晚,沒有心情吃團圓飯,心系著弟弟”時,他突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蔣曉平與同事獨家探訪金銀潭醫院重症隔離病房

  在獲得同意后,蔣曉平和攝像兩度進入金銀潭醫院重症隔離病房拍攝,成為當時首批拍攝到隔離病房內部畫面的記者。他們拍攝的《獨家!總台央視記者探訪武漢金銀潭醫院隔離病房》素材被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477家媒體廣泛選用,播出1719次(截至1月23日18時)。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蔣曉平:總書記強調,要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雖然冒著風險,但是我們覺得就需要我們把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忘我拼搏的精神真實地傳達出去,增強必勝的信心。

  疫情發生后,總台央視湖北站成立了由全體黨員和骨干記者組成的報道突擊隊,深入到醫院一線,全力奮戰。

  △王涵在央視湖北站微信群內發出號召

  △除夕當晚 站內部分人員在結束採訪后合影留念

  疫情報道開始的第一個月裡,全站人員每天輾轉在武漢的各大醫院、社區進行記錄和直播。鏡頭前的每個人都在為這次疫情戰斗,鏡頭后的他們始終沒有停歇。

  △記者金珠在進入發熱門診前穿戴防護裝備

  大家似乎心中已經有了默契,年前不約而同和家人提前告別,告別了本應享受的團聚和熱鬧,奔赴“戰場”。

  △王涵帶領團隊採制的航拍報道(點擊圖片看報道)

  △王涵“全副武裝”報道在抗疫前線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湖北記者站站長 王涵:我們是記者,我們要做歷史的記錄者,我們不能做旁觀者。選擇記者的職業,就要扛起自己肩上的擔子,真實地記錄它、報道它。

  兩人“走基層”報道時穿的衣服還沒來得及換,就雙雙站在了武漢戰“疫”報道的最前線。他們一同前往武漢,分頭做了一系列疫情報道。

  △張鵬軍在武漢長江大橋上進行報道

  △張鵬軍採制的“黑眼圈護士”報道

  還記得那位全網刷屏的黑眼圈護士嗎?這段感人的畫面,就是張鵬軍深入漢口醫院隔離病房時拍攝的。

  △李璟慧正在直播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過程

  李璟慧在央視新聞新媒體《共同戰“疫”》不間斷直播中,持續關注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過程和救治進展,發回了大量鮮活的報道。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新媒體中心記者 李璟慧:能夠引發大家共通的這種情感共鳴,用一些細節來告訴大家真實的一線,醫護人員又是怎麼樣在為這場戰役而努力,所以網絡上的聲音也會越來越正能量,也是畫好線上線下共同抗擊疫情的同心圓。

  去武漢前,在先后提交了6次申請后,董倩才被批准。當她把消息告訴兒子時,15歲的兒子在電話那頭哭了,問她:“媽媽,能不能不去?”

  董倩沒法答應兒子的這個請求,25年的職業記者習慣,讓她義無反顧地登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她說:“好多人往后的時候,你得往前

  董倩1995年進入中央電視台工作,從《東方之子》《新聞調查》到《面對面》《新聞1+1》,她一直擔任專訪記者。大年初一,她和總台增援武漢的第二批報道團隊共同啟程。這位有著20多年人物採訪經驗的老記者,把她關注的目光又一次投射在人的身上。“我覺得任何一個新聞事件,不管大小,承載這個新聞事件的核心一定是人。現在武漢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的主角,不管是政策的制定者、決策者,還是實施者、承受者,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就好像是一塊小瓷磚,把它們拼接起來,就形成一個馬賽克。你採訪的人越多,涉及的面越廣,你拼起來的這張圖畫就越接近清晰。”在武漢期間,董倩幾乎是馬不停蹄地深入醫院、社區,她去的都是危險的地方,她採訪的都是工作在一線的人。“我對這些人的採訪,自然會問到他們經歷了哪些事,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們在情感上經歷了什麼,這次疫情給身處其中的他們帶來的怎樣的影響和改變。”

  △董倩採訪新冠肺炎康復者劉猛

  1月24日,除夕。一支小分隊星夜啟程,趕赴武漢。

  北京西至漢口的G525次列車抵達河南后,車上除乘務人員外,隻剩下4個人,他們是來自總台新聞新媒體中心的記者王宇和他的同事楊德才、謝琳、趙增欣。

  這支4人報道小分隊,是總台第一批“逆行”武漢的“援軍”。

  △王宇和同事除夕馳援武漢出發前合影

  △王宇換上防護服進入隔離區

  王宇說,雖然作為出鏡記者,出現在觀眾面前進行報道的是他,但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有很多‘戰友’:攝像、制片……北京的后期團隊也提供了強大支持。這種重大報道,必須得團隊作戰,才有可持續性,才能讓每個人更好地發揮作用。”

  巧合的是,張竣曾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戰地記者。從戰火紛飛的戰場到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始終沖鋒在前。

  △張竣Vlog報道

  除夕當天,一聲令下,報道團隊幾個小時組建成功。張竣始終心存遺憾,“因為當天接到電話是下午1點半,折返回來去趕5點多的高鐵,來不及了。”沒趕上第一隊的出發,張竣和第二隊報道小組出發的時間定在了第二天——正月初一。

  在抗擊疫情的報道中,無論是電視畫面還是廣播聲音,無論是新媒體報道還是國際傳播,記者們的工作可能有不同,但職責卻是一致的。總台中國國際電視台用海外受眾熟悉的語態,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實記錄著武漢的抗疫過程,播出節目被近2000家境外媒體採用。

  中國國際電視台記者 唐博:我們希望通過我們自主議題,主動地發聲,真實全面地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們國家在這個疫情防控工作當中所做的努力。

  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相繼派出170多人的報道團隊奔赴湖北,成立前方報道組臨時黨總支,許多編輯記者火線入黨,更加熱忱地投入到疫情報道當中。

  △總台武漢疫情前方報道組成員新聞中心策劃部何治錦、新聞中心社會新聞部韓文旸、新聞中心中國之聲常亞飛、總台央視湖北記者站倪晶依、新聞中心新聞頻道編輯部曲柏宇庄嚴宣誓,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總台央廣《中國之聲》、國廣《環球資訊》用聲音將權威消息和防疫一線的故事傳遞到千家萬戶和海外聽眾的耳邊。

  △中國之聲“天使日記”系列報道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中心廣播編輯部副主任 郭靜:它不僅僅是一線醫護人員的一個聲音群像,它是一個全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整個社會生態。

  全力以赴、盡銳出戰。截至目前,300多名全國各地的記者深入湖北和武漢一線,與當地媒體並肩戰斗。

  人民日報“報網一體”,推出大量新媒體產品﹔新華社平均每天採寫播發各類稿件200多條﹔湖北日報開設專欄專題,圍繞焦點、回應關切。

  湖北廣播電視台以《眾志成城抗疫情》直播節目,全程覆蓋疫情防控動態和重大現場。融媒體新聞中心的記者謝珍第一批進入病區報道,在採訪中感染新冠肺炎。經過治療與隔離,她康復后第一時間申請回到崗位,繼續奮戰在新聞報道一線。

  湖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謝珍:我們可能更多的會有一份責任,用我們的這種新聞的力量,讓全球看到這座城市所做出來的這種抉擇、犧牲、堅守和努力,以及他們的大義、大愛。

  他們

  是此次戰“疫”報道中

  所有“逆行者”裡的一小部分

  天職讓他們選擇了逆行

  記住他們

  是為了致敬更多義無反顧的“逆行者”

  循著他們照亮的地方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戰“疫”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