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第一考,縣級融媒打幾分

編者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站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線,縣級融媒體中心也迎來了第一次應急大考。戰“疫”當前,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布權威信息,傳播防疫知識,講述抗疫故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動員、組織、凝聚群眾,積極發揮基層宣傳主陣地、主戰場和主渠道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群眾身邊的“信息員”“服務員”,看他們如何打通疫情防控宣傳和服務的“最后一公裡”,答好戰“疫”考卷。
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
“融媒+政務”精耕細作
在此次戰“疫”宣傳報道中,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作為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社區信息樞紐,圍繞更好引導和服務群眾,突出“四全媒體”優勢,充分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在抗疫報道一線採訪。
打好主流輿論陣地保衛戰
對照“四全媒體”標准,火線出擊守土盡責。全中心迅速行動,各部門堅守崗位,報、網、台、端、微及各短視頻平台火力全開,全力以赴做好抗疫報道。
根據區域實際,精准引導輿論。及時收集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的權威信息,在各平台分發,幫助群眾掌握權威知識﹔發布海澱區委區政府、各委辦局、各街道(鎮)、各社區工作動態,傳遞防控部署、經驗、做法等,凝聚共識,駁斥謠言,消除恐慌。
精耕細作,做強本地報道。和中央媒體、北京市屬媒體同題操作時,強調深度報道、融媒體報道、現場報道,體現差異化,擴大影響力。如《病毒無情,海澱有愛!武漢一家六口四人確診,39個日夜上百人接力救治》等一批優質作品,深入報道整個過程,在本地廣為傳播。
打好融媒體報道攻堅戰
海澱區融媒體中心在實戰中學習、在實戰中提升,始終強調效果導向,真正把宣傳做到群眾心坎裡。
創新報道形式,發力融合傳播專長。報道中,有關頻道、版面、新媒體聯動,採取圖文系列報道、大型專題、H5、短視頻、動畫、直播、微博話題、Vlog等形式,努力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在客戶端首發,各平台重點推送。播放量過千萬短視頻超過15條,其中,原創短視頻《你“戴”起來真好看》播放量超過4500萬,原創短視頻《抗擊疫情從我做起,請為了個人以及大家的安全,多點耐心和理解》播放量超過2000萬,原創“聲援一線”合集播放量超過1000萬﹔“蔬菜直通車進社區”單場直播近300萬人觀看。
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抗疫宣傳突出“融媒+政務”特色。
打好特殊時期民生保障戰
海澱區融媒體中心已經實現與區政務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貫通,“掌上海澱”客戶端成為“總入口”。
發布防疫部署,有效推動疫情防控工作。海澱區各委辦局第一時間通過融媒體中心發布公告、倡議書等內容,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讓“一米線”成為“文明線”——海澱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致市民朋友倡議書》發布后,“一米線”獲得廣泛實施。
做好綜合服務,減輕防控壓力。會同海澱區發改委、衛健委、人社局、政務服務局等部門,在融媒體中心平台設置答問知識庫,方便疫情信息查詢﹔開發疫情查詢大數據,實現信息一端通查﹔區融媒體中心還為全區20個社區搭建了線上《社區人員登記表》小程序。
與市民密切互動,疏導社會情緒。保持熱線暢通,及時答復網民提問﹔開展各平台輿情監測和分析,積極核實回應社會關切﹔上線“疫情互動直通車”,專人專線對接居民訴求。
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制作推出的部分原創短視頻截圖。
打好街道社區防控戰
社區是防控疫情的主戰場。海澱區融媒體中心的報道力求來源於社區、貼近社區、凝聚社區。
運用社區大屏,實現零距離宣傳。通過500塊社區大屏滾動發布相關政策,推薦就近服務,宣傳防護知識,服務社區防控和居民生活。
攜手文明實踐力量,協同傳播。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台,共同在社區(村)開展宣傳。
主動對接醫療系統,搭建援助平台。接入海澱區衛健委家庭醫生平台,供市民就近聯系家庭醫生,咨詢關於疫情防控等的相關內容,服務市民所需。(倪恆虎)
漳州市龍文區融媒體中心:
“接地氣”視頻單條瀏覽量超1億
在抗擊疫情報道中,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融媒體中心借助電視、報紙、微信等平台開展疫情防控報道,同時,重點發力音頻和短視頻,推出《硬核大喇叭!都在家呆著!別出去瞎逛了》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原創短視頻,成為當地宣傳防控知識的一個有力平台。
