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湖南新聞人:在戰疫逆行中踐行"四力"

2020年04月17日07:11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湖南新聞人:在戰疫逆行中踐行“四力”

  新冠肺炎疫情報道戰役打響后,湖南日報社、湖南廣電、紅網等湖南多家主流媒體的新聞工作者,奔赴武漢和湖北其他地市,親歷抗疫一線生死較量,忠實記錄戰疫中的英雄城市,勇做“逆行者”,努力在火熱實踐中錘煉“四力”。

  兩次挺進黃岡

  2月16日,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朱玉文和新聞影像中心記者辜鵬博第一次奔赴黃岡。當天,朱玉文和辜鵬博敏銳捕捉到了黃岡市市長感謝湖南醫療隊的哽咽瞬間,在客戶端連夜推出視頻報道《說到湖南援黃岡醫療隊,黃岡市市長哽咽了!》,視頻沖上次日新浪微博熱搜榜第3名,當日閱讀量超3.2億,點贊超40200人次。

  時隔一天,根據報社安排,他們再次前往黃岡。這一次,朱玉文在黃岡呆了一周時間。期間,朱玉文和辜鵬博輾轉採訪了黃岡前方指揮部駐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及其他駐黃岡市區醫療隊駐地,先后6次冒著風險進入半污染區,採訪醫護人員、志願者、當地市民等近百人。

  同時,新湖南客戶端開設《直擊黃岡》專題,將朱玉文、辜鵬博從前方發回的資料以視頻、文字和圖片等形式刊發。這些報道生動形象地講述了湖南白衣戰士在抗疫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患者贏得寶貴生機的故事。《揭秘ICU》《下班放歌,“日落西山紅霞飛”》《病房裡的床位越來越少》等稿件在《湖南日報》同步刊發后獲得讀者好評。

  “在黃岡,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強度很大。但是,每當我們聽到她們的歌聲,消耗的力量好像又回來了。”朱玉文所提到的歌聲,是結束了一天工作的醫療隊隊員乘車返回駐地時的歌聲。

  “她們總是高唱《打靶歸來》,歌聲洒滿車廂,一路飄進了黃岡的大街小巷。看到她們在隔離病房穿著防護服那麼辛苦,在下班的車上卻又那麼樂觀,我確實被感動了。”朱玉文坦言,那一刻他淚流滿面。

  記錄現場是他們的職責

  辜鵬博在黃岡待的時間比較長,有30天。2月27日,湖南日報社選派第二批記者去一線換崗,辜鵬博選擇了繼續堅守。

  “戰友”朱玉文透露,一天晚上,辜鵬博的腎結石發作,疼痛難忍。他急忙聯系報社司機,把辜鵬博送往醫院,再返回駐地時已是第二天凌晨1點多了。當天,辜鵬博挎上相機包又出發了。朱玉文幾番勸阻,也沒能擋住他的腳步。辜鵬博說:“作為攝影記者,記錄現場就是我的職責。”

  腎結石發作時,辜鵬博依然准時發視頻給家人報平安。“我不敢和家人說。實在疼得厲害,我不停在房間裡走動,老婆說晃得她頭都暈了,但我知道我不能告訴她腎結石犯了,因為家人會擔心。我故作鎮定挂了電話。后來實在疼痛難忍,就打電話告訴朱玉文了。”辜鵬博回想當時的情景還有些后怕,幸好一切安然無恙。

  作為湖南日報理論評論部的一名記者,鄒晨瑩得知報社將派出第二批記者奔赴武漢、黃岡前線,她毫不猶豫地瞞著家人報了名。

  “從評論員到前線記者,我完成了從‘隔山打牛’到‘上山砍柴’的角色轉變。和醫護人員一樣穿上防護服,我體驗到了剛穿上時熱得出汗、內層衣服濕透了又會冷的滋味﹔明白了戴兩層口罩呼吸困難、勒緊了會把鼻梁壓得很疼﹔感受到了護目鏡像‘緊箍咒’,勒得頭痛惡心,起霧了看東西還很費勁﹔知道了戴3層手套干什麼都不方便,手還會麻。”鄒晨瑩說,作為一名記者,她始終努力想把自己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

