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輿論支持

拒不配合檢查,刻意隱瞞病情,肆意哄抬物價,網上發布虛假出售口罩信息……這些行為是否違法?會面臨怎樣的法律后果?這些問題在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所屬《人民法院報》、中國法院網、人民法院報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天平陽光APP上,都可以及時找到權威的答案。
戰“疫”以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發揮專業特長,聚焦法治熱點,深入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法院發揮職能作用、參與防控疫情的各項舉措,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據統計,截至3月2日,《人民法院報》、中國法院網、天平陽光APP與本社所屬“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台共發布疫情相關圖文、音視頻稿件5萬余篇(個),閱讀總量近9億,抖音、快手播放量超過9.7億,獲點贊8389萬。
及時宣傳中央決策部署
疫情防控期間,社會運轉的各方面更加需要法治保障。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各平台第一時間發布黨中央、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的決策部署。同時,注重發揮評論力量,積極組織專家學者、法院系統核心作者撰寫評論文章,從法治角度分析疫情防控形勢,安撫群眾焦慮情緒。
《人民法院報》專門在二版評論版開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專欄,刊發了《疫情時期如何構建司法應急機制》《在疫情防控中踐行司法為民》《面對疫情,理性和法律也是一劑良藥》等多篇評論文章,從法治角度和理論層面闡述疫情防控期間司法機關應發揮的作用。新媒體平台發布《疫情當前,人民法院如何答好考卷?》等文章,探討人民法院應如何通過審判職能在疫情防控期間履行好職責。
權威回應熱點涉法問題
疫情防控期間,由於假期延長、延遲復工、隔離措施等安排,也出現了一些社會關注度高、與法律相關的問題和疑惑期待得到回應。
對此,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及時制作新聞產品予以回應。《人民法院報》理論版刊發《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不可抗力的法律分析》,邀請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韓強從法律專業角度分析因疫情可能引起的合同糾紛。新媒體平台針對因疫情產生的勞動糾紛等問題,先后發布《一旦生病被隔離,期間會扣工資嗎?工資怎麼發?》《密切接觸者拒絕配合隔離?后果來了!》等文章,及時答疑解惑,釋法析理。中國法院網今日頭條號發布的《不信謠 不傳謠!武漢疫情背后的4大刑事法律風險》閱讀量達6.6萬,短視頻“發熱發燒,被確定疑似感染人群,有恐慌心理,不配合隔離,是否算是違法呢?”快手播放量3302萬,點贊135.6萬。
同時,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新媒體平台開設“傳染病防治法系列問答”欄目,以海報式輕鬆易懂、易於傳播的圖文形式開展普法教育。策劃出品“戰‘疫’裡,你不能不知道的法律法規!”系列漫畫,對防控疫情涉及的法律法規進行普法宣傳。
突出法院職能 聚焦典型案件
疫情防控期間,人員流動的管控、醫療物資的銷售、醫療秩序的維護等,需要法院承擔起職責。
抗擊疫情初期,大量醫療資源吃緊,各地統籌調度各企業加急生產口罩、酒精等醫療物資。《人民法院報》2月4日刊發《破產企業恢復生產防疫物資 吳江法院大年初四發出緊急許可》稿件,報道了人民法院依法對此類企業予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批准破產企業投入生產。
同時,群眾的司法需求也不容忽視。2月5日,《人民法院報》策劃了“防控訴訟兩不誤 智慧法院見真功”主題報道,集中展現了各地運用智慧法院開展訴訟活動的實踐。新媒體平台匯總發布《疫情防控期打官司怎麼辦?看看你家鄉的法院怎麼說》,配發各地法院線上訴訟服務平台地址、二維碼等。中國法院網及時將各地法院在線開展立案、繳費、調解、查閱檔案等訴訟工作的安排廣而告之。
疫情防控期間,也發生了一些擾亂社會秩序、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把對相關案件審理的報道作為重點,新媒體、網站、報紙運用多種形式,以案釋法,用生動的案例教育人、提醒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