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戰"疫"海報:畫面中有故事 無聲中勝有聲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創刊以來一直根植於武漢的《長江日報》,特別推出戰“疫”海報,提高了新聞輿論工作的有效性,營造出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輿論氛圍,以自己的方式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設計簡而不凡
媒體戰“疫”需要創新傳播形式和手段,而創新傳播形式和手段並不局限於移動端的融合報道,也應包括報紙的版面。作為一種獨特的傳播形式,利用報紙版面推出海報,是紙媒創新傳播形式的方式之一。
自1月23日起,《長江日報》便推出了戰“疫”海報,簡而不凡的設計理念貫穿於整組戰“疫”海報之中。一張照片、一段文字,如何擺放和取舍都事關效果,為讓海報呈現出最佳視覺效果,每期海報的版頭信息由版面最上方的橫排變為最左邊的豎排。首期戰“疫”海報推出后,整個海報的版面和風格已基本固定,后期雖有調整和完善,但整體上變化不大。
海報設計視覺是重心,畫面是關鍵。看似簡單的海報,卻需要前方與后方,記者、編輯與設計人員之間的聯動與配合。首期戰“疫”海報——《最美勒痕》,畫面的主角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6歲的護士樊莉。她臉上被護目鏡勒出的印痕,看著讓人心疼。海報通過這樣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畫面,傳遞出“致敬 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主題,而走心的設計加上有品質的內容也起到了暖心的效果。
注重時效和新聞性
海報是《長江日報》此次戰“疫”宣傳與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時效和新聞性是其特點之一。截至4月14日,《長江日報》共推出29期戰“疫”海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畫面或內容,是前一天拍攝或發生的,直接根據新聞照片或記者採訪稿設計制作而成。
《率隊再戰武漢 主攻危重病人》是2月3日海報的標題,而主角是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2月2日凌晨4點多抵達武漢的她,在夜幕下飛馳的列車上對記者表示,自己這次來要當一個醫生,希望一下火車就趕往醫院,盡快解除危重病人的痛苦。海報以新聞事件為基礎,原汁原味講述古稀老人的堅毅,可以說從標題到內容都具有很強的新聞性。
與一般的報道不同的是,通過海報的方式對新聞性的內容在版面上以整版呈現,不僅強化了內容,也讓視覺效果更加突出。
凡人英雄屢上海報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正是因為有了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有了武漢人民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積極向好態勢。在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對此,《長江日報》的戰“疫”海報主角多聚焦普通人。
例如,為應對疫情而決定新建的火神山醫院,數千名建設者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武漢知音湖畔。他們說著不同方言,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沖刺。10天時間裡,在一片荒地上建起火神山醫院,他們為戰勝疫情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將被永遠銘記在心。2月2日,《長江日報》的戰“疫”海報就以這些火線的建設者為主角。
除此之外,醫護保障車隊司機、配送司機、120急救隊隊員、大橋交警、蔬果加工員、網格員、志願者、疫苗臨床試驗的“探路者”、風雨中堅守的環衛工……也都成為《長江日報》戰“疫”海報中被銘記的平凡英雄。
內容平實給人溫暖
3月5日,一張照片在朋友圈刷屏——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劉凱護送患者做CT的途中停了下來,讓已經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老人欣賞了一次久違的夕陽。落日余暉下,這個瞬間刻骨銘心。次日,《長江日報》推出了《暖陽暖心》戰“疫”海報。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長江日報》又陸續推出了《隔離病房誕生新生命》《武漢各大火車站開門迎客》《一家三口開啟新生活》《我們結婚了》《享受春光》等溫暖人心、增強信心的戰“疫”海報。
提高新聞輿論工作的有效性,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輿論氛圍,需要新聞工作者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長江日報》的戰“疫”海報以平實的內容,給人溫暖和信心,正是媒體踐行“四力”的創新實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