“大喇叭”系列短視頻瀏覽量近4000萬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當地部分群眾特別是農村裡的一些老年人,對防范知識和疫情嚴峻程度認識不足,不僅出門不戴口罩,還私下聚餐、打牌、走親訪友。針對這種現象,龍文區融媒體中心連夜組織創作團隊分析討論,決定制作一款閩南語廣播“喊話”音頻。
1月29日,《硬核大喇叭!都在家呆著!別出去瞎逛了》制作完成,並立即通過“村村響”廣播、移動喇叭、車載設備等走街串巷滾動播報。為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同題短視頻同步在抖音平台上線。簡短有力的內容,輕鬆搞笑的語言立即受到群眾和網友熱捧,推出4小時瀏覽量就突破1000萬。截至目前已超過2500萬、點贊30萬+、轉發10萬+。
短視頻《硬核大喇叭!都在家呆著!別出去瞎逛了》抖音平台播放頁面截圖
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重點“大喇叭”都會及時響起。目前,“大喇叭”成為宅在家的龍文群眾接收最新資訊的首選。截至2月底,龍文區融媒體中心共推出“大喇叭”系列音視頻24條,累計瀏覽量近4000萬。
“短平快”視頻自產正能量網紅
龍文區城市人口、外來人口佔比高,為了讓每個市民都能提高防控意識,掌握防控知識,龍文區融媒體中心及時推出了針對城市居民的“無人機喊話”系列短視頻,其中針對城市年輕人的原創短視頻《小情侶不戴口罩被無人機喊話》於2月7日推出,視頻中,主播以接地氣的閩南語+普通話交替進行的方式,用生活化的口吻進行“高空”喊話,勸導市民戴口罩、少出門。產品以獨到的創意和暖心的風格打動網友,視頻一經推出,迅速被一些媒體平台轉發,僅人民網、廣州日報大洋網、南陽城市廣播3家的瀏覽量就超過1億。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郭曉潔(左)、賴杰反復嘗試用閩南語逐字逐句仔細推敲新媒體作品。
針對不同群體,龍文區融媒體中心陸續推出了系列短視頻,如針對復工企業推出的“招聘直通車”等。截至2月底,共制作推出防抗宣傳短視頻96條,其中瀏覽量100萬以上15條。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龍文區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短視頻“短平快”的特點,從“心”出發,用“心”創作,不僅創造了多個防控宣傳爆款短視頻,實現了較好的傳播效果,還打造了“霸道樓長”等3位“自產”的正能量網紅,為今后更好地做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黃長秋)
項城市融媒體中心:
萬條新聞多維傳遞溫暖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作為中宣部首批縣級建設試點縣市,充分發揮宣傳、服務、監督優勢,率先報道,創新宣傳,多維發聲,把正“風向標”,搶佔“制高點”,傳播“正能量”,增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唱響抗疫主旋律。
23個專欄發出權威聲音
在抗疫報道中,把鏡頭和話筒對准人民群眾的抗疫行動,通過對感人事跡的記錄,講好身邊人的故事,傳遞嚴峻疫情背后的人性溫暖和人文關懷。開設《權威解讀》《疫情一線》等23個欄目,目前,所有平台播發抗擊疫情相關新聞12000多條,制作鏈接6000多個,短視頻3000多個,公益廣告281個,有效傳播了權威聲音,傳遞了疫情防控知識,減少了謠言的傳播。
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特別節目直播現場。
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項城交通廣播直播現場。
融媒體記者始終戰斗在抗擊疫情第一線,記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呈現全市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場景。
《一場20分鐘的相見》《項城 兩兄弟援建雷神山 所得補貼捐獻家鄉》《任亞會:疫情過后 再到您的墳前報平安》《黨旗在“疫”線高高飄揚》等1000多篇報道,有力正面引導。報道《一場20分鐘的相見》,在“掌上項城”、項城雲APP上播出后,截至目前已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等全國200多家媒體轉發,點擊量破億。此外,還積極向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學習強國、河南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推薦新聞線索,已發稿83篇(條)。
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在高速路口採訪。
“媒體+”豐富“宅”生活
發揮“媒體+”的優勢,開通直播課堂,豐富群眾宅在家裡的生活。
