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廣電總局發文禁止收視率造假 熱播影視"水分"為何難擠?

簡工博
2020年04月15日08:08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廣電總局發文禁止收視率造假!熱播影視節目“水分”為何難擠?

  “我和身邊人都沒在看這部電視劇,網上討論度也不高,怎麼就成了‘收視冠軍’‘年度爆款’?”

  這樣的疑問,不少觀眾都有。昨天,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強調“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干擾、破壞廣播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不得制造虛假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

  收視收聽率(點擊率)造假,為何難以根除?記者從多名業內人士處獲悉,“流量”與利益直接挂鉤,導致一些作品不在質量提升上下功夫,反而在數據造假上做文章。

  據悉,隨著該公告於5月5日正式施行,相關大數據系統正式啟用,這樣的數據造假問題有望得到遏制。

  從刷票房到刷數據:影視節目為何難“脫水”?

  幾年前,電影票房造假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午夜場次的電影根本無人觀看,票房卻離奇顯示“全滿”。

  在一般人看來,電影主要收入來自票房。“現在的電影跟資本市場深度捆綁。簡單來說,一部電影如果票房高,公司對應的股價就會升高,反之亦然。”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了抬高股價,片方會想方設法讓票房“好看”,自己為自己的電影買進票房,甚至出現專門“運作”此類業務的“保底公司”:“這不是花錢賺吆喝,這是花小錢賺大錢。”

  隨著電影票房造假現象浮出水面,相關部門也採取行動,對電影票房進行監管,造假將受司法機關追責。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第三方平台和中國票房網上線,也實時發布票房相關數據。

  和電影票房造假一樣又不太一樣,影視節目數據“注水”同樣與利益緊密勾連。

  “一般來說,影視制作方要說服電視台、網站等平台方購買節目,就得有依據,數據就是最好的依據。而平台方要向廣告商銷售時段,同樣要靠節目的數據。更何況現在很多影視劇和節目制作階段就要談廣告植入,數據同樣重要。”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電影票房這一項“硬指標”,影視節目從制作方、平台到參與的藝人,都需要數據支撐,而這些數據又不像電影票房那樣靠大量真金白銀的投入:“比如流量藝人的粉絲量,你真相信那幾千萬都是活人?”

  從收視率到熱度指數:見招拆招還是更客觀

  能不能像監控電影票房那樣,通過第三方獨立機構或權威部門公布相關統計數據?

  《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已經明確,國務院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將組建、管理全國廣播電視統計信息系統(含大數據統計信息系統)。

  據了解,2018年,國家廣電總局就組織廣播電視規劃院等10余家單位完成了涵蓋有線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的千萬級樣本規模收視調查技術實驗。

  2018年12月26日,由國家廣電總局委托廣播電視規劃院基於自主技術建設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正式開通試運行,匯集全國1.4億有線電視、IPTV用戶直播收視行為數據。

  2019年12月17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系統“中國視聽大數據”正式上線,其公布的數據也被業內人士稱為“脫水數據”。

  記者注意到,從2018年底開始,不少平台紛紛改變公開數據的模式,從原來的“收視率”“點擊率”“播放量”變成了“熱度”。記者在愛奇藝、優酷等多個平台看到,影視節目均已關閉播放量顯示,以“熱度指數”取而代之。

  “收視率、播放量並不能全面反映影視節目的社會價值,一部作品的影響力和導向意義更不能以單一指標來衡量。”平台方對外的解釋看起來很合理,相比“簡單粗暴”的點擊率、播放量,“熱度指數”有一套復雜的計算系統,包括用戶在平台上的連看、拖拽、收藏、棄劇等多種觀看行為數據,還有平台宣稱“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修正非正常觀看行為可能造成的誤差”。

  不少網絡平台以“熱度”替代“播放量”

  然而這樣的改變真的如這些平台所言,是“破除流量喧囂,回歸內容本心”?一些業內人士透露,數據越多、計算方式越復雜,這也為刷數據留了“后門”。“比如影響力,怎麼衡量?哪些指數是客觀的,哪些又是主觀評分?很多節目是花大價錢引進的 ,還有不少自制劇和節目,數據太難看總歸不好。”

  按照即將實施的《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國務院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將設立綜合統計機構,制定相關統計辦法、標准和制度,並對統計情況進行監督。

  從“你播我看”到“我選我看“:相信觀眾的選擇

  2020年第一季度“脫水收視率” 來源:“國視聽大數據

  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視聽大數據”的“脫水收視率”來看:《安家》以每集平均3.216%的收視率成為冠軍,第二名《如果歲月可回頭》為2.108%,70集長劇《新世界》則達到1.943%,名列第三。

  不過,《安家》在豆瓣上評分隻有6.3,剛過及格線。《如果歲月可回頭》的評分僅3.5,《新世界》評分則呈高開低走之勢,一路從開播第一周的7.6下降至5.7。

  “現在評價一個影視節目早就不是單一維度了。”市民徐飛表示雖然會看平台的推薦,但並不會因此一定觀看:“我首先會看題材喜不喜歡,然后查一下評分和網友簡單的評論。如果是很熱門的新劇,可能會看一下,但不合我意就不會繼續了。”

  而在企業廣告部門工作的楊女士則坦言,企業當然會考慮影視節目的收視問題,但“影視節目和品牌的契合度”“參與藝人的形象”“品牌植入或廣告的形式”,都是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數據重要,但其他因素也很重要。”

  “網絡給視聽帶來很大的變化,過去是電視台播什麼看什麼,現在是我們主動在海量影視節目裡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市民湯敏表示,希望制作方和平台相信觀眾的選擇,“給我們原始數據作為參考,我們會根據自己需求來判斷。”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