  在湖南ICU裡拖垃圾的田倩、在鞋子上綁膠帶的“晶姐”、找到“價值”的黃思斯……這些人物令人感動﹔方艙謝幕、“醫療湘軍”決勝大別山……這些事跡激動人心。在黃岡的25天裡,鄒晨瑩和辜鵬博一起,累計在湖南日報“援黃岡 有‘湘軍’”專欄發稿50余篇,在新湖南“直擊黃岡”專欄下發布融媒體產品60余篇,《大別山裡的團隊作戰》《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湖南“特種部隊”鏖戰記》《生命方舟》《“待到全勝之日,再和奶奶聊聊”》等多篇報道獲好評。

  在火熱實踐中挖新聞

  來到黃岡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穿戴防護裝備和做好自我防護消殺工作。防護服、護目鏡、帽子、手套、鞋套,從頭武裝到腳,每一個程序都馬虎不得。

  湖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湖南新聞聯播》攝像記者楊帆回憶稱,進駐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第一天,他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採訪。因為穿得太多,每邁出一步都不容易。每次脫下防護服,他都會認認真真地洗澡。“洗澡不再是個人衛生問題,而是‘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大家’的大問題。”

  湖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湖南新聞聯播》記者白雲龍1月31日就動身前往湖北黃岡。在黃岡的33天裡,白雲龍和楊帆跑遍了湖南醫療隊所進駐的羅田、英山、麻城、紅安等4個縣的醫療中心,記錄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新聞故事,累計傳回稿件幾十條。

  3月22日,湖南醫療隊大部隊回歸的直播,是白雲龍和楊帆在黃岡進行的最后一場報道。當天,送別的隊伍綿延13公裡,道路兩邊感謝湖南醫療隊的呼喊聲不斷。從駐地到高速口,平時20分鐘可以走完的路程,那天足足走了一個小時。

  做一名逆行的新聞戰士

  “我之前的身份一直是播音員、主持人,今年3月1日調到紅網新媒體集團採訪中心,成為一名記者”張盟說,這次主動申請來抗疫一線做報道,是一種熱血的沖動。

  “相比文字,我更擅長用短視頻進行報道。湖南醫療隊大部隊從黃岡回歸的那天,大家都是熱淚盈眶。我用各種角度拍攝記錄醫療隊隊員和送行群眾,一直等到大巴車把湖南醫療隊隊員送到高鐵站,我才下車。”電話裡,張盟這樣描述當天的情景。

  湖南電台黃岡報道組記者冉自春在黃岡的時間並不長,但幸運的是,他有機會進入ICU採訪。

  “穿著隔離服、防護服真的很熱,在隔離區隻採訪了30多分鐘,但出來的時候,身上的衣服可以擰出水來”冉自春坦言,過去的兩個月裡,他看到聽到很多從隔離區裡傳出來的視頻和音頻,有的是護士臉上的勒痕,有的是泡得腫脹的手,“但這些都不及親身體驗一次來得震撼,它讓我真切體會到了醫務工作者在抗疫一線中的付出。”

  3月21日,是湖南醫療隊撤離前的一晚,湖南電台黃岡報道組記者潘楨坐在黃岡人民廣播電台直播間,和黃岡電台主持人一道完成了湖南、黃岡兩地大直播《再見,黃岡》。

  “那一夜,醫護人員和患者、后勤工作人員互道珍重,故事裡充滿著溫情和淚水。我想這對每一位醫護人員來說,都將是此生難忘的夜晚,於我亦是。”潘楨說,節目結束后,她坐在直播間久久不願離開,腦海裡是這段時間見到的每一張面容、聽到的每一個故事。(陳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