針對中小學、幼兒園推遲開學情況,融媒體中心和教體局開設“項城名師空中課堂”,讓18萬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降低了疫情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影響。僅2月3日的直播,新媒體的播放量達58.89萬次,手機APP的粉絲量增加2.3萬,互動量達3000多條,加上廣播、電視的直播,覆蓋城鄉。同時,開通“同城直播”課堂,滿足各類人群需要。截至目前,已舉行書法、親子、繪畫、心理等各類直播431場,觀看人數累計9000多萬人次。
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項城名師空中課堂”頁面截圖
推出“宅”家系列評選活動,每項活動都拿出獎金鼓勵和吸引宅在家裡的群眾參與。“宅在家”抖音PK兩天時間收到視頻、圖片、音頻8.4萬個,收到“最美口罩照”3.6萬張,電話拜年、微信拜年視頻3.4萬條,收到全家福6.8萬張,起到了正面宣傳效果。群眾紛紛點贊融媒體中心的這種傳播形式,為群眾辦了件大好事。
大數據杜絕不作為
把大數據和信息技術應用到疫情防控中,建設了“項城市疫情防控大數據管理系統”,建立武漢、湖北返鄉人員以及與他們密切接觸者的檔案數據庫,一戶一個二維碼,由村醫每日上門掃碼上報。系統管理員可隨時隨地在系統后台查看上報數據,村醫的工作記錄、監測人群的體溫記錄,一目了然。數據管理系統的使用,及時准確掌握了村民的信息,杜絕了個別村干部不作為、慢作為現象。
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在疫情防控卡點採訪。
此外,組織移動、豫廣網絡等部門,在鄭郭鎮25個行政村裡都安裝了360度高清監控攝像機,實現全鎮一盤棋,共同抗疫情。(高翔)
大冶市融媒體中心:
既是宣傳員,也是服務員
自新冠肺炎戰“疫”打響以來,湖北省大冶市融媒體中心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彰顯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使命擔當。
當好“宣傳員” 放大好聲音
權威發聲佔陣地。第一時間權威發布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要部署,以及湖北省委、大冶市委的工作動態和最新疫情通報等內容,搶佔輿論制高點,有效壓縮城鄉不實信息傳播空間。目前,大冶市融媒體中心共採編發布全市防疫工作動態6000余條,疫情通報37條,防疫公告通告130條,社會各界捐款捐物信息360余條。
“大冶發布”微信公眾號報道頁面截圖
全媒發聲強引導。發揮全媒優勢,提高發布頻次、延長播出時間、增加稿件數量,確保隨到隨編、隨編隨發。其中,“大冶發布”微信公眾號推送頻次由日推1次提高至7到9次,《大冶新聞》電視欄目由日播12分鐘延長到日播30分鐘。目前,全平台累計發布稿件10000余條,總閱讀量突破2200萬﹔發布短視頻140余條,總播放量突破1000萬。
湖北省大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偉深夜拍攝大冶城區“大消殺”工作。
正面發聲聚能量。突出內容為王,聚焦防控一線。精心策劃選題,大量運用圖表、圖文、短視頻、網絡直播等開展疫情防控宣傳。目前,策劃推出《眾志成城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專題,推出《這個冬天最有溫度的大冶話》方言短視頻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其中,32篇稿件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選發,246篇稿件被湖北日報、湖北電視台、長江雲、荊楚網、江蘇衛視等省級媒體選發。此外,2月份連續策劃推出兩場大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電視講話,利用多平台同步發布講話全文, 24小時全平台觀看量20萬+。
湖北省大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劉娟深入農村抗疫一線採訪。
當好“服務員” 戰“疫”為人民
堅持上門贈報。農歷正月初二起,大幅提高報紙印刷量,每日加印贈閱10萬份。大冶全市基層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兼任投遞員,每日中午前投遞到戶,確保城區居民每日每戶1份,各村(組)每日30份,實現群眾足不出戶知大事,在家防疫解疑惑。
堅持科普宣教。通過制作推出圖文、短視頻等作品,回應不實信息、普及法律常識、傳播防疫知識,幫助市民做好科學防護。目前,共播發科普短視頻60余條,科普圖文1000余篇。
“雲上大冶”客戶端頁面截圖
堅持清單服務。在“雲上大冶”客戶端提供掌上“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願者接單”服務功能,為大冶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志願防疫提供便利﹔開設《戰“疫”有我 志願同行》專欄,對志願防疫活動和優秀防疫志願者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濃厚的志願服務氛圍,實現“兩個中心”同頻共振、合力抗疫。目前,已累計支持全市800余支志願隊伍發起“抗疫愛心車隊”“結對幫助醫護家庭”等服務項目,開展活動1100余次,服務群眾30余萬人。
當好“信息員” 推動解決問題
