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社董翰博:扛起記錄歷史的責任

醫護人員逆行的身影,給了我極大的精神激勵。將鏡頭與筆觸聚焦於戰“疫”一線,講好醫護人員的動人故事,展現醫護人員的大愛之舉,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做好的事
跟隨遼寧醫療隊來到湖北襄陽已經滿一個月,不禁讓我回憶起出發前的情景。
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我採訪了兩批遼寧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他們中很多和我一樣,都是90后。採訪過程中,這些年輕人表現出的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讓人動容,英勇無畏、擔當奉獻的信心決心令人敬佩。他們逆行的身影,給了我極大的精神激勵,也為我出征襄陽提供了更充沛的精神動力。
抵達襄陽后,更多遼寧醫護人員的故事感動著我。
在襄陽市中心醫院,為緩解病房內兒童患者的緊張情緒,遼寧醫療隊的隊員們在防護服上畫上各類卡通人物,拉近了距離,增加了不少暖意。
病房裡,“哆啦A夢”在輸液、“小豬佩奇”在測體溫、“奧特曼”在講笑話……看著這麼多“萌系真人”在身邊,病房內的孩子們收起了抵觸和不安,釋放出天真與活潑。
2月29日,在湖北省襄陽宜城市人民醫院,遼寧日報社記者董翰博(右)正在採訪遼寧援襄醫療隊隊員。
遼寧援襄醫療隊隊員齊紅陽向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齊紅陽所負責的病房裡,有一個7歲小女孩,和她女兒同齡。最初,小女孩並不喜歡齊紅陽叫她“寶貝兒”,她說,“我只是我媽媽的寶貝兒。”
“這位阿姨是從很遠的地方來幫你治病的,她的孩子和你一樣大。”小女孩的母親說。
“那以后你也可以叫我寶貝兒。”小女孩對齊紅陽說。
為了這個女孩,齊紅陽一再練習畫“海綿寶寶”。講到這時,我能感受到,齊紅陽正在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緒。
來襄陽一個月,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我採訪醫療隊員時,口罩遮擋住了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卻遮擋不住真誠交流的目光。採訪中我也無數次眼圈泛紅、悄悄拭淚。
3月7日,遼寧日報社記者董翰博在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病區內採訪。
記錄歷史,是我們的職責。將鏡頭與筆觸聚焦於戰“疫”一線,講好這些醫護人員的動人故事,展現這些醫護人員的大愛之舉,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做好的事。
扛起這份責任,在這場全民參與的戰斗中,奮斗過、堅持過,與有榮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