熱線平台聽民意。在“大冶發布”“雲上大冶”設置專欄(區),與“12345”公共服務熱線對接,收集群眾對疫情防控的問題線索、意見建議等。每日在報紙版面上刊發有關部門的回復處理情況,努力推動為民服務解難題。目前,共受理回復群眾防疫相關咨詢、投訴、求助、舉報近6000件,回復率90%以上。
求助平台解民憂。“大冶發布”微信公眾號設置“防疫求助”子欄目,鏈接大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求助平台,點對點收集市民群眾求助信息,及時轉交相關單位處理,推動疫情期間民生問題的解決。
大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求助平台頁面截圖
智慧平台監輿情。堅持技術監測、人工監測相結合,充分發揮融媒體中心指揮調度平台輿情監控系統功能和新媒體編輯作用,實時監測全平台涉冶網絡輿情動態。目前,發現並提交重要輿情線索800余條,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決策依據。(柯夢然)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
用喜聞樂見方式提供“信息大餐”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戰大考,廣東省鶴山市融媒體中心站在離基層群眾最近的輿論第一線、“最后一公裡”,積極發揮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社區信息樞紐功能,用實際行動踐行“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初心和使命,推動新聞輿論向基層一線下沉,進一步暢通防疫抗疫信息服務“最后一公裡”。
多媒共振 廣度溫度深度“一網打盡”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宣傳重點任務統籌、重大選題策劃、採訪力量指揮、傳播效果評估、新聞線索研判等“組合拳”,做出了權威發布、防控知識、最新疫情、專家解答、鶴山動態、辟謠平台等各式“菜品”,及時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有力措施傳播到千家萬戶。
做好權威發布。積極轉發中央、廣東省、江門市衛健委關於疫情的專業分析和權威指導意見,通過“鶴山發布”微信公眾號、“最鶴山”APP轉發轉載權威信息480余條,閱讀量超800萬人次。
聚焦疫情防控一線。集中報道一批講奉獻、顧大局、身先士卒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用“本地話”講好“鶴山故事”,累計發布原創報道1580余篇。
發揮“匯聚聯合”效應。把“中央廚房”平台生成的“菜品”主動進行對外分發,累計推送信息78篇到學習強國平台,“南方+”APP轉載63篇,南方都市報19篇。
融媒發力 創新宣傳“多點開花”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根據群眾喜好、百姓反響,創作出一批富有感召力的疫情防控宣傳產品。
制作發布一批新媒體宣傳品。推出的H5作品,超過15萬市民進行網絡接力﹔原創《疫情嚴重,我們沉著應對!》等12部防疫宣傳片,以及《大喇叭吹響鄉村戰疫集結號》等一批抗疫短視頻,效果不錯。
訂制防疫宣傳視頻彩鈴。聯合中國移動公司免費為鶴山移動用戶訂制了防疫宣傳視頻彩鈴,讓手機成為市民身邊觸手可及的防疫宣傳助手。
廣東省鶴山市融媒體中心錄制防疫題材廣播劇。
自創防疫宣傳文藝作品。聯合鶴山市文藝界人士創作錄制了《逆風前行》《百姓的心間》《你現在還好嗎》等5首防疫宣傳歌曲及《逆行的女友》等3部廣播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科普防疫知識、傳遞信心。
全媒服務 為復工復產“架起橋梁”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充分運用全媒體矩陣監測平台,第一時間掌握群眾關注熱點,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凝聚全市復工復產合力。
用權威聲音引導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在“鶴山發布”微信公眾號開辟《特約評論》專欄,累計發布特約評論員文章13篇,積極引導市民群眾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工作。同時,在“最鶴山”APP開辟《我以我詩送祝福》《抗疫曲藝》等專欄,聚焦抗擊疫情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事跡,引導和激勵各條戰線共抗疫情。
廣東省鶴山市融媒體中心制作節目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快速反應,全力服務企業復工。2月底至3月,鶴山市融媒體中心聯合鶴山市人社局推出“鶴山電視網絡招聘會”。利用“鶴山發布”“最鶴山”廣大的粉絲基數優勢,打造在線招聘直播平台,推動在線求職、在線招聘等項目。(龔拓)
本文內容分別由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融媒體中心、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湖北省大冶市融媒體中心、廣東省鶴山市融媒體中心提供,轉發請注明來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